【金版新学案】(最新)2015届高三第一轮细致复习:学案13 细胞的增殖(单,双项选择题+非选择大题,含详细点题解析,10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金版新学案】(最新)2015届高三第一轮细致复习:学案13 细胞的增殖(单,双项选择题+非选择大题,含详细点题解析,10页)

资源简介

学案13 细胞的增殖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项
考点
题号
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1、2、4、5、8
有丝分裂过程
3、6、7、10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9、11、12、13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
A.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B.染色体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出现和纺锤体出现
D.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
解析: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的复制也主要发生在此时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出现为前期;细胞板的出现为末期,纺锤体出现为前期;着丝点分裂为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答案:A
2.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由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④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⑤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A.③⑥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解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分裂前期,①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是细胞板,②错误;中心粒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③错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不能进行核DNA的复制,不会出现一条染色体上具有两个DNA分子的现象,⑤正确。
答案:D
3.如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
B.处于图3中B→C段的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的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段
解析:图1中1条染色体中包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图2中染色单体分离后就不再称为染色单体,只能称为染色体,故A正确。图3中纵坐标的含义是“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B→C段的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对应图1,C→D段的变化表示染色体上DNA分子由2个变成1个,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的过程,故B正确;图4中d表示细胞中核DNA含量为2N,染色体数目为4N,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故C正确;图4中a可对应有丝分裂后期,图4中b可对应有丝分裂前、中期,图4中c可对应有丝分裂末期,故D错误。
答案:D
4.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中,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答案:C
5.下图是某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A.a和b B.c和d C.b和d D.e和f
解析:b、e图都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细胞膜不向内凹陷,b图错;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d图错误。
答案:C
6.下列是一组动物活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图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B.c图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
C.d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D.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a→c→d→e→b
答案:D
7.图1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体之间的平均距离变化曲线,则图2中能正确表示此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染色体之间的平均距离变化的曲线是(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答案:C
8.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G1、S和G2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下图甲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乙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以用图甲的S→X→1→2→3→4→Y来表示,图乙中的结构8可以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
B.图乙中,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细胞器是5、6、8、10
C.图乙中的细胞肯定不是高等植物细胞
D.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通过光学显微镜诊断时需选择图甲中的S期的细胞
答案:C
二、双项选择题
9.(2013·佛山江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取材方便,可用于多项生物学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高倍物镜下观察细胞,调焦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B.用健那绿染液处理后再观察,细胞仍然保持活性
C.观察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的细胞,可见线粒体被染成绿色
D.口腔上皮细胞还可用于观察有丝分裂
解析:高倍物镜下观察,调焦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A正确;健那绿是活性染料,可以染活细胞中的线粒体,B正确;C中,甲基绿染DNA,吡罗红染RNA,健那绿染线粒体,有丝分裂一般用分裂旺盛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口腔上皮细胞分裂不旺盛。
答案:AB
10.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间期复制后染色体数不变,DNA数加倍
B.后期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答案:AC
1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B.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C.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D.分裂期时间越长,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越多
答案:AC
三、非选择题
12.(2013·江门调研)下面是以洋葱为实验材料做实验得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请据图回答:
(1)图1是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实验时外界溶液是滴入少量红墨水的0.3 g/ml的蔗糖溶液,那么图中a、c两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对原生质层的描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利用洋葱根尖进行的有丝分裂实验现象,实验中装片制作时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图中E表示细胞分裂________期,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图3是分离洋葱管状叶中色素得到的滤纸条,由该结果可知洋葱管状叶中________。
A.色素的种类
B.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C.不同色素的相对含量
D.各种色素的颜色
(4)可以用洋葱进行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吗?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1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的实验,其中a为细胞内液,c为外界溶液即滴入少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因此颜色分别为无色、红色。原生质层指的是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图2表示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其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图中的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依据是染色体从着丝点分开,分别移到细胞的两极,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2)图3为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分离实验,其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离各种色素。根据分离的条带可以得出色素的种类,各个带的宽度反应了色素的含量,在滤纸条上色素会呈现相应的颜色,因此答案为ABCD。(3)可以用洋葱进行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因为洋葱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答案:(1)无色、红色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后 染色体从着丝点分开,分别移到细胞的两极,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 (3)ABCD (4)可以 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2013·肇庆二模)某实验小组为探讨绿豆对于金属铜的耐受性,用不同浓度的铜离子溶液处理绿豆种子,请分析回答:
I.实验材料:绿豆、试管、培养皿、纱布、尺子(100 mm),浓度分别为20 mg/L, 40 mg/L,60 mg/L, 80 mg/L的CuSO4溶液、蒸馏水等。
(1)请为实验拟定一个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和步骤:
①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绿豆种子250粒,________;
②取5只培养皿,按顺序编号。垫上纱布;其中4只培养皿加入的浓度分别为20 mg/L,40 mg/L,60 mg/L,80 mg/L的CuSO4溶液,另1只培养皿则以________蒸馏水作为对照;在每只培养皿里,均匀放置50粒绿豆种子;
③将培养皿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每天实验组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 CuSO4溶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以保持纱布的湿润;
④1周后统计各组的发芽率;用尺子测量幼苗株高(或根长),计算其平均值。
(3)结果预测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如果每组中各选用一粒绿豆种子进行实验,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微核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因各种有害因素损伤,使细胞核成分残留在核外的微小核染色质块。当外界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致突变物时,可使细胞发生损伤,从而使具微核的细胞增多。该实验小组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对绿豆根尖细胞微核及染色体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实验,请分析回答:
观察绿豆根尖细胞微核及染色体行为,需制作临时装片,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组别
Cu质量浓度/mg·L-1
微核率/‰
空白对照
0
0
CuSO4溶液
20
0.012
40
3.819
60
7.033
80
12.349
100
1.619
120
0.507
(5)结果显示,当Cu质量浓度为0~80 mg/L范围内时,随着Cu质量浓度增加,微核率增大,当Cu离子溶液浓度为100 mg/L, 120 mg/L时,绿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619‰,0.507‰.如何解释此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I.(1)探究不同浓度CuSO4溶液对绿豆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2)①随机分成5组,50粒/组 ②等体积(等量) (3)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对绿豆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萌发率逐渐降低;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株高(或根长)逐渐降低 (4)会 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代表性差
Ⅱ.(5)初步推测是因为极高浓度的Cu离子溶液已抑制了绿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