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公民基本义务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公民基本义务 教案

资源简介

4.1 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教学目标:
1、道德修养:知道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懂得履行这些义务的意义。
2、健全人格:体会基本义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义务观
3、责任意识:认识要自觉履行义务,社会生活中积极践行责任
4、法治观念:积极依法履行义务,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服兵役
2、教学难点:维护国家利益,依法纳税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以下图片中公民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基本义务?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过渡:作为公民,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也应依法履行义务。那么,你知道公民应该履行哪些基本义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民基本义务”。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新课讲授
1、遵守宪法和法律
(1)多媒体呈现案例:
A、2020年7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赵正永受贿案,对被告人赵正永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B、2021年1月21日,天津市高级人中法院对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21年1月29日上午,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赖小民执行了死刑。
C、2021年2月19日,网民“辣笔小球”为博关注在新浪微博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南京警方已对仇某某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
结合案例分析一下你的感受?
提示: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得出结论: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讲解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因、表现、具体做法:
①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②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2、维护国家利益
(1)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印边境英雄们的事迹
思考:从中印边境英雄们的事迹中,请你说说,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何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示: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阅读故事,从叙利亚的一对父女故事中可以看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师追问:我们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提示: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请列举出你所了解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例。
提示: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媒体呈现案例:中国面临的复杂的形式
原因: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依法服兵役
观看抗震救灾视频,说一说你的视频中主角的认识
思考:你有当军人的梦想吗 你了解我国的兵役制度吗?
提示: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多媒体播放案例:
张某、卢某、孙某三人应征入伍。因怕苦怕累、不愿受部队纪律约束,三人以各种理由企图逃避服兵役。经相关人员教育劝说无效后,当地政府依据兵役法和征兵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这三个人作出相应处罚。
思考:你认为兵役机关和当地政府的做法是否合理 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合理。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履行义务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教师解说兵役制度
4、依法纳税
(1)多媒体呈现图片
思考:图片中的人在干吗?
提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观看明星偷逃税的新闻
思考:明星逃税案给我们的启示
提示:不申报纳税的行为会使国家财政收入受到损失,构成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3)分组讨论:纳税的违法表现有哪些?
A、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
B、欠税:是指纳税者超过法律或税务机关超过纳税期限,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C、欠税:是指纳税者超过法律或税务机关超过纳税期限,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D、抗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暴力、威胁等方法拒不交纳税款的行为。
5、其他义务:
教师补充: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由四大主要义务和其他多个生活义务构成,与生活联系相对紧密。对学生而言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让学生从生活中总结概括出理论知识,最后再回归生活。要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