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最新)2015届高三第一轮细致复习:学案1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单,双项选择题+非选择大题,含详细点题解析,10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金版新学案】(最新)2015届高三第一轮细致复习:学案1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单,双项选择题+非选择大题,含详细点题解析,10页)

资源简介

学案1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项
考点 题号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3、5、1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7、8、9、10、12
整体认识及综合分析 2、6、10、13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射后能使小白鼠患败血症而死亡的是(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
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可使小白鼠患败血症死亡。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可在小白鼠体内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
答案:D
2. (2013·惠州三模)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肠道病毒的核酸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肠道病毒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可用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的培养基培养肠道病毒
D.子代肠道病毒的外壳都是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的
答案:D
3.(2013·广州六中)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①要加热处理,②要将各提取物分别与R菌混合培养,③转入固体培养基
B.①不加热处理,②要将所有提取物与R菌共同培养,③转入液体培养基
C.③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只有S或R一种菌落
D.③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有S、R两种菌落
解析:图中①是分离提纯S菌各组成成分,②是将提取物与R型菌混合培养,③是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可产生R、S两种菌。
答案:D
4.下列生理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 B.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A
5.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之后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答案:D
6.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
解析:噬菌体为病毒,不是原核生物;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物质的分离提纯法,没有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两个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两个实验都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分别观察两者在遗传中的作用。
答案:D
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 ( http: / / www.21cnjy.com )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
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解析:两组实验的正常现象是甲组的放射性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现在上清液中,乙组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如果没有对甲组进行搅拌,则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外壳和细菌一起经离心进入沉淀物,导致沉淀物中放射性较强。如果对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则感染了噬菌体的细菌会裂解,释放出其中的子代噬菌体,经搅拌、离心后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答案:A
8.(2013·广州执信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A.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在外壳中找到15N
D.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解析: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核酸,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核酸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由于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和15N标记的蛋白质。
答案:B
二、双项选择题
9.(2013·湛江联考)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噬菌体是寄生生物,一般的培养基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培养噬菌体;在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保温培养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是因为搅拌不充分,使含35S的蛋白质外壳残留在细菌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CD
10.(2013·东莞调研)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分别用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再将这两种细胞融合,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可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
答案:BC
1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活细菌。PCR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技术。从这两个实验可知 (  )
A.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B.转化因子是与荚膜合成有关的酶
C.与蛋白质相比,DNA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D.所有的蛋白质遇到高温(90 ℃)时都会失活
答案:AC
三、非选择题
12.(2013·汕头二模)Ⅰ.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雌雄同花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做实验材料,请在下表中①~⑥处填写适当的内容,以完成鉴别紫花植株基因型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和结论要对应)。
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预测的实验结果 结论(紫花基因型)
第一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性状分离 Dd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第二步: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为紫花 DD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Ⅱ.在对遗传物质作用机理的探索过程中,科学家曾发现细胞中有三类RNA,一类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一类能与特定的氨基酸结合,还有一类合成后几小时就会降解,其中哪一类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信使”呢?
1958年,Crick提出如下观点:核糖体RNA是“信使”——不同核糖体RNA编码不同的蛋白质。简称“一个核糖体一种蛋白质”。1961年,Jacob和Brenner对这个假说进行了检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该实验中,若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说明该核糖体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因此,如果核糖体RNA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核糖体RNA不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______________。最终Brenner的实验结果证明核糖体RNA不是“信使”。
答案:Ⅰ.
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预测的实验结果 结论(紫花基因型)
第一步:①紫花植株自交
②全部为紫花 ③DD或dd
第二步:④紫花植株×红花植株
⑤全部为红花或出现红花 ⑥dd
Ⅱ.(1)合成蛋白质(翻译)
(2)轻核糖体有放射性,重核糖体无 轻、重核糖体均有放射性(重核糖体有放射性)
13.表格在记录实验结果中有重要作用。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所记录内容或数据设计的表格,根据分析回答:
(1)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如下表:
实验包含的步骤 实验内容
① 分别培养噬菌体
② 35S和32P分别培养大肠杆菌
③ 放射性检测
④ 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
(2)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
紫外线波长/nm 存活率/% 突变数/个
260 60 50~100
280 100 0~1
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紫外线波长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异亮 ( http: / / www.21cnjy.com )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据下表提供的遗传密码子推测其基因序列(不考虑下表以外的氨基酸密码子翻译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码子 CAC UAU AUA CUC GUG UCC GAG
氨基酸 组氨酸 酪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缬氨酸 丝氨酸 谷氨酸
(4)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l,Fl自交或测交,请根据以上知识补充完成下表:
Fl杂交方式 F2性状 F2性状分离比
自交1 黄色非甜与红色甜 ①________
自交2 黄色与红色 ②________
测交1 ③________ 1111
测交2 甜与非甜 ④________
答案:(1)②①④③
(2)260 nm 酵母菌突变数多
(3)……TAT GAG CTC GTG TAT……
……ATA CTC GAG CAC ATA……(注意:必须是双链DNA)
(4)①9:1 ②3:1 ③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 ④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