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最新)2015届高三第一轮细致复习:学案2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单,双项选择题+非选择大题,含详细点题解析,10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金版新学案】(最新)2015届高三第一轮细致复习:学案2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单,双项选择题+非选择大题,含详细点题解析,10页)

资源简介

学案2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项
考点 题号
基因突变 2、3、4、6、9、12
基因重组 1、7、8、11、13
综合考查 5、10、14
                    
一、单项选择题
1.甲、乙两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内的染色体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甲图中a→b可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B.甲图中,e→a可表示在分裂间期发生的染色体复制过程
C.乙细胞的b基因来自于基因重组
D.乙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答案:D
2.(2013·河源检测)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产生新的基因(  )
A.叶肉  B.根分生区
C.茎尖  D.花药
解析:新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而基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突变往往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只有分裂的细胞才能进行DNA分子复制,故分裂旺盛的组织易产生新基因。不分裂的细胞产生新基因的难度大。
答案:A
3.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突变基因一定会通过减数分裂传递给子代个体
答案:B
4.囊性纤维病发病的直接原因是Cl-不能有效运出肺等组织细胞,而根本病因是CF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运输Cl-的膜蛋白的第508位氨基酸缺失。下列理解中错误的是(  )
A.CF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控制生物性状
B.CF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C.CF基因突变的原因可能是碱基对的缺失
D.CF基因突变的原因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
答案:D
5.若下图表示的是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图中A、B过程中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
C.核仁与图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提高了合成的速度
答案:B
6.(2013·广东六校联考)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由此分析正确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贫血症
B.②过程是以α链作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C.运转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可能是CAU
D.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蛋白质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解析: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不一定引起贫血症;②过程是以α链作模板,但合成的是mRNA,所以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缬氨酸的密码子GUA,可知对应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上碱基为CAU;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被替换。
答案:C
7.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生物体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产生新的基因
B.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两条形态大小一定相同的染色体
C.基因重组仅限于真核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解析: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同源染色体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如性染色体X、Y;自然条件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人工实验条件下的DNA重组也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D
8.(2013·深圳实验学校)依据基因重组的概念,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解析:基因重组的类型包括有性生殖过程中四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自由组合,及基因工程中的DNA重组。图D是人工诱变,属于基因突变;图A中新型S菌的出现,是R菌的DNA与S菌DNA重组的结果,所以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D
二、双项选择题
9.下面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一定能改变性状
C.突变基因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
D.突变基因一定有结构上的改变
答案:BC
10.甲和乙为同卵双胞胎,其发育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幼小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的凋亡
B.甲患某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正常,则可能是甲胚胎发生了基因突变
C.甲和乙在表现型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
D.若母亲为伴X显性遗传病患者,胎儿为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答案:AC
11.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双亲的子女的遗传差异与基因重组有关
B.纯合子自交会发生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不属于基因重组
D.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叫做基因重组
解析: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纯合子自交不会出现基因重组现象。
答案:BC
三、非选择题
12.(2013·汕头检测)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 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________突变。
(2)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____________,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________。
(3)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________不变。
(4)经EMS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显性 (2)基因突变频率 不定向性 (3)结构和数目 (4)自交
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 (5)该水稻植株体细胞基因型相同
13.(2013·韶关检测)某地区生长的野生植物类群中出现了许多变异植株。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植株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中,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是________。
(2)部分变异植株与正常植 ( http: / / www.21cnjy.com )株相比,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原因是环境因素影响了这些植株有丝分裂中________的形成,导致了________成倍地增加而引起的。
(3)某种植物有甲、乙两株突变体,对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同一基因形成的信使RNA进行检测,发现甲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个碱基C变为U,乙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则与正常植株相比________的性状变化大。
(4)某植株产生了一种新的抗病基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将该基因提取出来,应用____________酶处理它的DNA分子,这种酶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_。
(5)将上述抗病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抗病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解析:(1)植物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2)环境因素(如低温)可影响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形成多倍体。(3)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属于点突变,只影响一个密码子的表达;而乙的突变属于移码突变,从突变点以后,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序列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乙与正常植株相比,性状变化较大。(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用于切取目的基因,切割的部位是磷酸二酯键。(5)基因工程包括四个步骤,其中最核心的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抗病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答案:(1)基因重组 (2)纺锤体 染色体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染色体数目) (3)乙 (4)限制性核酸内切(或限制) 磷酸二酯键 (5)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农杆菌转化法
14.“苏丹红一号”色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人造偶氮苯类化学制剂,在人体内可形成二苯胺,二苯胺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红一号”会导致鼠类肝细胞发生癌变,癌变后的肝脏出现明显的肿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肝炎病毒感染久治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愈会使病毒DNA整合到肝细胞中,引发肝癌。“苏丹红一号” 致癌与之相比,从变异来源看,前者属于__________,后者属于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苏丹红一号”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学校课外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品:生长状况一样的健康小白鼠12只、“苏丹红一号”、解剖盘、饲料、解剖剪、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白鼠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B。
第二步:A组饲喂________________,
B组饲喂________________,
两组应放在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饲养。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解剖小白鼠,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其肝脏的形态。
实验结果:A组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说明“苏丹红一号”可诱发小白鼠(肝)细胞癌变。
答案:(1)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2)验证“苏丹红一号”能强烈诱发小白鼠(肝)细胞癌变
A组:拌有适量“苏丹红一号”的饲料
B组:等量普通饲料 相同且适宜
实验结果: A组:小白鼠肝脏有明显肿块
B组:小白鼠肝脏正常(或无明显肿块)(注意要和步骤对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