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最新)2015届高三第一轮细致复习:学案28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单,双项选择题+非选择大题,含详细点题解析,10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金版新学案】(最新)2015届高三第一轮细致复习:学案28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单,双项选择题+非选择大题,含详细点题解析,10页)

资源简介

学案28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项
             
考点 题号
反射和反射弧 1、2、7、10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3、5、12、14
神经系统分级调节 4、6、8、9
综合与实验探究 11、13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答案:D
2.右图为某人过马路快走时的反射弧局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d点对应的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不能产生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失活,有利于保持突触后膜的灵敏性
C.刺激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或a点,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在a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不能使b点产生兴奋
解析:任何神经元都可以产生神经递质,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突触后膜是该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的一部分,而该神经元还有轴突,其末梢也可作为突触前膜产生神经递质并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通常失活,以免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从而保持突触后膜的灵敏性;刺激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或反射弧中任意一点,只要达到某一刺激强度,都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a点时,b点不能产生反应。
答案:A
3.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答案:C
4.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答案:A
5.(2013·湛江一模)右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在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与递质结合后,受体分解
B.膜与膜的融合
C. ATP发生水解,释放能量
D.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A
6.下图从左至右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电位变化是一样的
B.K+外流和Na+内流过程都不消耗ATP
C.Na+内流可能与局部电流的刺激有关
D.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可能与K+外流有关
答案:B
7.在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解析:在熟知反射弧结构的前提下,应通过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坏前的实验现象推出存在的反射弧,通过破坏后的实验现象推出可能被破坏的反射弧结构,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由表可知: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的反应一样,说明具有这样的反射弧:“左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左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左后肢无反应但右后肢能收缩,说明“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的反射弧完整,而“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的反射弧不完整,说明神经中枢之前的结构正常,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是神经中枢之后的结构,即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答案:C
8.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脑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答案:B
二、双项选择题
9.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为骨骼肌,C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属于反射活动
B.刺激b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
C.若刺激a点,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已经受损
D.刺激b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
解析:图中的A~E分别代表的是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没有神经中枢C的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活动。由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即使正常情况下刺激a点也不会引起乙电位计的变化和E发生反应。
答案:AC
10.下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B.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D.突触可能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答案:BD
11.在人脑内有一类只有结构而没有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递功能的“沉默突触”。科学家经过研究,破解了其中的沉默之谜。该类突触沉默的原因有两种,它们分别是(  )
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B.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C.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D.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答案:BD
三、非选择题
12.(2013·江门检测)突触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下面图1和图2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____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释放,并与位于突触________(前/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在图1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逆转成________,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2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
(2)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3)一个神经元可接受许多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神经元的影响,并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使相同的信息加合在一起,相反的信息互相抵消,然后决定是兴奋还是抑制。帕金森综合征的其中一个病因就是相关递质释放异常,见下图。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请提出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机理(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 ( http: / / www.21cnjy.com )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若Na+内流,可导致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兴奋,若Cl-内流,可导致外正内负电位加强,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后膜兴奋受抑制。(2)阻断兴奋传递可达到麻醉效果。受体阻断剂类麻醉剂,通过与受体结合阻断兴奋传递。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则是与受体结合使兴奋不能传递,故其应该是作用于抑制性突触。(3)由图示正常与异常的对比可知:抑制作用减弱是帕金森综合征产生的原因。故可以通过增加多巴胺的释放量或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量来治疗此病。
答案:(1)突触小泡 后 外负内正 动作电位 (2)抑制性突触 (3)促进多巴胺释放;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补充多巴胺递质拟似剂
13.有机磷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虫剂,广泛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林业。若蔬菜瓜果中有机磷残留量过多,进入机体后,容易引起有机磷中毒。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分解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
(1)在神经系统中,有机磷农药影响的结构称________,此结构中兴奋是以何种形式传递的? 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以验证有机磷农药的毒害作用。
实验材料:两个临时剥制的相同青蛙神经—肌肉标本,放电装置、有机磷农药、两个培养皿、生理盐水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编号1、2,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将青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②分别电刺激1、2号中神经—肌肉标本,肌肉组织均能发生收缩,并及时舒张。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1号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2号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有机磷农药有毒害作用。
答案:(1)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实验步骤:③在1号培养皿中滴加适量的有机磷农药,2号培养皿中滴加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一段时间后,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施加适当的电刺激,观察标本的情况 震颤不止 正常收缩并及时舒张
14.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图中体现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________。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
(2)左坐标图a段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电位,b点时膜两侧的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3)突触2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_________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导致通道乙开启,使阴离子内流,A处的兴奋________(“能”或“不能”)传至B处。
(4)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 ( http: / / www.21cnjy.com )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本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与Gly吸收有关的膜上的________。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组织液 电信号→化学信号 (2)静息 外负内正 (3)突触小泡 不能 (4)载体蛋白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