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习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cān móu zūn zhòng tè shū chóu chú nǐ dìng àn dàn 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参谋(cān mú) 锻炼 B.倾注(qīng zhù) 蔚问C.拟定(nǐ dìng) 暗然 D.踌躇(chóu chú) 革命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人巧舌如簧,把百花草说得能包治百病,一些围观的老人纷纷开始购买。B.这次征文比赛,我拿了一等奖。好朋友彭紫嫣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祝贺你!”C.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D.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4.下面对课文结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马革裹尸”就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B.这句诗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牺牲后遗体是否归葬家乡已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C.课文用这句诗做结尾,代表了毛主席最终做出的决定:让爱子和其他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D.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最终也长眠在朝鲜,这句诗只是对他个人事迹的写照。三、填空题5.比一比,组词语。彭( ) 似( ) 谋( ) 瑞( ) 损( )鼓( ) 拟( ) 媒( ) 端( ) 陨( )眷( ) 赴( ) 殊( ) 尊( ) 签( )着( ) 超( ) 珠( ) 蹲( ) 答( )6.把句子中画“ ”的部分换成课文中对应的词语。1.毛主席控制不住自己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2.他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7.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父爱 ( )的眉头 ( )的工作( )的目光 ( )地说8.补充词语。情不( )( ) 若有( )( ) 不由( )( )血肉( )( )狂轰滥( ) 原封不( ) 自我( )慰9.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3.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0.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1)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3)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毛主席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时,想把他的尸体运回国,因为_____,后来他没有这么做,因为____________。(2)本文通过叙述毛泽东得知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后的一系列举动,写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情怀两个方面的内容。常人的情感体现在________,伟人的情怀体现在__________。“青山处处埋忠骨,________”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四、语言表达12.按要求写句子。1.地下党的同志们把孩子送到他身边。(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信息匹配13.选字填空。(拟 似) ( )乎 模( ) (赴 赶) ( )任 ( )集(瑞 端) ( )雪 ( )正 (搞 稿) ( )笑 ( )子1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牺牲 殉职 逝世1.消防战士迎难而上,甚至以身( ),他们是新时代的楷模。2.毛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 )的,他也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3.张教授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听说老人家在昨天( )了,终年93岁。惊呆 惊疑4.看到病人的伤势,沃克医生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 )的神情。5.他在比赛最后时刻的表现——投进了一个三分球,简直( )了所有人。六、现代文阅读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15.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16.第①段中,画“______”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画“﹏﹏﹏﹏”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________。17.结合以下两则资料,分析主席心理活动复杂的深层原因。资料一:关于“毛岸英” ★1937年,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担任少先队大队长; ★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随后,他到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秘书,工作积极。 ★1950年,毛岸英主动参战,牺牲时年仅28岁。 ★这已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 资料二:关于“抗美援朝” ★1950年,战争爆发,先后有240万志愿军援助; ★这些战死的人,原则上都葬在朝鲜,亲人难见最后一面。 ★2013年,中朝各地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中朝友谊永存。18.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B.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C.“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D.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参考答案:1.参谋 尊重 特殊踌躇 拟定 黯淡【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谋、尊、踌、躇、拟、黯”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D【详解】本题考查易错音和易错字。A项中,“参谋”的“谋”读móu。B项中,“蔚问”应为“慰问”。C项中,“暗然”应为“黯然”。D项全部正确。3.B【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A选项,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根据句意,结合词义,使用恰当。B选项,语重心长: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我得了奖,作为好朋友的彭紫嫣应该很高兴,此处应用“兴高采烈”。使用不恰当。C选项,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根据句意,结合词义,使用恰当。D选项,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根据句意,结合词义,使用恰当。故答案为:B。4.D【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彭德怀元帅请示毛主席是否要把毛岸英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主席说出这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由上可知,ABC表述正确,D表述错误。故答案为:D。5. 彭德怀 好似 参谋 瑞雪 损害 擂鼓 拟定 媒体 极端 陨落 眷恋 奔赴 特殊 尊敬 签字 看着 超过 珠子 蹲下 答应【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 ① 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 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 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 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 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 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 部首相同,位置不同。本题注意眷、尊、殊、蹲在组词时不要书写错误。6. 不由自主 若有所思【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学生根据所给词语含义写出对应的词语即可。1.不由自主,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2.若有所思,意思是好像在思考着什么。7. 无限 紧皱 忘我 深遽 若有所思【详解】此题是对词语搭配的考查,词语搭配就是指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具体。“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答案不唯一,补充内容符合要求即可。8. 自 禁 所 思 自 主 模 糊 炸 动 安【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内容要符合词组的完整性,不要写错另字,要注意平时对词组的积累。“情不自禁”意思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若有所思”意思是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不由自主”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血肉模糊”意思是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狂轰滥炸”意思是指疯狂地轰炸。“原封不动”意思是指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保持原来的样子,一点不加变动。“自我安慰”意思指自己安慰自己 ,通常指一种心理暗示或心理慰藉的现象。根据以上四字词语及意思,可依次补充词语为:自禁 所思 自主 模糊 炸 动 安 9. 留恋 犹豫 不由自主【详解】考查了写近义词,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主要是掌握找近义词的方法。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1.眷恋:非常留恋。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留恋”;2.踌躇:犹豫不决。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犹豫”;3.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不由自主”。10.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解析】略11. 他为儿子的牺牲感到悲痛,想见儿子最后一面 其他战死的志愿军的尸体也没有运回来,留在了战场上,他的儿子没有理由得到这个特殊待遇 得知儿子牺牲后非常悲痛,舍不得儿子,想见儿子最后一面 不搞特殊,让儿子的遗体和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一起在朝鲜安葬 何须马革裹尸还 旷达的胸怀和无私的襟怀【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首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其次结合题目具体分析,填入恰当的内容。《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12. 孩子被地下党的同志们送到他身边。 毛泽东吸着烟。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详解】1.本题考查“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本题的句子中主动者是“地下党的同志们”,被动者是“孩子”,“怎么样”是“送到他身边”。改为“被字句”,将“被动者”放到开头,则为:孩子被地下党的同志们送到他身边。2.本题考查缩句。缩句指的是去掉原句的附加成分,保留主干,使句子简明。缩写时句中的“着”“了”“过”字眼保留,注意不能改变句子核心意思和语气。缩句可以借助“谁+干什么”或者“谁+怎么样”快速抽取句子主干,即“主+谓(+宾)”。这道题的主语是“毛泽东”,毛泽东干什么呢,提取句子主干,就变成:毛泽东吸着烟。3.本题考查反问句变陈述句。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题目的句子中用“不都”突出了反问语气,同时也是否定的表达,可以改为“都”,去掉语气词“吗”,问号变句号,则句子改为: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13. 似 拟 赴 赶 瑞 端 搞 稿【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14. 殉职 牺牲 逝世 惊疑 惊呆【解析】略15. 心理 动作 神态 语言 16. 父亲 国家领导人 踌躇 17.因为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和主席聚少离多,而如今年纪轻轻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是毛主席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内心是多么痛苦。但主席同时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想到自己作为领袖不能搞特殊化,想到岸英的牺牲是为朝鲜人民作贡献的,岸英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应该让爱子和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18.C【分析】15.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通读选文,找出关键词,判断其运用的描写方法即可。从“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可以看出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从“毛主席想”可以得出描写方法有心理描写,从“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可以得出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16.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由画“______”的部分中的“儿子”一词可以判断出这是父亲的心声。由画“﹏﹏﹏﹏”的部分中的“主席”一词可以判断出这是国家领导人的心声。作为父亲,他想见见儿子的遗骨,但作为国家领袖他不能搞特殊化,所以主席踌躇了一会儿。17.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从第一则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毛岸英从小离开家乡,与毛主席聚少离多,现在又年纪轻轻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因此,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内心该是多么痛苦。从第二则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援朝,战死的人原则上都葬在朝鲜,作为领袖不能搞特殊化。由此,主席的心理才经历了复杂的活动。18.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C项中,“马革裹尸”是指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而不是指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其余的选项都是正确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