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三节 醛 酮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第1课时 醛教学目标1. 从官能团和化学键可能的断键部位预测乙醛的化学性质,并能在结构分析和实验事实的基础上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2. 通过乙醇、乙醛和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加深对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理解,初步构建烃的含氧衍生物间的转化关系。3. 能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预测其他醛类物质的主要性质。新知导入生活中的醛肉桂醛苯甲醛香草醛甲醛HCHO最简单的醛新知讲解2. 概念:由烃基(或氢原子)跟醛基相连而成的化合物,简写 RCHO。3. 饱和一元醛:CnH2n+1CHO(n≥0) 或 CnH2nO(n ≥1)通式:如:甲醛:CH2OHCHO乙醛:CH3CHOCOHCH3C2H4O丙醛:CH3CH2CHOCOHCH3CH2C3H6OCOHHΩ=11. 醛基:CO羰基碳原子连接一个氢原子构成羰基COH醛基新知讲解一、乙醛1.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与水、乙醇等互溶。2. 乙醛的结构乙醛的核磁共振氢谱乙醛的红外光谱结构简式:CH3CHO分子式:结构式:C2H4O官能团:(—CHO)OCH(—COH)√×COHCH3新知讲解观察乙醛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分析乙醛可能发生断键的位置,预测乙醛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碳氧双键碳氢键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新知讲解①催化加氢(还原反应):催化剂CCOHHHH+ H—HCCOHHHHHHCH3CHO+H2CH3CH2OH催化剂(1)加成反应在醛基的碳氧双键中,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碳氧双键中的电子偏向氧原子,使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从而使醛基具有较强的极性。COHδ-δ+3. 化学性质新知讲解②与HCN加成:COHCH3+ H—CNCOHHCH3CN2-羟基丙腈(用于增长碳链)③与NH3、RNH2(胺)加成:δ-δ+δ-δ+COHCH3+ H—NH2δ-δ+δ-δ+COHHCH3NH22-羟基乙胺④与醇类加成:COHCH3+ H—NHCH3δ-δ+δ-δ+COHHCH3NHCH3COHCH3+ H—OCH2CH3δ-δ+δ-δ+COHHCH3OCH2CH3新知讲解【思考】1.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乙醛的还原性?2. 乙醛能被强氧化剂氧化,能否被弱氧化剂氧化呢?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新知讲解资料卡片:合成葡萄糖酸钙(锌)的工业流程CaCO3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NH3·H2O=[Ag(NH3)2]OH+2H2O新知讲解(2)氧化反应[实验3-7]实验现象:试管内壁生成光亮的银镜。①弱氧化剂氧化银镜反应: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 +2Ag +3NH3 +H2O在实验3-7中,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 Ag (NH3)2] OH (氢氧化二氨合银),它是一种弱氧化剂,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而 Ag+被还原成 Ag 。在水浴加热碱性条件下进行,用于检验醛基。【注意事项】1. 银氨溶液的配制:现配现用、滴加顺序、用量控制2. 银镜反应:用量控制、水浴加热、不要振荡【结论】乙醛能将银氨溶液还原为Ag,有较强的还原性。【应用】制镜、保温瓶胆。新知讲解被新制Cu(OH)2溶液氧化[实验3-8]实验现象:生成砖红色沉淀。(砖红色)Cu2O↓+CH3COONa+3H2O2Cu(OH)2+CH3CHO+NaOH 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用于检验醛基。【注意事项】1. 新制Cu(OH)2的配制:现配现用、NaOH过量、及时振荡。2. 与新制Cu(OH)2反应:加热至沸腾。【结论】乙醛能将新制Cu(OH)2还原为Cu2O,有较强的还原性。【应用】医学上检验病人是否患糖尿病。①弱氧化剂氧化新知讲解乙醛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这样的弱氧化剂氧化,由此可知乙醛的还原性是很强的,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氧化剂氧化,高锰酸钾、溴水因被还原而使溶液褪色。CH3CHO+Br2+H2O → CH3COOH+2HBr【思考与讨论1】乙醛能否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C2H4O+ KMnO4+ H2SO4 → C2H4O2+ MnSO4+K2SO4+ H2O52353-10+7+21×2×55×22新知讲解KMnO4(H+)溶液加入乙醛溶液5CH3CHO+2KMnO4+3H2SO4→5CH3COOH+2MnSO4+K2SO4+3H2O新知讲解【思考与讨论2】整理乙醇、乙醛和乙酸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三者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情况,谈谈有机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特点。氧化乙醛还原乙醇氧化乙酸O—HHH—C—C—HHHH—C—C=OHHHCOHCH3COHCH3OCCOHHHHCCOHHHHHH氧化氧化还原脱氢加氧加氢有机氧化反应:加氧脱氢有机还原反应:加氢脱氧延伸拓展溴能与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能否与醛基中的碳氧双键发生加成反应?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将乙醛分别加入溴水和溴的CCl4溶液中。实验现象:溴水褪色,溴的CCl4溶液不褪色。实验结论:溴不能与醛基中的碳氧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延伸拓展羟醛缩合反应:在稀碱作用下,一个醛分子的α-H加到另一个醛分子醛基氧原子上,其余部分加到醛基碳原子上,生成β-羟基醛。CH3 C HO+ CH2CHOOH-HCH3 CH CH2CHOOHα Hβ-羟基醛羟醛缩合反应2CH3 C HOOH-CH3 CH CH2CHOOH加成反应δ-δ+δ+δ-增长碳链新知讲解二、醛类除乙醛外,其他醛类化合物,如甲醛(HCHO )、丙醛( CH3CH2CHO )、苯甲醛( )等,它们在分子结构中都含有_____,所以化学性质与乙醛的相似。一般情况下,醛能被还原为____,被氧化为____,可以发生_____反应、_____反应,能与氰化氢______。CHO醛基醇酸银镜斐林加成新知讲解甲醛物理性质:又称蚁醛,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用途:甲醛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能,可用于消毒和制作标本。【问题1】为什么甲醛含量超标会引起中毒?它在人体内发生什么变化?新知讲解【问题2】对比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结构特点,从断键和成键角度分析发生了什么反应?H—C—HOδ-δ+δ-δ+—C—HOHNH+H—NHH加成反应当甲醛进入人体后,其分子中的羰基会与这些氨基发生类似醛与氨的衍生物的反应,使得核酸或蛋白质大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轻者导致人体出现病变,重者可造成一些重要基因突变而导致癌症发生。新知讲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消除空气中的甲醛?吊兰芦荟活性炭高锰酸钾球空气净化器通风透气课堂练习【思考讨论3】对比乙醛和甲醛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写出甲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HOH—C— —HO加OO失2e-加OH— —C— —HOOOH2CO3失2e-HCHO + 4Ag(NH3)2OH 2H2O + 4Ag↓ + 6NH3 + (NH4)2CO3△△HCHO+4Cu(OH)2+2NaOH Na2CO3 + 2Cu2O↓ + 6H2O新知讲解乙醇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CH3CH2OH乙醛CH3CHO乙酸CH3COOH(CO2、H2O)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课堂练习1.(课本第70页第1题)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H2CHO,下列对其化学性质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能被银氨溶液氧化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1mol该物质能与1molHBr发生加成反应D.1mol该物质只能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D课堂练习2.(课本第70页第4题)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12O,主链有4个碳原子,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写出其可能的结构简式。饱和一元醛CnH2nO → 官能团异构 → 碳架异构 → 位置异构C—C—C—CHO1个—C2H5 或:2个—CH3C2H5C—C—C—CHOC—C—C—CHOC—C—C—CHOCH3CH3CH3CH3CH3CH3课堂总结醛概述概念CnH2nO饱和一元醛RCHO代表物乙醛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醛基醛类甲醛苯甲醛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醛》教学设计课题 《醛 酮》第1课时 单元 第三章第三节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二教材分析 《酮》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三章 第三节。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节内容要求如下。1.内容要求认识醛类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学业要求(1)能写出醛类和酮的官能团、简单代表物(乙醛、甲醛、苯甲醛、丙酮)的结构简式和名称;能够列举简单代表物(乙醛、甲醛、苯甲醛、丙酮)的主要物理性质。(2)能结合分子结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分析和推断其他醛类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有关信息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能从官能团和结构变化的角度理解醇、醛、酸的转化关系。能列举甲醛、苯甲醛等代表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和探讨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人教版新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醛类代表物(甲醛、苯甲醛),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还有待加强,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不足,如由于甲醛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与新制氢氧化铜、银氨溶液反应的快慢、消耗反应物的量等均与乙醛不同。对“醇、醛、酸”转化关系模型认识不够深入,应用该模型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基于官能团分析、预测、总结归纳物质性质)有待加强。学习目标 1. 从官能团和化学键可能的断键部位预测乙醛的化学性质,并能在结构分析和实验事实的基础上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2. 通过乙醇、乙醛和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加深对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理解,初步构建烃的含氧衍生物间的转化关系。3. 能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预测其他醛类物质的主要性质。重点 醛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难点 “醇、醛、酸”转化关系模型的建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生活中的醛【概念讲解】1. 醛基:羰基碳原子连接一个氢原子构成。概念:由烃基(或氢原子)跟醛基相连而成的化合物,简写 RCHO。通式:CnH2n+1CHO(n≥0) 或 CnH2nO(n≥1) 了解阅读,聆听记录。 从生活中的乙醛出发,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建立学生学习的思维背景。讲授新课 一、乙醛1. 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与水、乙醇等互溶。2. 乙醛的结构【解释预测】观察乙醛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分析乙醛可能发生断键的位置,预测乙醛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3. 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①催化加氢(还原反应):在醛基的碳氧双键中,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碳氧双键中的电子偏向氧原子,使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从而使醛基具有较强的极性。②与HCN加成:③与NH3、RNH2(胺)加成:④与醇类加成:【思考】 1.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乙醛的还原性? 2. 乙醛能被强氧化剂氧化,能否被弱氧化剂氧化呢?资料卡片:合成葡萄糖酸钙(锌)的工业流程【视频播放】乙醛的银镜反应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NH3·H2O=[Ag(NH3)2]OH+2H2O(2)氧化反应①弱氧化剂氧化实验现象:试管内壁生成光亮的银镜。银镜反应:在实验3-7中,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 Ag (NH3)2] OH (氢氧化二氨合银),它是一种弱氧化剂,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而 Ag+被还原成 Ag。在水浴加热碱性条件下进行,用于检验醛基。 【注意事项】1. 银氨溶液的配制:现配现用、滴加顺序、用量控制2. 银镜反应:用量控制、水浴加热、不要振荡【结论】乙醛能将银氨溶液还原为Ag,有较强的还原性。【应用】制镜、保温瓶胆。【视频播放】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①弱氧化剂氧化被新制Cu(OH)2溶液氧化实验现象:生成砖红色沉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用于检验醛基。【注意事项】1. 新制Cu(OH)2的配制:现配现用、NaOH过量、及时振荡。2. 与新制Cu(OH)2反应:加热至沸腾。 【结论】乙醛能将新制Cu(OH)2还原为Cu2O,有较强的还原性。 【应用】医学上检验病人是否患糖尿病。【思考与讨论1】乙醛能否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醛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这样的弱氧化剂氧化,由此可知乙醛的还原性是很强的,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氧化剂氧化,高锰酸钾、溴水因被还原而使溶液褪色。【思考与讨论2】整理乙醇、乙醛和乙酸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三者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情况,谈谈有机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特点。有机氧化反应:加氧脱氢有机还原反应:加氢脱氧【延伸拓展】羟醛缩合反应羟醛缩合反应:在稀碱作用下,一个醛分子的α-H加到另一个醛分子醛基氧原子上,其余部分加到醛基碳原子上,生成β-羟基醛。二、醛类甲醛物理性质:又称蚁醛,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用途:甲醛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问题1】为什么甲醛含量超标会引起中毒?它在人体内发生什么变化【问题2】对比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结构特点,从断键和成键角度分析发生了什么反应?当甲醛进入人体后,其分子中的羰基会与这些氨基发生类似醛与氨的衍生物的反应,使得核酸或蛋白质大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轻者导致人体出现病变,重者可造成一些重要基因突变而导致癌症发生。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消除空气中的甲醛?【思考讨论3】对比乙醛和甲醛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写出甲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以致用】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 总结归纳交流讨论。书写方程式并交流讨论。交流运用。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并用化学方程式表述。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并用化学方程式表述。发言表达。分析乙醇、乙醛和乙酸反应过程中的断键和成键。聆听、记忆对比分析。通风透气聆听了解 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结构预测醛类物质的性质,发展学生基于物质的微观结构描述和预测物质性质的能力,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引导学生从电性角度认识醛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深入认识有机反应的本质。迁移运用,学习醛类的加成反应。醛类性质的归纳总结,促进学生“醇、醛、酸”转化模型的建立。利用醛类的性质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物质和化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帮助学生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角度认识醛类的化学性质。通过代表物归纳醛类物质的性质,强化“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化学观念,帮助学生从官能团和结构变化的角度理解醛类物质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基于官能团分析、预测、总结归纳物质性质。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以补充、丰富和深化对醛类的认识。从让人谈“醛”色变的甲醛引入,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甲醛。培养学生应用“醇、醛、酸”转化关系模型解决真实问题情境,强化知识间的关联。课堂练习 回答问题 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 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梳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3.1 醛 教案.doc 3.3.1 醛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