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案2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宇宙的物质组成恒星 行星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 太阳系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在图上绘出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2)八颗行星的排序: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E木星、F土星、G________、H海王星。(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轨道之间。(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适宜的________条件;适于生物呼吸的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1)略 (2)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天王星 (3)同向性共面性 近圆性 (4)火 木 (5)温度 大气 液态水 以练促记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1)~(2)题。 (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上没有水 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解析:(1)银河直径大约为十万光年,该星距地球仅40光年,故“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2)据信息“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可知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温度太高。答案:(1)C (2)B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2)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________、大气运动和________的主要动力。(2)水循环 生物活动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_______层,B色球层和C_______层。(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C层的为_____,B层的为_____,其周期约为________年。(3)主要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________,影响地球上的__________。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________”现象。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_____的高空大气,产生“______”现象。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水旱灾害等。(1)日冕 光球 (2)黑子 耀斑 11 (3)①电离层 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磁暴 ③两极地区 极光?特别提醒(1)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在白天较强。(2)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地区的夜晚。 以练促记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作“太阳打喷嚏”。据此回答(1)~(2)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黑子所在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B.太阳活动频繁时,流星雨和极光现象增多C.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D.耀斑是太阳活动激烈的显示(2)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是( )A.引发潮汐现象 B.诱发台风和海啸C.干扰电离层和有线通信 D.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解析:第(1)题,太阳活动与流星雨无关。第(2)题,太阳活动对潮汐、台风、海啸和有线通信无影响,但可能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答案:(1)B (2)D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1)两处不连续界面是C________,D________,在C界面上部为地球内部圈层________,C、D之间是________,D以内的圈层是________。(2)由图可知,A为________波,B为________波,A、B地震波在______________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在2 900 km 处A、B的变化是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3)图中斜线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岩石圈,此处为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4)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2)横(S)纵(P) 莫霍界面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并改变行进方向) (3)上地幔顶部 坚硬的岩石 (4)横波 较慢 固体 纵波 较快2.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氮。(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____的圈层。(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______的总称,占有______的底部、______的全部和______的上部。(1)氧 (2)连续但不规则 (3)生存环境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以练促记(2013·北京朝阳区模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E、F合为岩石圈D.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环境解析:圈层C为水圈;地球内部圈层由D、E、F、G四部分组成,其中E、F合为地幔;图中的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环境。答案:D (2013·北京朝阳区统考)2010年6月6日夜晚,通过大型望远镜能观测到火星、木星与天王星连成一线的天文现象。据此完成(1)~(2)题。(1)组成此天文现象的天体( )A.都是太阳的卫星B.分别属于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C.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D.在木星和天王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2)组成此天文现象的天体不包含在______中( )A.总星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解析:第(1)题,火星为类地行星,木星为巨行星,天王星为远日行星。第(2)题,从描述中可知此天文现象发生在太阳系中,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构成判断即可。答案:(1)B (2)D(2013·北京市东城区二模)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C.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2)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B.通讯卫星信号易受干扰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看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负相关,在安徽省的南部少部分地区呈负相关。在图中相关性最小的是相关系数为0的地方,正相关最大值大于0.2出现在图中东北部。第(2)题,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梅雨强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耀斑爆发强度增强,通讯卫星信号易受干扰,极昼现象与太阳黑子数无关。答案:(1)D (2)B 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2)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 900千米处解析:第(1)题,根据波速大小知此波为横波。第(2)题,从波速可看出在5千米处明显加快,说明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处。答案: (1)B (2)A据新华网华盛顿2012年2月2日报道,一个国际研究人员团队2日说,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如果某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这颗星球必须具有( )①足够大的体积和质量 ②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 ③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种化学元素 ④大致与地球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足够大的体积和质量可以吸引住大气,在其表面有一大气层;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会使星球有适宜的温度;大致与地球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保证该星球有液态水和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