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合理归因》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习心理《合理归因》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稿件名称 学习心理:合理归因
设计理念 新学期开始,充分理解前期自己学业成绩的原因,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调试自己与学习有关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课程以活动为依托,鼓励学生自我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归因倾向,以更充足的动力投入学习。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归因方式对于学习动力的影响,从归因方式入手,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课堂纪律的把握、安全氛围的营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归因方式对于学习动力的影响,学以致用。
教学设计 主要环节 一、课程引入(4分钟) 二、谁是卧底(15分钟) 三、初识归因(15分钟) 四、学以致用(6分钟) 课程引入(4分钟) 活动内容:讲解小M同学的故事,引入课程。 设计意图:引入主题。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心理课堂!今天的课程将从小M的故事开始。小M同学的开学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小M觉得非常委屈,假期他都没有放开玩,每天都安排了一定的时间努力学习,查漏补缺。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小M想不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了。小M同学成绩困扰的成因到底有哪些呢?让我们帮他一起在今天的课程“合理归因”中寻找答案吧! 二、谁是卧底(15分钟) 活动内容:选派代表进行谁是卧底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谁是卧底的游戏,引导同学们分析事件的成因,为进一步讲解归因风格做铺垫。 教师引导语:所有事件的结果都有其成因,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通过游戏先来看看这些原因都有哪些,可以分成哪些类别。我们要进行的游戏是谁是卧底。全班同学将根据座位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抽取手卡,并描述手卡上的词,小组的其他成员帮忙分析,票选出你心中的卧底。6张手卡牌中,有2张卧底牌,4张好人牌。当所有的卧底被票出,则好人获胜。当剩下2张牌还有一个卧底时,则卧底胜利。手卡举例:好人牌喜鹊,卧底牌乌鸦。 学生活动:了解谁是卧底游戏规则,选派小组代表,共同进行游戏。在游戏结束后,共同总结影响好人、卧底胜利的原因。 三、初识归因(15分钟) 活动内容:将谁是卧底游戏中好人、卧底胜利的原因进行归类、讨论小M成绩不理想的成因,并分析不同的归因风格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们初步理解问题的成因分为内外因,再就小M同学的故事,分析影响学习成绩的内外因,分析不同的归因风格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初识归因风格。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刚才提到了很多游戏结果的成因,如果老师画的这些方框(外因类)进行归类,可以归为什么呢?是的外因,另外一些呢?是的内因。 那么小M同学的成绩结果是否也可以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学生活动:4-6人一组,讲台左边每组找3条内因,讲台右侧小组找3条外因,选派代表起来分享。教师根据内外因进行板书。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很棒,找到了很多学业成绩的成因。这跟心理学者维纳的结论也是十分相似的。心理学者维纳提出影响任务成败的因素包括能力、努力、身心状况等内部因素,也包括任务难度、运气好坏等外部因素。请同学们进一步以小组为单位替小M同学分析看看,不同组合的归因方式会对小M同学的学习动力、情绪、行为等方面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第一组: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自己能力暂时不够、努力不够。 第二组: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老师卷子出的太难,自己运气太差,考的我都不会,会的老师都不考。 第三组:下一次成绩好了,是因为自己运气好,押题押对了。 第四组:下一次成绩好了,是因为自己努力到位了,能力提升了。 学生活动:分析不同归因方式对小M同学学习动力、情绪和行为的影响。讨论如何归因算是合理的,对提升小M的学习状态是有帮助的。 四、学以致用(6分钟) 活动内容:引导同学们思考自己如何调试自己的归因方式。 设计意图:引导从归因方式入手,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因偏好,过度的外归因可能会导致我们动力变差,想要躺平。过度的内归因则可能让自己过于自负或自卑。客观的从内外因两个方面理解任务的成败,会更有利于我们理性看待自己的现状,及时调整,找到最佳的状态迎接挑战。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有些抽象的结论,要如何运用于每个同学自己的学习呢?请同学们写下你就某一科目的具体思考,我们在班级中分享(如果需要可以匿名)。 学生活动:写下自己对如何运用合理归因调整自己的学科学习状态的思考,在班级中分享。 教师总结:感谢同学们的投入和思考,愿同学们都能将今天的所思所悟实践起来,实行合一,遇见更厉害的自己!谢谢大家!
课程反思 包括课程亮点、自我评价、实际教学后的感悟等 课程前后呼应,小M的故事运用的比较透彻。此外,谁是卧底的游戏也起到了很好的承前启下的作用。总的说来,本课以活动、讨论为主要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了归因方式对个人状态的影响,并将合理归因运用在了生活之中。
成果展示 包括学生成果展示,或课件配图、视频等;请以附件压缩包形式和课件一起发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