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典型题组】(金版学案)2015届高三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组:2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回顾+网络构建+走进高考题组,含详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师典型题组】(金版学案)2015届高三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组:2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回顾+网络构建+走进高考题组,含详解)

资源简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判断正误)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解释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3.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
答案:1.√ 2.? 3.√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填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_____的全部个体。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_____________。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_________的比例。
答案:(1)同种生物 (2)全部基因 (3)全部等位基因数
◎想一想:为什么说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提示:生物个体的寿命是短暂的,个体的表现型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而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在种群中延续和扩散。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______、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统称为突变。
(2)基因突变可产生______________,因此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3)由于突变和重组都是______的、________的,因此只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1)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2)新的等位基因
(3)随机 不定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______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__,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答案:自然选择 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_______的一群生物。
(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______条件。
答案:(1)可育后代 (2)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生殖隔离 (3)必要
5.判断正误。
(1)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2)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3)喷洒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5)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6)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
(7)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隔离,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
(8)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  )
(9)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
(10)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答案:(1)× 提示:种群。
(2)× 提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两个方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 提示:在喷洒农药前,害虫抗药性已经产生,农药仅起选择作用。
(4)× 提示:不是定向改变。
(5)× 提示:隔离,不是地理隔离。
(6)× 提示:前半句对,后半句造成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除突变外,还有自然选择等因素。
(7)× 提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8)× 提示: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
(9)× 提示:还必须产生可育后代。
(10)× 提示:直接选择对象是表现型。
◎想一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是一回事吗?
提示:不是一回事。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改变,物种形成的实质是基因库差异到一定程度而产生了生殖隔离。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形成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填空)
1.共同进化。
(1)概念:不同______之间、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_______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_________。
答案:(1)物种 生物与环境 (2)相互选择 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多样性、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答案:(1)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导致生物进化的是________的积累,而不是________。
(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答案:(1)中性突变 自然选择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生物进化理论的综合应用
1.(2012·广东卷,6)科学家用人工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 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能发生变异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
解析:题干中“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中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故酵母菌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来决定。
答案:D
2.(2013·北京卷,4)安第斯山区有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解析:由于长舌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使长舌蝠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竞争,A、C、D均可推断出来;长筒花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适应的生物,所以不能确定长筒花是否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由题目无法判断。
答案:B
   基因频率及其计算
3.(2013·四川卷,5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及单倍体的相关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大豆单倍体体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具有全套的遗传信息,所以也具有全能性,A项正确;单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为40条,B项错误;单倍体中抗病植株占50%,说明该植株为杂合子,杂合子连续自交多代后,显性纯合子比例逐代升高,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D项错误。
答案:A
4.(2013·天津卷,4)家蝇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由题目可知,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改变,氨基酸的改变应该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A错误;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2+20/2)=12%,B错误;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4+32/2)=20%,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15/2)=8.5%,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C错误;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答案:D
5.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___________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 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下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
解析:该题第(1)问考查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工程的步骤,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采用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目的基因检测的方法有三种,即DNA水平、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第(2)问考查了在一定条件下基因频率的计算, F1群体中都是雌雄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A基因频率是50%,而F2群体中,根据条件可知,只有基因型都是A_B_和aabb的个体才能存活,其中1/10为AABB,2/10AABb,2/10AaBB,4/10AaBb,1/10aabb,所以,3/10为AA,6/10Aa,1/10aa,计算可得A基因频率是60%。第(3)问属于信息题,由题目中信息可知S基因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由题中信息可知S基因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所以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减少。
答案:(1)受精卵 S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 S基因转录的mRNA S蛋白 (2)50% 60% (3)减少 S基因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