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案一、导:(2分钟)【课标要求】全面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描述世界多极化趋势;解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学习目标】必备知识:1.识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2.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3.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4.掌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和外交理念,理解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意义。2.科学精神: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理解新型国际关系,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治理观、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价值。3.公共参与: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世界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2.难点: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学:独学——预习新知(10分钟)(一)梳理基础知识知识点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1)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正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也日益加深。(2)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非常突出,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3)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关系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各国休戚与共。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五个坚持”(1)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2)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3)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4)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5)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3.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知识点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1.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 、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 。2.中国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①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 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 联动、 互济的开放格局。②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 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 、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二)独立完成易错易混1.中国主张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只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所有国家都坚持的外交思想。(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我们在考虑共同利益的同时关切自身利益。( )4.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需要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议:小组互学,讨论完成课堂探究(15分钟)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加强团结、同舟共济。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合作共赢理念,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为什么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合作共赢理念”?四、课下练习1.(2021·浙江)长期以来,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倡导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不懈努力。这说明,中国( )①努力促进共同发展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③自觉践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④注重向世界展示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8·全国)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就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以及政党的责任和作用达成广泛共识,发表了《北京倡议》对话会的成功举办( )①开辟了政党交流合作消除国家间利益分歧的新路径②汇聚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③打造了各国政党互学互鉴共建国际新秩序的新平台④推动了政党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国际新秩序的形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七、【课后练习】3.【2017 天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表明( )①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②中国为世界各国对外交往提供了新的法理依据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其基础是普通公众,目的在于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目前,我国每年出境游8000万人次以上,普通游客的广告可以带来公共外交的效果,如举止有度、谈吐得体有正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有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①公共外交是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体现 ②公共外交表明公众利益高于国家利益③普通公众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参加者 ④公共外交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爱国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依据是( )①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②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③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④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从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到致力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蓬勃展开的中外文明对话活动;从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世界见证了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付出的积极努力。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由是( )①中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结盟关系 ②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良好国际环境 ③彰显中国领导国际新秩序,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④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中提出四点倡议:“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坚守正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这体现了中国( )①开辟国际关系新境界的创新思维 ②从各国共同利益出发的外交政策③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得到实施推广 ④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到国际社会,并载入联合国文件,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认可度。它是中国的世界观,反映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一理念得到认可说明( )①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主导作用②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③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④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平衡、普惠方向发展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9.中方一贯主张深化疫苗国际合作,确保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让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截至2021年7月,中国已向世界提供新冠疫苗和原液超7亿剂。中国对外援助和出口疫苗数量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上述行动表明我国( )①坚持求同存异,积极维护睦邻友好关系②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大国担当③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促进共同发展④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捐赠医疗设备、防护设备、药物,捐赠珍贵的血浆……在捐赠中,中韩阐释“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深情厚谊,中伊展现“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的真诚感情,形成了阻击疫情的重要防线。这给世界各国的启示是( )①要在守望相助中应对全球性危机 ②要将和平与发展当作时代的主题③要践行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 ④要认识到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利益分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非常时期孕育非常创新。新冠肺炎疫情让以电话、书信、视频为主渠道的“云外交” 成为一种新常态。2020年上半年,习近平主席通过一场场“云外交”,为疫情冲击下的世界不断注入了团结合作、稳定发展的正能量。这说明我国( )①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大国担当②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③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促进共同发展④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同盟关系,维护各国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一讲话表明( )①中国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③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④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国际话语权增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1年10月22日,第十七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在成都启动,本次大会主题为“书写青年人生华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会学生代表模拟90多国外交官,围绕新冠疫苗分配、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教育公平、难民儿童权益、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议题进行一般性辩论和决议草案磋商。结合材料,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关知识,模拟中国外交官角色,以气候变化为主题,阐述中国的立场和主张。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一、易错易混点全错二、课堂探究答案: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合作共赢理念,各国才能有效应对疫情,维护和平,促进发展。②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各国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合作共赢理念,有利于巩固共同利益,夯实合作基础,打赢疫情攻坚战。③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程度进一步加深。各国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合作共赢理念,既是经济政治规律发展使然,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④各国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合作共赢理念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有助于推动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三、当堂检测答案:B 2、答案:C【课后练习】3-7 DBACB 8-12 DCABC13. 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范围明确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注意围绕主题“气候变化”。消除贫困→可以从共建共享角度作答;可持续发展→可以从绿色低碳的角度作答;国际贸易→可以从合作共赢的角度作答。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中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积极承担中国的责任和担当;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