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精细化讲义(基础自主梳理+随堂巩固落实):学案25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金版学案】2015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精细化讲义(基础自主梳理+随堂巩固落实):学案25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

资源简介

学案25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概念: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和________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________。
答案:地理差异 指标 方法 空间单位
2.特征。
(1)具有一定的________,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________。有的区域的边界是________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________性质,如干湿地区。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__________条件,并对________产生深刻的影响。
答案:(1)区位特征 边界 明确 过渡 
(2)地理环境 区域发展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以练促记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C.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解析:第(1)题,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故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2)题,图中A的边界是明确的,应为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等边界线,而热量带、干湿区等自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答案:(1)C (2)C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异同。
 区域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不同点 地理位置 北纬________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______的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________的中部
气候条件 ________气候 ________气候
土地条件 ________为主,多为________,人均耕地面积________全国平均水平 ________为主,多为________,人均耕地面积________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 ________ 有丰富的________等矿产
相同点 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答案:30° 长江 东北地区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水稻土 水田 低于 黑土 旱地 高于 贫乏 石油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生产活动的差异。
区域方式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类型 ________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________、棉花 玉米、________、春小麦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________ 落后
工业 重要的________基地 ________基地
答案:水田 畜牧业 油菜 大豆 发达 综合性工业 重工业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以练促记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1)~(2)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2)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解析:从图中信息来看,甲所在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乙所在经济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地震活动较少;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丁地区所指的长城以北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荒漠化严重。
答案:(1)D (2)A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________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________。
2.农业社会:丰富的________资源使其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________和________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以后:随着工商业发展,该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________,耕地破碎,导致农业生产______,不利于机械化推广,粮食商品率较______,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
答案:1.地理环境 缓慢
2.劳动力 桑蚕 棉花
3.少 规模较小 低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以练促记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关于该地从Ⅰ阶段到Ⅲ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2)影响该地阶段Ⅲ到阶段Ⅳ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解析:第(1)题,阶段Ⅰ到阶段Ⅲ,村庄的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增多,且出现了中小城镇,由此可知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林地减少,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耕地增加,农业生产产值增长。
第(2)题,读图可知,从阶段Ⅲ到阶段Ⅳ,耕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的面积减小,林地、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随着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量有所减小,而对花卉的需求量在增大。
答案:(1)C (2)D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完成(1)~(2)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
A.利用单一指标 B.利用综合指标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解析:第(1)题,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是依据流域这一单一指标划分的。
第(2)题,甲地位于贺兰山以西的腾格里沙漠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丙地位于渤海海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海洋污染。
答案:(1)A (2)C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回答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
A.河网密布  B.雨热同期
C.土质黏重  D.红壤广布
解析: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河网密布、土质黏重红壤的酸、瘦、板、粘、旱、蚀等障碍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B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完成(1)~(2)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热量比Ⅱ区充足
C.Ⅲ区和Ⅰ区所处纬度差不多,光热条件相同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
(2)下列不属于Ⅰ自然区的地貌单元是 (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界线P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同时也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此,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不同,Ⅱ区比Ⅲ区纬度高,但是由于Ⅲ区海拔高,故热量较Ⅱ区少,比Ⅰ区更少;Ⅱ区与Ⅰ区北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有明显差异,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2)联系三大自然区内的主要地形,可知内蒙古高原大部分属于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答案:(1)D (2)D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其中:松辽河产区 53.911.5 67.319.7 85.131.9 328.4366.5 400.7495.2 421.5569.5
南方产区总计其中:长江产区 46.129.7 32.724.3 14.911.3 334.9352. 6 355.1396.3 328.0379.9
 (1)分析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湖广熟,天下足”,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
(4)分析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析:(1)从材料一看出,北方耕地比南方多,但人口南方比北方多,故我国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2)湖广主要指湖南、湖北等南方地区,故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
(3)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而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却不断增长。
(4)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占用部分耕地,以及调整农业结构等。
答案:(1)南方
(2)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3)持续下降  不断增长 
(4)城市化或工业化的推进占用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耕地;城郊农业的发展或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使得粮食作物占地面积缩小;河网稠密,耕地破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区域的含义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