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章《溶液》检测题一、单选题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2℃时,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CB.可通过升温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t1℃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20毫升汽油放入烧杯中,加50毫升水搅拌,得到溶液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下降3.溶液对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搅拌可以增大某物质的溶解度,从而使其在水中溶解的更快B.洗洁精清洗油污的原理是溶解作用C.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指的是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的溶液D.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4.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B.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C.t2℃时,A、B、C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t3℃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A=B>C5.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A.②⑤属于饱和溶液: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6.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根据此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C 10 20 30 40溶解度(g/100gH2O)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A.20℃时,将30g碳酸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B.20℃时,将3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30%的氯化钠溶液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范围是在20℃-30℃之间D.随温度升高氯化钠与碳酸钠溶解度大小的变化趋势相反7.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B.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C.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8.有100g 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C.将100g 10%的盐酸与200g 25%的盐酸混合D.蒸发掉50g溶剂9.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溶质的质量增加D.氯化钾的溶解度变大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A、C的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B.t2℃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可以配制140gA的溶液C.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D.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其中A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多11.25℃时,将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增加溶剂 D.减少溶质12.实验室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C.称量时使用的砝码因生锈缺了一部分,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 50mL 的量筒量取 42.5mL 蒸馏水二、填空题13.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溶解度(g/100g水)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110 169 246氯化钠 35.8 36 36.3 36.6 37.3 38.4 39.8(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2)60℃时,60克KNO3固体放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3)现有一包含169g硝酸钾和3.6g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为了提纯硝酸钾,设计如图实验:①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②溶液D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选填“>”、“=”、“<”或“无法确定”)溶液B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③请结合数据说明实验中蒸发90g水并降温至20℃的原因:___________。1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___________乙(填“>”“<”或“=”)(2)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杂质,要提纯甲物质,可采用___________结晶方法(填“蒸发”或“降温”)。15.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A.植物油 B.面粉 C.白糖(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③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3)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①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序号)。A.abcd B.bcad C.bacd②该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______g。三、推断题16.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的b物质,得到b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四、实验题17.实验员王老师要配制80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供同学们使用,如图表示了他的实验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①-④各仪器的名称。① _____ ② _____ ③ _____ ④ _____(2)B操作中应称NaCl的质量是 _____ g,称量时若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 ;(3)D操作中仪器③的规格应是 _____ (选填“50ml”或“100ml”),读数时应使视线与 _____ ;(4)E操作中④的作用是 _____ ;(5)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_____ (填序号);①B操作中砝码与NaCl放颠倒了 ②D操作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③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④F操作中溶液洒落。(6)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步骤应是 _____ (填序号)。五、计算题1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制取少量氯化铜溶液。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下(BaSO4不溶于水)。第一步:称得烧杯的质量是100 g。第二步:反应前称得烧杯、氯化钡溶液及硫酸铜溶液的总质量是346.6 g。第三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称得烧杯及滤液的总质量是300 g。请计算:(1)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2)所得氯化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19.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 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_________?参考答案:1.A 2.C 3.D 4.D 5.D 6.C 7.B 8.C 9.C 10.A 11.A 12.C13.(1)36g(2)105(3) 过滤 > 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和3.16g硝酸钾,该操作能使硝酸钾尽可能多地析出并保证氯化钠不析出,从而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合理即可)14.(1)=(2)降温15.(1)C(2) 丙乙甲 甲 乙丙甲(3) C 816. 75 a>b>c17. 药匙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8 增加左盘中的NaCl 100ml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用于搅拌、加快NaCl溶解速率 ①② ABCDEF18.(1)46.6g;(2)13.5%19.氯化钠固体 16kg、水 84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