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追寻“星”的足迹,点亮人生灯塔——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解读与设计内容与目标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李贺《马诗》、于谦《石灰吟》、郑燮《竹石》)、《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四篇课文,综合性学习及语文园地。课文体裁多样(包含诗歌、回忆性散文、议论文式的演讲稿、叙事性文本),课文内容丰富,有的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有的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的阐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通过“开展阅读分享会、制作小诗集、写一写自己的心愿”这三个板块,将本单元的习作有机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有《毛主席在花山》《十里长街送总理》《飞夺泸定桥》《狱中联欢》《伟大的友谊》《囚歌》《春天的故事》七篇文章,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为更好的理解“奋斗的历程”提供了资料。本单元编排了两个阅读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两个要素在前面册次中都已经安排过,本单元的提升点在于“综合运用”。先来看第一条阅读训练要素,我们发现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出了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册次 单元 人文主题 阅读训练要素四上 第六单元 童年生活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四下 第七单元 人物品质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五下 第四单元 家国情怀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六上 第四单元 美好品质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六下 第四单元 革命理想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由上表可知,四上就开始接触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四下、五下和六上继续学习,所以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对找出文中有关人物神态、言行的描写应该没有困难,那么此阅读训练要素的难点应该放在“体会人物品质”上。四上“体会人物心情”,学生只需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人物的心情(或喜或悲或怒或委屈……)即可。五下“体会人物内心”,需要学生走进人物,设身处地的思考在当时的境地里“我”可能会想些什么、“我”的家国情怀。六上“感受人物形象”、六下“体会人物品质”较之“体会人物心情、人物内心”更上位一些,需要在体会内心世界的基础上凝练品质(如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为革命献身……)。本单元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在品读语言的基础上真切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体会人物品质。再来看第二条阅读训练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统编教材关于“查找资料”作了如下安排——册次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学习要点 相关资料五上 第四单元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需要有目的地查找资料,运用资料要讲究时机,要依据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资料。 创作背景六上 第八单元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作用不同。学习如何使用资料,真正读懂课文。 他人评论性的文章,作者的生平。六下 第四单元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注重资料使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能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还能筛选出对理解人物形象有帮助的资料,把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深入理解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 学会随着阅读理解的推进,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类型的资料。 诗人的生平,先烈的革命事迹,先烈的作品,创作背景等。由上表可知,从五年级开始,学生就学习结合所查找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但能力要求大为不同。相对五上和六上,六下“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方面侧重查阅资料,另一方面是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更深入。关于“查阅资料”,六上第八单元“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鲁迅单元的资料有两个主要来源:学生自查和教师提供,基于此单元的特殊性——时代背景和人物理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教师提供相关适切资料占据重要部分。但到了六下,资料的搜集主要来自学生自查,并且查阅的资料不局限于课文所涉及的当时当地当事,还可能包括与主旨相关的时事资料等,有利于加深课文理解,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健全人格。从这样编排的序列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能动学习发展,凸显了六年级的阅读特点:“综合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筛选出对理解人物形象有帮助的资料,把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深入理解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学会随着阅读理解的推进,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类型的资料。如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查阅时代背景的资料,了解人物所处环境;或在总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查阅资料,进而辅助阅读。课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相关事件资料,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课后,可查阅革命时期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资本单元的习作融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表达训练要素是“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梳理教材关于“恰当表达”的训练要素,安排如下——册次 单元 表达训练要素五上 第六单元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五上 第八单元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六上 第三单元 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六下 第四单元 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五上第六单元强调“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是语言层面的;五上第八单元侧重“分段表述”,是文章结构层面的;六下第三单元偏重“选择合适的内容”,是习作选材层面的。而六下“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这里的“方式”主要指文体,比如记叙故事、书信、日记、诗歌等。根据上面的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1.通过圈画、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行为等描写,体会人物品质。2.能根据所要理解的内容查阅、整理时代背景、人物生平、相关事件等资料,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感受革命文化的熏陶和浸润。3.以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并用多种形式呈现学习成果。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阅读材料”,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能收集、研读红色诗词,和同学合作制作一本诗集;能选择适合的材料和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能用修改符合自主修改习作。二、情境与任务1.学习情境本单元属于革命文化题材,统编教材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一至六年级都有编排,五、六年级更是以一个单元的形式集中呈现。册次 单元 人文主题 课文五上 四 爱国情怀 《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五下 四 责任与担当 《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六上 二 重温革命岁月 《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六下 四 理想和信念 《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侧重让学生感悟信念的力量,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我们联想到生活中很多孩子追逐所谓的明星、网红,将他们奉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却对那些革命先辈们知之甚少!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剖头颅、洒热血,他们才是我们该追逐的“星”。据此我们创设本单元的学习情境,在单元导读课时,发起倡议——开启一场别样的追“星”之旅,做最特别的追“星”族!2.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根据单元大情境,统整单元学习内容,我们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追寻一路“星”光,分设两个学习活动,主要在单元启动课时予以落实。活动一:初识“星”之魅力,学生通过快速浏览单元内容,简要说说发现了哪些值得追逐的“星”,并说说自己的推荐理由。活动二:回顾奋斗的历程,引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光辉岁月,通过网络、书籍、寻访等途径搜集资料,梳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国家发展大事记”,用时间轴见证“星”光发展。任务二:当当小小追“星”族,主要通过课文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学习第一板块“开展阅读分享会”予以落实,相机整合语文园地相关内容,同时布置收集红色诗词的任务。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我们设计了递进式的学习活动,逐步落实学习目标。活动一:听,“星”的志向,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体会三位诗人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同时品读其他诗句,体会诗中所赋予的人的品格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内容上有共同之处,都介绍了英雄的事迹,展现了英雄的形象。因此,将两篇课文整合在活动二:看,“星”的征途,通过让学生制作“星”档案,走进这位英雄,了解英雄的经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进一步体会英雄的品质。活动三:悟,“星”的使命,通过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让学生明白“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奉行的宗旨,是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追求。活动四:赞,“星”的品质,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阅读材料”,通过开展阅读分享会交流自己的收获。任务三:述说“星”语“星”愿,主要整合了综合性学习的后两个板块。活动一:诗中的“星”愿,以诗歌朗诵会的形式,让学生展示之前收集到的红色诗词,并将收集到的诗词归类整理,共同制作小诗集。活动二:我要成为那颗“星”,“写一写自己的心愿”,让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内化,通过交流、分享、表达等言语实践活动,在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的熏陶下,找到自己新的人生榜样,表达自己的心愿。三、评价量表评价阶段 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自评 互评单元启动课后 绘制“国家发展大事记” 至少收集5件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发展大事; 所收集的国家大事时间、事件描述正确; 能用“时间轴”的形式将收集到的国家大事统整起来。 ☆☆☆☆☆ ☆☆☆☆☆实施建议:在单元启动课时出示此项学习任务的评价标准,学生完成“国家发展大事记”后,可张贴在“主题墙”中展示,学生间以非正式评价的形式,相互浏览、欣赏,并对照标准评价,即时在作品旁打“☆”。课文学习后 制作“星”档案、收集诗词、完善“星”资源库 能根据需要自主收集资料,筛选有价值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下来; 能结合课文内容及查找的资料完成“星”档案; 能有理有据地说清楚自己追“星”的理由; 能自主收集相关的诗词。 ☆☆☆☆☆ ☆☆☆☆☆实施建议:完成4篇课文的学习之后,小组成员间互相翻阅成果记录册,对照标准,评价我的“星”档案、“红色诗词粘贴板”、“星”资源库三个板块内容。学习“阅读材料”后 开展阅读分享会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阅读材料”; 能用便利贴、海报等形式将自己的阅读收获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 ☆☆☆☆☆实施建议:阅读分享会时,组员间相互评价,可直接在书上打“☆”合作完成诗集制作后 制作小诗集 至少收集3首红色诗词,并自主研读; 能和同学合作制作一本小诗集。 ☆☆☆☆☆ ☆☆☆☆☆实施建议:将学生成果册以及小诗集展示出来,同学间互相浏览、欣赏。习作指导课后 习作《写一写自己的心愿》 能选择适合的材料; 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 能将自己的心愿与同学分享,并自主修改习作。 ☆☆☆☆☆ ☆☆☆☆☆实施建议:展示习作,对照标准,相互打星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