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第十三章 机械运动闪充考点考点 11.长度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单位 基本单位:①__________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米(m) 单位 单位换算:1 km=103 m 1 dm=0.1 m 1 cm=10-2 m 1 mm=10-3 m1 μm=10-6 m 1 nm=10-9 m光年:指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沿直线传播的距离,是天文学中用来表示②________(选填“时间”或“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 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长度 长度 估测 黑板的长度约2.5 m 篮球的直径约24 cm铅笔芯的直径约2 mm 成年人的手掌宽度约1 dm课桌的高度约80 cm 教室每层楼的高度约3 m中学生的身高约160 cm 成年人的步距约0.6 m5.7英寸的手机屏幕的对角线长约14 cm刻度尺 的使用 和读数 a.会认:正确认识刻度尺的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和⑤________b.会选:所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⑥_______,且要选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零刻度线 分度值 量程 量程 刻度尺 的使用 和读数 c.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且刻度尺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⑦________,不能歪斜d.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⑧________,不得斜视e.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⑨______位f.会记:测量结果要由⑩________和 ________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平行 垂直 一 数字 单位 特殊测量方法 a.累积法:测量细钢丝直径、纸张厚度等微小长度时,先测出n个相同长度的物体的总长度L,则有l= ______b.滚轮法:待测的长度是弯曲的,并且在长度很长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测量,可采用滚轮法.例如,测环形跑道的路程,可以先测出一个轮的周长C,再用轮在待测的路程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n,则有s= ________c.化曲为直法:用此方法测弯曲的物体长度、弧长等较方便.具体做法:将柔软的无弹性的细线与被测物体的弯曲部分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与被测弯曲部分重合的起、终点,然后把细线拉直,用直尺测出其长度即为被测物体弯曲部分的长度nC 1.如图所示,A、B两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B 2.50 2.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B 2.时间的测量单位 基本单位: __________常用单位:时(h)、分(min)测量 工具 古代用日晷、漏刻、脉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时间 估测 正常人的脉搏1 min跳动约70次中学生百米测试的成绩约为15 s演奏一遍国歌的时间约为50 s秒(s) 停表的 读数 a.先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盘内示数的单位为分,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15 min,分度值为 _______ min;大盘内示数的单位为秒,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分度值为 _______s0.5 0.1 停表的 读数 b.确定小盘的示数:小盘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盘的示数c.确定大盘的示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前0.5 min内,则大盘内示数在0~30 s读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后0.5 min内,则大盘内示数在30~60 s读数d.读数:停表示数=小盘示数+大盘示数.图中停表的示数为 _____ min ________ s3 38.5 3.误差与错误类型 误差 错误产生原因 仪器不精密;实验方法不完善;读数有偏差 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读数、记录数据时粗心能否避免 ________避免 ______避免减小或避免的方法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不能 能 3.[RJ八上P14图1.1-5]日晷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如图所示,它是一种测量________的工具.时间 4.如图所示是乒乓球下落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灯每秒闪动30次,则小球的第一影像和第四影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s.0.1 考点 2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将物体 __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参照物 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取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参照物的选取原则:a.可以任意选取,但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b.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一般选取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位置 不能 运动和 静止的 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a.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物体是 ________的b.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是 ________的运动 静止 5.《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在船上用刀在木船上刻下记号,但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运动 静止 6.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球 B.运载火箭C.太阳 D.发射塔B 考点 3运动的快慢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 ______,物体运动得越快相同路程比时间: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所用的时间越 ______,物体运动得越快比较速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越 ______,物体运动得越快长 短 大 速度 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 ______单位换算:1 m/s= _______km/h运动的 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3.6 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之比交通 标志牌 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说明此处距离郑州市还有 _____km,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 ______km/h 8 40 7.[RJ八上P21图1.3-4]如图所示,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的列车,10 min行驶的路程为50 km,其平均速度为_______km/h.300 图说物理教材图片1:(RJ八上P17图1.2-3)如图所示,小明坐在停在站台上的火车中.【基础解读】命题点 参照物(1)以旁边驶过的列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_的;火车上坐着的小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她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运动 座椅 【思维拓展】命题点 惯性(2)当火车突然加速时,小明会向后仰,这是由于小明具有________.(3)在一列匀速行驶的列车中,小明相对车厢竖直向上跳起,则他会落在车厢内原来跳起点的________(选填“后方”“原地”或“前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惯性 原地 火车匀速行驶,小明相对于火车是静止的,他竖直跳起,受重力作用仍落回原地 教材图片2:如图所示是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基础解读】命题点 参照物(1)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的.(RJ八上P18图1.2-5乙)加油机 运动 【思维拓展】命题点 速度(2)若加油过程中加油机飞行的距离为72 km,加油时间为8 min,则战斗机的飞行速度为_______m/s.命题点 机械能(3)加油过程中,若加油机和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都不变,则加油机的机械能________,战斗机的机械能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50 变小 变大 教材图片3:如图所示是百米赛跑的场景.【基础解读】命题点 运动快慢的比较(1)裁判员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那么所用时间最短的运动员跑得最______(选填“快”或“慢”).小明的成绩是12.5 s,则他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RJ八上P19图1.3-1)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 快 8 【思维拓展】命题点 参照物(2)赛跑过程中,小明在小丽前方且距离越来越远,则以小明为参照物,小丽是________(选填“向前”或“向后”)运动的.命题点 惯性(3)小明跑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小明具有________.向后 惯性 【生活情境】命题点 摩擦力(4)小明穿的运动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_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增大 教材图片4:(RJ八上P21图1.3-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基础解读】命题点 速度的理解及相关计算(1)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______(选填“>”“<”或“=”)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甲车在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甲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40 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匀速 30 相等 【思维拓展】命题点 参照物(2)以汽车为参照物,车内乘客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命题点 机械能(3)甲车在行驶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乙车在行驶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静止 不变 增大 实验突破实验讲解【实验装置】(如下图)【实验原理】__________.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设计与进行实验】1.金属片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注意事项:(1)安装实验装置时,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否则小车下滑时运动较快,会造成___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2)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时,要测量小车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小车运动的终点,便于测量时间 时间 头部到头部的距离(如图中的s1)或尾部到尾部的距离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总结结论】4.小车在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1,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为v2,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为v3,它们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所以,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做________(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交流与反思】5.实验中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2<v1<v3 加速 增大斜面的坡度或增大斜面的长度 6.误差分析:(1)小车未达到终点或开始运动后才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小,计算出的平均速度________;(2)小车过了终点或小车未运动就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计算出的平均速度________.【装置优化】7.实验中采用带刻度的斜面进行实验,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偏大 偏小 可以直接读出小车运动的路程 例 [2022百色]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_____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________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m/s.减小 3 80.0 0.16 【补充设问】(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5)开放型设问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6)误差分析如果释放小车时,提前按秒表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若实验中当小车通过中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偏______.变速 增大斜面倾斜角度 小 小 (7)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这种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实验中小车在AC、AB、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vAB、v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9)若所选择的刻度尺是用金属做成的,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vBC>vAC>vAB 偏大 (10)兰兰想用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她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她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控制小车通过的斜面的长度一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