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少年当自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少年当自强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五课 少年的担当
第2课时 少年当自强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少年强则中国强,具有爱国情怀,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道德修养: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知道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
法治观念:树立少年当自强的观念,做一个不负时代重托的当代中国青少年。
责任意识: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
健全人格: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树立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 学会为世界添光彩,为实现中国梦承担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少年强则国强
难点: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家需要我们去,我们必须今天就去”。84岁的钟南山以党员本色,临危受命,成为那个冲在前面的人。从抗击“非典”到阻击新冠肺炎,一次次挺身而出,一个个科学快断,一次次回应期盼……钟南山以铁血硬汉的担当、冲锋陷的逆行,成为民众心中的英雄。
思考: (1)从钟南山身上,你看到哪些优秀品质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勇敢坚毅、艰苦奋斗
(2)这些品质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少年强,中国强,我们要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二)、讲授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
“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上中学时,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在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17岁那年,他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7年,他考取了留美研究生,并用不到三年的时间,获得了博士学位。1950年8月,邓稼先历尽艰辛,启程奔向新中国的怀抱。1938年秋,邓稼先告别了妻子和两个孩子,秘密主持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61岁时,邓稼先罹患重病回到了北京。在病床上,他对看望他的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们快去工作吧,别让那些国家把我们中国落得太远了。
(1)、从邓稼先的身上,你能看到哪些优秀品质
他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行;他具有无私奉献、执着追求、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具有热情、谦和、善于团结协作的精神;他具有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精神。
(2)、这些品质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能够激发我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信心,奋斗向上,积极进取。
一、少年强 中国强
1、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有关国家与个人的名言警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注释: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出自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上述名言说明了什么问题?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密切相连。
探究与分享:
毛泽东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邓小平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习近平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邵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我们这一代人必将肩负起实现第二个百年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材料:在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习近平在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讲话
思考: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称为国家的栋梁。
探究与分析:
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他们的人生道路有哪些不同?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
它们身处不同的时代,责任也不同。
青少年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理想?
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与时代相连; 根据祖国和社会的需要,与中国梦紧密联系;
了解自己的个性和潜能,从自身实际出发
3、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
材料:总书记赞扬90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4.2万多名医护人员中,“90后”总数超过1.2万人。在江苏援武汉医疗队中,一大批“90后”甚至“95后”冲锋在前、奋勇争先,经历检阅和磨砺,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人民的重托和时代的使命。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体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我们正处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新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力奋斗,我们必将站到时代的潮头。
探究与分享:
2015年12月,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9位青年女科学家获奖,她们的平均年龄为35.8岁。其中,即有累硕果累的知名科学家,也有异军突出的科技新锐。
几位女科学家对青少年的寄语
以上寄语对走向世界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1)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2)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4、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
材料苏翊鸣坦言,自己喜欢拍戏,不过当决定成为职业运动员,他就做出了取舍,要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放到训练中。因为,苏翊鸣有一个大大的梦想,代表中国在冬奥会上夺冠。苏翊鸣是公认的滑雪天才,14岁就入选国家队,2021年解锁了内转1980抓板,当时全世界也没几个人能做到,但是,“努力”才是真正贯穿他滑雪生涯的关键词。为了掌握新的高难度动作,同一个动作他可以每天重复练习6个小时,由于训练量较大,他还曾在一周内滑坏了4块雪板。大跳台夺冠后,苏翊鸣说“为了梦想付出自己的全部,真正要做到确实挺难的,去挑战一些新的动作时,身体还好,更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克服这些紧张和恐惧来尝试自己热爱的事物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如今,苏翊鸣在社交网络上已被不少网友封为“小苏神”,然而,在被问及“下一个目标”时,“小苏神”却并没有将答案只放在滑雪运动上,而是描绘了一个更开阔的未来。但不管怎样“都会一如既往像完成这个目标一样去完成其他目标”
思考交流:苏翊鸣的事迹对走向世界的青少年有何启示?青少年为此可以做好哪些准备?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二、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
1、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
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
探究与分享: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蔡锷: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
向警予: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
(1)、你从以上名言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怀?
高尚的爱国情怀
(2)、请在找一位具有这样情怀的代表人物,并作简要介绍与评价。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情怀是否发生了变化,变与不变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情怀没有发生变化。家国情怀,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为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改变的。
2、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
材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文化,就会失去精神支撑,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
探究与分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走向联合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国际气候谈判。2015年11月30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在“中国角”活动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引人注目。 从哥本哈到巴黎,中国青年的环保行动从未停止。中国青年在全国发起了高校节能项目,通过校园碳排放数据调研与核算,实施校园节能行动,促进减排,建设绿色校园。
将来,如果让你和这些中国青年一样,有机会参与某国际大会并发挥作用,从现在起,你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提高我们的世界影响,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3、青少年要具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材料:“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引用,化用自《韩非子·说林上》,意思是国与国友好交往关键在于人民友谊是否深厚,而建立深厚的人民友谊,重要的是民心相通。
材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具备怎样的情怀与抱负?
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 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探究与分享:
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近年来,外国来华留学的人数不断增长。
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变化?它说明了什么?
(1)反映了国外留学学成归来的人数显著提升,外国到我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
(2)它说明了:①留学生的变化与时代发展、国家政策等因素紧密相连。②出国留学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新型人才,推动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③出国留学的人数和国家不断增加,说明中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4、我们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
我们不能因为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材料: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为了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中国积极和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向世界展示了美轮美奂的中国印象、中国风采。
材料给我们什么启发?
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青少年的责任,如何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也了解了中国青少年应有的情怀与抱负,知道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认清自己的责任,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做自强少年。
(四)、课堂练习:
1、1“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这是因为 ( C )
A.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B.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成为强者
C.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D.善于创造机会,才能成就自己
2、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的身上,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具体来说,当代青年要( C )
①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②在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才奉献自己
③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④勇于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新时期,我们的使命是( C )
①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③全国总体上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④解决温饱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我们青少年拥有情怀,将来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要做到( B )
①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④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少年当自强
一、少年强 中国强
1、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3、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
4、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
二、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
1、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
2、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
3、青少年要具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4、我们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
(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