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第十课第二框 我们与法律同行 备课时间 6月25-26日上课时间 课时安排 1课时 备课类型 新授主备教师课标要求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二、能力目标 通过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树立法律信仰。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要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与 课后调整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图片) 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新修订内容 想一想: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表明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在生活中要培养法治意识和学会依法办事。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树立法治意识 (一)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活动三: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进行宪法宣誓” (阅读教材P101第一处“探究与分享”材料) 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宣扬宪法的权威,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 教师讲述: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特别强调:法律至上。 法治意识的内涵 阅读课本P101的内容,找到知识点标注 目标导学二:学会依法办事 (一)依法办事的原因 (阅读课本展示材料) 在中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法律案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 想一想: (1)法律的功能是什么?法律的功能的实现靠什么? 提示: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什么是依法办事? 提示:依法办事就是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特别强调: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二)依法办事的要求 (阅读教材P102--103“探究与分享”材料) 想一想:你认为小宇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 提示: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的捍卫者。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标注出知识点 学生思考问题,阅读课本并从课本中找到知识点。 学生思考问题,思考讨论依法办事的要求。 认识了解本课主题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本课讲解的主题内容,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在课本中标出知识点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到知识点。 通过思考讨论认识如何依法办事。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学会依法办事;认识了要树立法律信仰;明白了法治与道德的关系。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法小公民。学生作业 练习册相关内容 自主预习板书设计整改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