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竞赛习题:原子结构和波尔的量子理论(共1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竞赛习题:原子结构和波尔的量子理论(共13张PPT)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原子结构和波尔的量子理论
2
原子光谱—光谱学的发展
6562.8
4340.5
4861.3
氢原子的可见光光谱
1853年瑞典人A.J.Angstrom


首次测得氢可见光的红线
A的由来

原子结构和波尔的量子理论
1)光电管: 光电信号转换
2)光电二极管: 固态光电探测器
3)光电倍增管: 由10-15个倍增阴极组成,增大光电 流104--105 倍, 探测弱光。
4)光电成像器件:(光电导摄象管)将辐射图象转换成为可 观测、记录、传输、存储和进行处理的图象。广泛应用于天文学、空间科学、X射线放射学、高速摄影等。
5)光敏电阻: 用光照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制成。(内光电效应)
4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记录氢原子光谱的实验原理图
氢放电管
2~3 kV
光阑
全息板
三棱镜
(或光栅)


(摄谱仪)
410.2nm 434.1nm 486.1nm 656.3nm
原子结构 波尔的量子理论
5
1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885 年瑞士数学家巴耳末发现氢原子光谱可见光部分的规律:
一 近代氢原子观的回顾
原子结构 波尔的量子理论
6
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
656.3 nm
486.1 nm
434.1 nm
410.2 nm
364.6 nm
原子结构 波尔的量子理论
7
1890 年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给出氢原子光谱公式
波数
里德伯常数
原子结构 波尔的量子理论
8
莱曼系
紫 外
巴耳末系
可见光
原子结构 波尔的量子理论
9
布拉开系
普丰德系
汉弗莱系
帕 邢 系
红 外
原子结构 波尔的量子理论
10
2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
1897年, J.J.汤姆孙发现电子.
1903年,汤姆孙提出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原子的质量均匀地分布在半径为 的球体范围内,电子浸于其中 .
原子结构 波尔的量子理论
11
卢瑟福 (E.Rufherford, 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 1899年发现铀盐放射出α、β 射线,提出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理论和定律.
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因而被誉为原子物理之父.
原子结构 波尔的量子理论
12
历史背景
原子的核式结构
Rutherford的原子模型
J.J.Thomson的原子模型
原子结构 波尔的量子理论
13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行星模型)
原子的中心有一带正电的原子核 ,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围绕这个核旋转,核的尺寸与整个原子相比是很小的.
原子结构 波尔的量子理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