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2.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3.会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能否反应以及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快慢。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体会丰富多彩的物质中的规律性。教学重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方法;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1.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能否反应以及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快慢;2.掌握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导入新知1.回顾:(1)金属与氧气反应有什么规律?写出典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金属与酸反应有什么规律?写出Fe与稀盐酸、Al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我们初步了解到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2.引入:我们知道金属除了可以与氧气、酸反应,还可以与盐反应,金属与盐反应又有什么规律呢?二、自主学习,发现疑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12相关内容,归纳得出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有什么规律?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探究活动三1.展示上册P93图5-4,请同学们描述实验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2.讨论:(1)这个反应属于哪一种基本反应类型?(2)铁与硫酸铜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使溶液会由蓝色变为浅绿色?(3)从铁和铜的活动性来看,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有什么规律?3.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1)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在溶液显示特殊颜色的离子:Cu2+显蓝色、Fe2+显浅绿色、Fe3+显黄色;(2)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引出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是不是都具有这种规律性呢?4.学生阅读P11-12探究相关内容,熟悉实验过程。5.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6.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记录在下表中:7.引导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的生成物,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8.讨论:学生完成P12探究活动中的讨论1、2,并得出结论。9.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Al、Cu、Ag活动性顺序,也发现,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金属还有很多,他们的活动性顺序又是怎样的呢?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10.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介绍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记忆:11.我们记住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就知道了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那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哪些实际用途呢?12.引导学生回顾探究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中的实验现象、以及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用途:(1)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放出氢气;(2)判断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快慢;(3)判断金属能否与金属的盐溶液反应。13.举例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四、展示归纳,点拨提升1.引导归纳2.讨论点拨(1)我们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告诉我们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用来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反应及反应产生快慢,也可以用来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那么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没有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又该如何知道呢?引导总结:①将金属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能反应的金属比不能反应的金属活动性强,反应快的比反应慢的活动性强;②将一种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若能反应,则金属比盐中的金属活动性强,若不能反应,则金属比盐中的金属活动性弱。(2)我们知道金属与氧气反应,有的需要点燃,有的需要加热,那么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又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导总结:①金属与酸反应:酸一般为稀盐酸和稀硫酸,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要求,前换后、盐可溶、钾钙钠除外。五、目标检测,检查效果1.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否反应 化学方程式锌和硫酸铜溶液银和稀硫酸溶液铝和硝酸银溶液铜和氯化银固体2.有X、 Y 、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的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X Y Z的金属活动顺序 。3.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金戒指,请你帮他鉴别真假。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