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九章 压强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小结和复习压强液体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压力作用点方向与重力的关系固体压强定义公式物理意义改变压强的方法产生原因特点公式连通器特点应用大气压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标准大气压的值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知识结构一、固体压强1.定义: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2.方向:总是_____于被压物体表面且指向被压物体内部。3.作用点:在受力物体表面上。4.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只受水平外力时压力的大小才等于重力的大小,方向才与重力方向相同。5.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________的大小,____________的大小。垂直 垂直压力受力面积 1、压力回顾重点2、压强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________的大小与__________之比叫做压强。2.公式:p=________ 。其中F 表示压力,单位是________ ,S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____________,p表示________, 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________,1Pa=1N/m2。3.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__________所受的________。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________。压力 受力面积 牛(N) 平方米(m2) 压强 Pa 单位面积 压力 明显 FS3、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1)___________________。例:图钉尖端较尖、蚊子口器很细等。(2)___________________。例:打桩机、利用重锤钉钉子等。2.减小压强(1)___________________。例:书包背带较宽、滑雪板面积较大等。(2)___________________。例:卡车限重等。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二、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_________的作用,且具有_________,液体内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_。2.特点a.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__。b.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压强越_________。c.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_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相等大密度重力压强流动性1、液体压强3.公式:p=_____ .物理量的单位:p表示压强,单位为 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为 kg/m3;h表示液体深度(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为m.ρgh2、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2.特点: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________的.3.应用举例:水壶的壶嘴与壶身、排水管的 U形“反水弯”、锅炉和外面的水位计、船闸、地漏等都是连通器原理的应用 .相同三、大气压强(1)定义: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 。(2)产生原因:(1)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2)空气具有流动性。(3)验证试验: 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4)大小:意大利科学家 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等于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常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p0,p0=pa大气压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7601.01×1051、大气压强(5)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大气压越 。(6)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 ,随气压的增大而 。(7)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当体积一定时,气体的温度越高,压强越大。(4)应用:活塞式抽水机、离心水泵、高压锅、吸盘挂钩等。降低小升高2、气压计所需器材:一个带有橡胶塞的小瓶、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带颜色的水制作步骤:①将小瓶的橡皮塞取下,在小瓶中装适量带颜色的水并用橡皮塞塞紧,在细玻璃管上面画上刻度并将其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所需器材:一个带有橡胶塞的小瓶、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带颜色的水制作步骤:②从细玻璃管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________ 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大于使用及现象:将自制气压计从一楼拿到十楼,发现玻璃管内水柱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说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上升减小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________.2.飞机的升力:如图,飞机机翼横截面的上表面弯曲,下表面比较平,飞机前进时, 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较________,压强较________;下方的空气流速较________ ,压强较________.这样,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因而有压力差,这就是产生升力的原因.应用:等候列车时,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区域;并排同向行驶的船不能靠太近;风雨中雨伞容易上翻等 .小大小小大实验突破1、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情景】【设计与进行实验】1.选用海绵(或沙子)进行实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2.实验通过观察 海绵的凹陷程度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运用了转换法. 3.比较 甲、乙 两次实验,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这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海绵的凹陷程度 甲、乙 4.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以说明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压力大小 和 受力面积 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 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 大 【交流与反思】5.小桌放在海绵上,可以使海绵发生形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形状6.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 = p'(选填“>”“<”或“=”).此实验 不能 用木板代替海绵,原因是 实验现象不明显 . 7.如图戊所示,将物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发现剩余部分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不变,由此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该结论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 = 不能 实验现象不明显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装置】实验突破【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前,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不相同,接下来应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选填“取下软管重新安装”或“更换橡皮膜”);用手指轻轻按压探头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几乎没变化,可能是 压强计. 2.实验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的 液面高度差 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压强计漏气液面高度差 3.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相等 . 相等 4.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 大 . 5.比较 丙、丁 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大 丙、丁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相等 ;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 大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 大 . 【交流与反思】6.比较乙、丁两图,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原因是 没保持深度相同 . 相等 大 大 没保持深度相同 7.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更换 不同密度的液体多次重复实验 . 8.压强计的U形管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不同密度的液体多次重复实验 不是 9.某时,图丙中U形管左侧液柱高为5cm,右侧液柱高为10cm,则此时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500 Pa,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 1 000 Pa.(ρ水=1.0×103kg/m3) 500 1 000 题型精炼1.一款环保共享电动汽车满载时总质量为900kg,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300cm2,静止在水平马路上时,路面受到的压力F= 9×103 N,压强p1= 3×105 Pa;若该车不慎陷入路边松软的水平草坪,此时电动汽车对地面的压强p2 小于 p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g取10N/kg) 9×103 3×105 小于 2.如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的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ρ甲 = ρ乙 > ρ丙,m甲 < m乙 = m丙.(均选填“>”“=”或“<”) = > < = 方法总结求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压强(1)常用:先用F=G物,再利用p=.(2)对于质量分布均匀,且上下粗细相同的固体(如圆柱、长方体等)放在水平面上的情况,它对水平面的压强可作如下推导:p=====ρgh.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可先求压强p,再用F=pS进行计算.3.如图所示,两个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它们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乙.液体内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其压强分别为pA、pB.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DA.ρ甲<ρ乙,pA<pBB.ρ甲<ρ乙,pA>pBC.ρ甲>ρ乙,pA=pBD.ρ甲>ρ乙,pA<pB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薄壁容器,两个容器开口大小相同、底面积相同,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两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CA.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a>ρBB.桌面对两个容器支持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C.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a<pBD.两个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甲<p乙方法总结1.h的含义:h是指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方向的距离.如图所示,A点距液面的深度h1=30cm;B点距液面的深度h2=40cm;C点距液面的深度h3=50cm.2.求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1)若容器粗细均匀,则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G液,再用p=或p=ρgh求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2)若容器粗细不均匀,则应先用p=ρgh求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再用F=pS求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3.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5.为了说明骑电动车要戴安全头盔的道理,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将两个相似的鸡蛋甲、乙分别放在纸筒上,鸡蛋甲上方放一个轻质瓶盖,拿一根筷子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敲击,如图所示.结果鸡蛋甲完好无损,鸡蛋乙立即破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BA.放上瓶盖后可以增大受力面积B.敲击时鸡蛋上部受到的压强甲比乙大C.鸡蛋乙被敲碎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D.要提高实验的可靠性还需多次实验6.下列对四幅图片及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B )A.甲图中,用力才能把饮料吸入口中,说明吸力改变了大气压强B.乙图中,飞镖箭头做得很尖,是为了增大压强C.丙图中,拿自制气压计下楼,细管内水柱上升D.丁图中,若向B管中吹气,A管中液面会下降B谢谢观看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