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中考一轮复习---光现象&透镜实验专题1.小滨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2)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平面镜做实验。(3)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一)平面镜成像规律相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能图 1(4)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 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_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6)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专题60不变虚像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CDB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顺 垂直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C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3.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3 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会聚11.0图3(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选填 “上”或“下”)移动。上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焦距(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4)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 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填写像的性质)的实像;如果将蜡烛在图乙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放大靠近4.如图4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图 4(1)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___,模拟近视眼的是___。(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乙乙丙大于发散图 8-114.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1)用图8-11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甲乙10.0(2)图8-11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照相机左变小(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只小蜜蜂落在凸透镜上,则光屏上_______(选填“有” 或“没有”)小蜜蜂的像或影子。(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发散前方(或前面、前边)1.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当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像的大小将 (填变化情况)。 不变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课后练习(2)若玻璃板倾斜放置会导致什么结果 . 。 (3)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小红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她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她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4)小红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 说出你的理由: 。方格纸更好,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不能 较黑暗 完全重合 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镜后蜡烛也无法使其与镜前的蜡烛所成的像(5)小刚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的物理方法,下列实验中用到类似方法的是 。 A.排水法测小石块的体积B.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大气压的值C.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D.用 U形管压强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大小p(6)若实验中的测量结果像距总是比物距少0.2 cm,则原因可能是 。 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 A 2.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 。 小 靠近 放大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小伟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 移动。 (5)若在图乙中烛焰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需要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右 上 照相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