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5课时 机械运动(共8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5课时 机械运动(共80张PPT)

资源简介

(共80张PPT)
第5课时 机械运动
[课标要求]
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2.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一、长度及其测量
1.长度
单位及其换算 国际单位: ,符号为 ;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 km= m,1 dm= m,
1 cm= m,1 mm= m,
1 μm=10-6 m,1 nm=10-9 m

m
1 000
0.1
0.01
10-3
长度估测 (1)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为1.5 m;
(2)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
(3)考场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 ;
(4)一支考试用的签字笔的长度约为18 cm
cm
cm
2.长度的测量
0~15
0.1
紧靠
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 读:读数时,视线要 ,如图中视线 所示,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
注:(1)测量物体长度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需要__________ __________;
(2)当被测物体末端正对刻度线时,估读值“0” 省略
正对刻度线
B
分度值
10.00 cm
多次测量
求平均值
不能
二、时间及其测量
单位及其换算 国际单位: ,符号为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
单位换算:1 h= min,1 min= s
测量工具 运动场和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 ,生活中常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表来测量时间
时间估测 (1)1 min内正常人的脉搏跳动约为70次;
(2)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为15 s;
(3)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46 s;
(4)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______

60
60
停表(秒表)
min
三、误差
项目 误差 错误
产生原因 (1)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的限制; (2)估读数值有偏差 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时粗心等
特点 只能减小, 避免 避免
减小(消除)的方法 (1)多次测量求 ;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正确读数和记录
不能
能够
平均值
注意:测量工具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不是越精确越好.
四、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 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物
(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作为 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
位置
标准
参照物
不同
五、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如图甲所示,相同时间比 ,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 .
(2)如图乙所示,相同路程比 ,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 .
路程

时间

2.速度及其计算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 与 之比叫作速度.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路程
时间
vt
3.6
1.参照物的选取
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列车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小强感觉自己的列车前进了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_____为参照物.
另一列列车
站台
2.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某超市运行中的自动扶梯如图所示,某顾客站在上行的扶梯上,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该顾客是 的;以扶梯为参照物,该顾客是_____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运动
静止
3.运动快慢的比较
中学生体育考试50 m跑的场景如图所示.同学们一般看谁跑在前面就认为谁的速度快,这是根据 判断的;裁判员是看谁到达终点的 短,判断谁的速度快.
相同时间内跑的路程长
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甲车做 运动,速度为 m/s;40 s 内乙车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匀速直线
30
等于
5.速度的计算和应用
小明乘车行至某隧道前,看到路边有如图所示的信息,它表示隧道的长度为 km,通过隧道时汽车的速度不得超过 km/h,若小明乘坐的汽车通过该隧道所用时间为5 min,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那么该车 (选填“没有违反”或“违反了”)交通规定.
4.1
60
49.2
没有违反
长度、时间的测量
[例1] (1)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解析] (1)图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秒表,即大盘刻度单位为s,小盘刻度单位为min,所以现在的时间是5 min 7.5 s=5×60 s+7.5 s=307.5 s.
307.5
(2)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cm.
[解析] (2)根据图中显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 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是6.00 cm,终止刻度是9.80 cm,物体的长度是9.80 cm-6.00 cm=3.80 cm.
3.80(3.78~3.82均可)
[规律方法]      停表读数方法
(1)先确定各个指针的单位,再认清各个指针所测的量程和分度值.停表读数=分针读数+秒针读数;
(2)常见停表分为两类,一类是小盘分度值为1 min,一类是小盘分度值为0.5 min,读数方法如下:
①小盘分度值为1 min:秒针直接读数;
【跟踪练习】
1.(2022 赣州模拟)图甲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2.20
337.5
解析: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左侧与12.00 cm对齐,右侧与14.20 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4.20 cm-12.00 cm=2.20 cm;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 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 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 min,秒针读30 s以上的示数;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 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 s,指针在37.5 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 s,即秒表的读数为5 min 37.5 s=337.5 s.
2.(2022 新余模拟)用甲、乙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关于木块长度的读数,正确的一组是(  )
A.5.2 cm,5.18 cm   
B.3.2 cm,3.18 cm
C.3.20 cm,3.18 cm
D.3.2 cm,3.2 cm
B
解析:由图知:甲刻度尺上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物体左端与2 cm刻度线对齐,读作2.0 cm,物体右端在5 cm与6 cm刻度线之间,偏向5 cm刻度线,读作5.2 cm,甲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L1=5.2 cm-2.0 cm=3.2 cm;乙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1 mm;物体左端与2.0 cm刻度线对齐,读作2.00 cm,物体右端在5.1 cm与5.2 cm刻度线之间,偏向5.2 cm刻度线,读作5.18 cm,乙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L2=5.18 cm-2.00 cm=3.18 cm,故B正确.
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判断
[例2] (2022 抚州模拟)有一首诗“自卧竹杖顺水行,卧看两边万重山.疑是青山往后走,原是竹舟顺水流.”在这首诗中,“青山往后走”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竹舟顺水流”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
竹舟
青山
[解析] “青山往后走”描述的是青山在运动,参照物选择的是行驶的竹舟,青山和竹舟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竹舟顺水流”描述的是竹舟在运动,参照物选择的是青山,竹舟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规律方法] (1)运动和静止
(2)相对静止:如果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即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相同,两物体相对静止.
【跟踪练习】
3.“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与________.
青山
乘客
解析: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车行绿色中是车在运动,所以应选车之外的青山为参照物;风景扑面来是风景在运动,所以应选风景之外的乘客为参照物.
4.(2022 南昌模拟)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
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货
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运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
B.货运飞船和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货运飞船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货运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B
解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货运飞船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A错误;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货运飞船和空间站相对于地球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C、D错误.
运动图像分析
[例3] 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情形如图所示,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甲、乙两辆汽车的大致运动情况的是(  )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说明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v 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s 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其v 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s 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曲线.
【跟踪练习】
5.乘客乘竖直电梯下楼,下降的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梯做曲线运动
B.0~20 s电梯的速度越来越大
C.0~5 s电梯的平均速度大于5~10 s的平均速度
D.0~5 s电梯的平均速度等于15~20 s的平均速度
D
[例4] 如图所示,“4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_ min.
速度相关计算
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40 km/h
12
【跟踪练习】
6.(2022 新余模拟)全运会100米比赛中运动员跑出9秒95的成绩,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的成绩要比实际成绩快了约 ________s(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某次训练时运动员直线跑1 500米用了5分钟,则他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________ 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
0.3
5
3.主要实验器材及其作用
(1)刻度尺:测量 .
(2)停表:测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
(3)金属片的作用:让小车停在同一位置,便于测量 ;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便于测量时间.
(4)用长木板、木块组成较小坡度的斜面.
小车通过的路程
路程
4.实验表格的设计
实验次数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
2
3

路程s/m
时间t/s
速度v/(m·s-1)
5.进行实验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1,并记录在表格中.
(2)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开始下滑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记录在表格中.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开始下滑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并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数据与结论]
6.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 .
[交流与反思]
7.实验误差分析
(1)小车过了终点才停止计时或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所测时间偏大,使速度测量值偏 .
(2)小车未到达终点停止计时或运动后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偏小,使速度测量值偏 .
变大


8.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过程中 (选填“能”或“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
(2)每次测量必须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 开始下滑.
(3)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要从车头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
不能
静止
[例5]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实验原理】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A点,金属片放在斜面的C点,测出AC段的距离,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用______测量小车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其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金属片移至B点,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小车运动到B点的时间和距离.
停表
确定终点的位置,便于测量时间
(3)测量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数据表格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路程sAC/cm
时间tAC/s
平均速度vAC/(cm·s-1)
【实验分析】
(3)实验测得tAC=______s,小车从A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________cm,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为________m/s.
(4)若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B、vBC、vAC,则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测量结果可知,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______,小车做__________运动,此过程中小车受力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3
9.00
0.03
vBC>vAC>vAB

加速直线
不平衡
(5)下面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出该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v t图像的是________.(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C
(6)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B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B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_____(选填“>”“<”或“=”)v2.
>
【补充设问】
(7)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8)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尽量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度.
(9)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小车的重力势能______,动能________.(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减小
减小
增大
(10)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正确
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运动到底端C点的过程中,在B点时有一定的速度,而将小车从B点开始释放时,下半程一开始的速度为零,与事实不符
[江西真题]
命题点1 长度、时间的估测
1.(江西真题组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号干电池的高度约10 mm ( )
(2)每分钟脉搏跳动约75次( )
(3)口罩的厚度约为0.5 cm ( )
×

×
(4)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m( )
(5)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面积约为1.5 m2( )
(6)餐桌的高度约为150 cm( )

×
×
命题点2 刻度尺、表的使用
2.(2021·江西)如图所示,小红同学用自制的刻度尺(刻度准确)来测量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她的刻度尺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测得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漏标单位
16.5 cm(16.0~17.0 cm均可)
3.(2019·江西)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____(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cm.

2.80(2.74~2.81均可)
解析:甲刻度尺,其分度值为5 mm;乙刻度尺,1 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 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 cm对齐,估读为2.80 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80 cm.
4.(2019·江西)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 min 24 s,如图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s.
s
0.2
解析:由“时间为2 min 24 s”结合秒表示意图知,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是s;在1 s之间平均分成5等份,所以一份是0.2 s,也就是秒表的分度值是0.2 s.
5.(2017·江西)如图所示的钟表,其分度值为________,显示的时刻为15 h________min________s.
1 min
9
25
命题点3 运动状态的判断
6.(2017·江西)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的,若以岸为参照物,白鹭是_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静止
运动
解析: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与白鹭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是对称的,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像与白鹭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是静止的;以岸为参照物,白鹭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
命题点4 速度的测量
7.(2018·江西)2018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小车、______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刻度尺
停表
【实验数据】 如表所示,将表格补充完整.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5 56 101
时间t/s 3.0 2.8 5.8
平均速度v/(cm·s-1) ____ ____ 17.4
15
20
【实验分析】
(1)小车全程是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解析:【实验分析】(1)由上面实验知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故小车做变速运动;
(2)斜面的倾角越小(坡度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坡度.
变速
减小
命题点5 速度的相关计算
8.(2020·江西)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
(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
答案:(1)限速80 km/h 隧道全长3 600 m
解析:(1)标志牌上的数字“80”表示的意思是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 km/h,“××隧道3 600 m”是指该隧道全长3 600 m;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 min,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视野拓展]
1.(2022·扬州)小明和家人在瘦西湖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垂柳       B.他乘坐的船
C.河岸 D.五亭桥
B
解析:小明和家人同坐一艘船游览西湖的过程中,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说明妹妹相对于他乘坐的船的位置不变,而相对于河岸、岸边的垂柳以及桥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他乘坐的船,故B正确,A、C、D错误.
2.(2022·常德)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 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 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A
3.(2022·怀化)小亮早上坐公交车上学时,观察到路旁的树木飞快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亮是__________的,树木是_______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小亮的位置发生变化,说明小亮是运动的;路旁的树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树木是静止的.
运动
静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