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机械与人 习题课件(11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机械与人 习题课件(11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4张PPT)
1.[阜新中考]如图所示,一木箱放在水平
地面上,用最小的力F使其向左翻转,
请画出支点O和最小力F及力臂1的
示意图
如图所示.
77777777
777
2.[山西中考]如图甲所示,清明假期,亮
亮同学回到老家,看到工程队正施工
埋电线杆,进行电网改造.亮亮发现他
们挖的坑形很特别,如图乙所示.工程
师告诉亮亮这种坑不仅省力,还能缩
短移动的距离.要把图乙中的电线杆
竖立到坑内,请你画出作用在杆上A
点最小力的示意图

↑F
0

O
A
3.[鞍山中考]如图所示,火车上的售货员
正推着小车售卖货物.当小车前行遇
到障碍物时,需要使小车前轮翘起.请
你画出售货员施加的最小动力F,、动
力臂1,以及阻力臂l,
障碍物
障碍物(共66张PPT)
例1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不做功的物体没有能量
B.做功多的物体能量多,做功少的物体能量少
C.能够对外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但不一定在做功
D.能量多的物体所做的功一定多
聊思路导引
跟着名师通要点
(1)能量与做功与否的关系:能够对外做功的物体具有
该物体可能在做功,也可能没做功
(2)能量与做功多少的关系:物体能够对外做的功
,能量
就大,但做的功可能多,也可能少,甚至没做功: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
能量与做功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A.静止的吊灯没有做
功,不具有能量
B.流动的水推动树叶
前进,流水具有能量
C.拉长的橡皮筋没有
做功,但它具有能量
D.具有能量的物体不
一定在做功
例2[福建中考改编]用钢球、木块和带有斜槽的长木板,探
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本实验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
钢球(选填“钢球”
或“木块”)的动能
(2)如图甲,让钢球从斜槽上的某一高度由
静止开始
运动,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钢球撞击木块时具有的动能
大小可通过
木块移动的距离
来反映,
(3)如图乙,将钢球置于斜槽上更高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表明,钢球质量一定时,从斜槽越高的位置开始运动,
撞击木块时的速度越大,钢球的动能越
(4)探究动能跟质量的关系时,应选择让质量
不同

钢球从斜槽高度
相同
的位置开始运动,使钢球到达水
平面时具有
相同
的速度.(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聊思路导引
眼着名师通要点口
(1)钢球从斜面滚下时会推动木块向前运动,木块运动得越远,则
钢球对木块做功越
,因此可以通过木块
来反映钢球动能的大小
(2)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则钢球到达
斜面底端时的
不同.
(3)应用控制变量法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量,探究动能跟质量的
关系,要让钢球的质量不同,因此要保证
相同.
变式加练2022年10
月7日,长征十一号运
载火箭成功将微厘空
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
系统
S5/S6
试验卫星
送入太空.火箭加速升
空过程中,卫星的动能
增大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例3[无锡中考]用“模拟打桩”来
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
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m,=m2实验时,让物体从木桩正上方的某
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将木桩打入沙中,三次实验木桩进入
沙中的深度如图所示.比较a、b两图可知,物体重力势能的
大小与物体的
高度有关;比较
a、c
两图可知,物体(共71张PPT)




天成贵龙荣誉出品
THANKS
例1
我们用水桶从井中汲水,那么对桶中的水做的功是
有用功
拉力所做的功是
总功,对水桶做的功是
额外功
.假如水桶掉进了井中,打捞起水桶的过程中,
对桶中的水做的功是
额外功,对水桶做的功是
有用功.(均选填“有用功”“额外功”或“总功”)
思路导引跟着名师通要点
如果目的改变了,有用功
和额外功也要发生变化
结合两种情境的目的来判别有用功.
任务
目的
有用功
额外功
对①
对②
从井中汲水
提升水
做的功
做的功
对③
对④
打捞水桶
提升水桶
做的功
做的功
变式训练为了粉刷
教室,需要将涂料运到
五楼.工人师傅可以采用
的方法有:①人直接搬
运上去;②用定滑轮拉
上去;③用动滑轮提上
去.在这几种方法中
A
A.最省力的是③
B.最省力的是②
C.所做有用功最多的
是①
D.能够省功的是③
2s,绳子自由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林做的
有用功为
0.54
J,总功为
0.72
J,动滑轮重为
0.9
N.(不计绳重及摩擦)
2
2思路导引
跟着名师通要点
解答此类题关键要明确使用机械时的三种功.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时,有用功W有=
,动力F做的功是
功,额外功W额
=W总-W有·由于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W额=G动h计算动滑轮的重力,
刘利同学用平行于斜
面向上F=150N的拉
力,将200N重的物体
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
顶端,那么刘利同学对
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500
J,
总功

600J;物体沿斜面
匀速向上运动时所受
的摩擦阻力为
25
N.
例3下列有关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功率越大
B.做功越多的机械,功率越大
C.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无论用何种机械、用何种方式,机械效率都不可能达
到100%
思路导引跟着名师通要点
(1)机械效率:

的比值.机械效率高表示
有用功在总功中的
高,不代表有用功多.
(2)功率:

的比,功率大表示做功
,不代表做功多.
变式训练
[广州中
考]如图显示的是甲、乙
两机械的参数.甲、乙相
比,甲的(
B
25%
75%
1500J
甲机械
有用功
额外功
30%
900J
70%
乙机械
A.总功较大
B.有用功较小
C.额外功较大
D.机械效率较低(共52张PPT)
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杠杆
平衡条件(
省力杠杆I>12,F,分类
费力杠杆l,<12,F>F
等臂杠杆1=12,F,=F,
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②
;实质是等臂杠杆
滑轮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③
实质是省力杠杆
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④
做功的必要因素有力的作用、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公式⑤
单位。焦耳(J)
表示物体做
功的快慢
定义一段时间内做的功与做功所用的这段时间的⑥
P=Fv(推导式)
功率
公式
nd钻力
单位瓦(W)、千瓦(kW),1kW=⑧
W
性能的好坏
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机械效率永远小于」
机械效率
公式。⑨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和机械间的摩擦,增大物重
动能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0
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①①
机械能
势能
弹性势能影响因素:②
和材料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例1
[本溪中考]图甲是小奇用食品夹夹肉饼时的
情景,食品夹看作可以绕0点转动的两个杠杆.其
中OAB是上方杠杆,图乙是OAB的简化图,F,为作
用在B点的阻力.请在图乙中画出:(1)在A点施加
的最小动力F,及动力臂1;(2)阻力臂2、
0
A
B


11111
11111111111
F
2
F
B
冲刺训练1-1
[仙桃中考]下
图是指甲剪的示意图.请在图
中画出杠杆AB0以O点为支
点时动力F,的力臂,和阻力
F,.(忽略摩擦,保留作图痕迹
F
A
E
F
B
C
0
B
C
冲刺训练1-2
[苏州中考]图
中利用羊角锤撬钉子,在锤柄
上画出所施加的最小动力F
和其力臂.
例2[包头中考]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B可绕0点
转动,OA=AB.在A点悬挂物体,在B点竖直向上拉
动杠杆使其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拉力为F.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F的大小为物重的2倍
B.物重增加5N,F的大小也增加5N
C.物体悬挂点右移,拉力F会增大
D.将F改为沿图中虚线方向,拉力F会减小
F
O
A
B
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的变化量为5N×=2.5N,故B
错误.当悬挂点右移时,动力臂、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大,根
据杠杆的平衡衡条件可知,动力F将变大,故C正确.保持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拉力F转至虚线方向时,拉力的力
臂变短,而阻力与阻力臂不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
力变大,故D错误.(共53张PPT)
例1
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B.杠杆一定有支点
C.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
D.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思路导引
跟着名师通要点
(1)杠杆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这个固定点
是杠杆的
.杠杆可以是直棒,也可以是弯棒,或者是其他
形状的物体.
(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
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
的距离.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零
基础概念辨析
(1)支点和力臂一定在
杠杆上.
(2)作用在杠杆上的动
力、阻力的方向一定
相反.
(
(3)力臂不可能为零.
例2[重庆中考]如图所示,硬棒OB能绕支点0转动,A处
用绳子拉住固定在墙壁上.请画出拉力F的力臂,
如图所示.
F
0
思路导引跟着名师通要点/
D
(1)找支点:支点为

(2)找力及其作用线:图中力F及其作用线己经画出.
(3)作垂线:由支点0向力F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则此垂线段为力
臂,并标上符号.
变式训练如图甲是
用钢丝钳剪钢丝的情
景,图乙是单侧钢丝钳
的杠杆模型示意图,A
是用力点,B是剪钢丝
处,0为支点,请在图
乙中画出动力臂:

A
B

例3[河南中考节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螺母向
右(选填“左”或
“右”)调节.
(2)实验中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第1、2次杠
杆平衡时的数据己填入表格.图乙是第3次杠杆平衡时的
情景,此次杠杆右侧的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①为1,②为
0.15
实验次序
动力F,/N
动力臂l,/m
阻力F,/N
阻力臂I,/N
1
2.5
0.2
2
0.25
2
2
0.15
1.5
0.2
3
1.5
0.1

思路导引
跟着名师通要点
(1)实验前杠杆调平的原则:将螺母向杠杆翘起端调节,
(2)图乙中,杠杆左侧2格处挂了3个钩码,对应表中动力和动力
臂的数据可知,1个钩码的重力为
N,杠杆上1格的长度

.杠杆右侧3格处挂了2个钩码,则对应的阻力为
N,阻力臂为
m.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变式训练如图是小
兰探究“杠杆平衡条
件”的实验装置.关于
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D
A.实验过程中使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是
为了方便测量力臂
B.多次实验是为了避
免偶然性,得到普遍(共45张PPT)
例1
「信阳模拟]如图,两位同学将相同重物从一楼搬到三
楼,所用时间不同.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00:00:40
00:00:45
做相同的功,
比较所用时
间的长短
00:00:00
00:00:00

A.图甲中同学做功多,做功快
B.图乙中同学做功多,做功快
C.做功相同,图甲中同学做功时间短,做功快
D.做功相同,图乙中同学做功时间长,做功快
思路导引
跟着名师通要点
两位同学将相同的重物从一楼搬到三楼,他们对重物所做的功
,图甲中同学所用的时间较
,做功较
变式训练小明和爸
爸比赛爬山,他们同时
从山脚出发,沿不同的
道路上山,爸爸比小明
重,小明选择的路较
长,但他们同时到达山
顶.下列关于他们做功
快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和爸爸用的时
间相同,他们做功快
慢相同
B.爸爸比小明重,爸爸
做功较快
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思路导引
跟着名师通要点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取决于做功多少和做
功所用
这两个物理量.
基础概念辨析
(1)功率越大,物体做
功越多.
(2)P=
中,W的单位
是J,t的单位是h时,P
的单位是W.
(3)两个同学爬上相同
高度的高楼,用时短的
功率大.
例3「安徽中考]在一次跳伞表演中,运动员在5s的时间
内竖直向下匀速降落了30m.若运动员和降落伞作为整体
受到的重力为1000N,求这个整体在该过程中:
(1)所受阻力的大小.
(2)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
解:(1)因为运动员和降落伞整体竖直向下匀速降落,所以所受阻力和重力是
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G=1000N.
(2)下落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W=Gh=1000N×30m=3×104J,重力做功的功
W3×10J
率P=
=6000W.
5s
>思路导引跟着名师通要点
整体匀速降落
二力平
衡条件,求阻力
整体的重力G=
已知
1000N
W=
求重力
条件
做的功
降落高度h=30m
P=
求重力
做功的
降落时间t=5s
功率
变式训练
[南充中
考]某物体在大小为
10N的水平拉力作用
下,以2m/s的速度在
粗糙水平桌面上做匀
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
的功率为
20
W.若
将水平拉力增大到
18N,此时物体所受的
摩擦力为
10
N.(共40张PPT)
例1
[乐山中考]下列四幅图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D)
A.推车未推动B.提着滑板
C.搬石未搬起D.用绳子提
水平前行
升物体
研究
物体运动方向与
是否
研究的力
移动情况
对象
力的方向的关系
做功
小车
推力
没有移动
滑板手提滑板的力
水平移动
垂直
石头
手对石头的力
没有移动
人对物体的
物体
竖直移动
一致
拉力
基础概念辨析
(1)只要有力又有距
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
了功.
(2)物体移动的方向与
力的方向不一致时,力
也可能做功.
口变式训练下列情景
中,重力对物体做功的
是(
D
A.灯静止悬挂在天花
板上
B.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运动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
例2[天津中考]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
小的因素”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
平长木板匀速滑动了0.5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该
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4N,拉力做的功为
2
2
思路导引跟着名师通要点
木块匀速滑动
二力平衡条件,求摩擦力
已知
条件
拉力F=4N
W=
—求做的功
距离s=0.5m
0⊙
O
O
O
O
a
O
od
A.在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在b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C.在c到d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D.在c到d的过程中,重力对铅球做了功
②方法技巧跟着名师学分析
α→b:铅球受到运动员的推力作用,在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
离,此过程中推力
(选填“做”或“不做”)功:
b→c:铅球由于惯性继续运动,
(选填“有”或“没有”)受
到运动员的推力作用,推力
(选填“做”或“不做”)功.
cd:铅球受到重力作用,在重力方向上
(选填“移动了”
或“没有移动”)距离,重力
(选填“做”或“不做”)功,
拓展训练1
〔社会热
点)[广安中考改编]
2022
年2月,第24届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北京、张家口举行.如
图所示,在冰壶比赛
中,运动员将冰壶郑出
后,冰壶由于惯性
继续向前运动,此时水
平冰面对冰壶的支持

不做功
,人对冰
壶不做功
(后两空
均选填“做功”或“不做
功”).
例2[杭州中考]现有甲、乙、丙三个质量不同的物体(m甲>
mz>m丙),在相等的恒力F作用下,分别在水平方向、沿斜
面向上、竖直方向通过了相等的距离s,如图所示.F在三种
情况下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W丙,三者大小判断正确的
是((共33张PPT)
例1
(跨学科·工程实践)如图甲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
三千多年前用于汲水的桔槔(jiégāo),其结构示意图如
图乙所示.轻质杠杆的支点0距左端l=0.5m,距右端l,
=0.2m.在杠杆左端悬挂质量为2kg的物体A,右端挂边
长为0.1m的正方体B.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正方体
B对地面的压力为20N,则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
Pa,正方体B的重力为
N.(g取
10 N/kg)

111
A
B

解析:由题意可得,正方体B的底面积Sg=a2=(0.1m)2=
20N
0.01m2,所以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强
P

0.01
103Pa.物体A的重力G4=m4g=2kg×10N/kg=20N,根据杠杆
平衡条件可得G×l,=F拉×l2,代入数据有20N×0.5m=F拉×
0.2m,解得F拉=50N.正方体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拉
力和支持力,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G;=F拉
拓展训练1
如图所示
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
物块用细线挂在轻质杠
杆的A点处,在杠杆的B
端施加F,=30N的竖直
向上的力时,物块刚好离
开地面,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己知OA=0.3m,OB
0.9m
则物块的密度为
9×10
kg/m3.现将B
端的力F,撤去换成F,,
F,=10N,方向与水平方
向成30°角斜向左上方,
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
衡,此时物块所受的拉
A
30
F2
B
77777777777
例2
[宜昌中考]如图甲,宜昌市某中学学生在课外实践
活动中对滑轮组进行了探究.他们自制滑轮组的简化图
如图乙所示,小华利用此滑轮组用时10s将小军匀速提
升了50cm,称得小军的质量为54kg,动滑轮组的质量为
6kg,g取10N/kg,不计绳重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求:
4\4



(1)小华的拉力.
hhhhhwhwwh
(2)小华拉力的功率,
(3)此过程中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解:(1)由图乙知,该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6,则小华
的拉力F=石(Cx+6)=6(mA+m)g=6X(54kg+6kg)x
10 N/kg=100 N.
(2)小军被提升的高度h=50cm=0.5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
离s=nh=6×0.5m=3m,小华拉力做的功W总=Fs=100N×3m=
300J,则小华拉力的功率P=
W总300J
=30W.
10s
(3)小华做的有用功W有=G人h=m人gh=54kg×10N/kg×0.5m=
27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7=
W有×100%=
270J
×100%=90%.
300J(共22张PPT)
例1
[南宁中考]如图所示,杠杆在拉力F的作用下水平
平衡衡.现将弹簧测力计绕C点从位置转动到b位置的
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拉力F的变化情况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一直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a
b
F
0
白。白。中
解析:将弹簧测力计绕C点从α位置转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钩
码对杠杆的拉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不变,其力臂不变,则
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而拉力F的力臂逐渐变小,由杠杆
的平衡条件F,l=F,l2可知,拉力F逐渐变大.
拓展训练1
如图所示
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
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
力的方向,使其从①
③.此过程中,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将(
5
3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力F始终作用于A点且与OA保持垂直(OA为圆柱体横
截面的直径).圆柱体在转动过程中不打滑,则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A
777777777
7777777777
解析:由图可知,动力F的力臂,始终保持不变,阻力为圆柱体
的重力G,大小始终不变,由实线位置转到虚线位置的过程中,
重力的力臂逐渐变小,又因为F以=G孔,所以动力F逐渐变小.
G
直悬于0点,在其下端施
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
F,让木棒缓慢转到图中
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过
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F
F
A.F的力臂不变,F变大
B.F的力臂变小,F变小
C.F的力臂不变,F不变
D.F的力臂变小,F变大
例3如图,AB为能绕B点转
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
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
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保持平衡,则物重G=
N,此杠杆为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若保持拉力方向
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
中,拉力F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解析: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时,lM=2Lc,由杠杆平衡条件有
FL BA
10N×2LBc
FLBA=GLC,所以G=
=20N:由图可知,F的力臂大于G
的力臂,故此杠杆为省力杠杆.杠杆
G
被拉到图中虚线位置时,BA'为动力
臂,BC为阻力臂,阻力不变,大小为G,由于D为BD'的中点,
DC'∥D'A',故C'为BA'的中点,即lc=l利用杠杆平衡条
件可得,F'LB,=GLBC,F'
GL=】
G=×20N=10N.由此可知
2
2
在将杠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
不变(共50张PPT)
例1[青岛中考]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1)在探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
如图甲所示装置匀速提升重物,需要测
量的物理量是
物体的重力和拉力
(2)如图乙所示,分别用拉力F,、F,、F
匀速提升重物,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F=F,=F
>思路导引跟着名师通要点
(1)由实验设计思路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实验只有通过比较拉
力大小和
的大小,才可以判断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
(2)使用定滑轮
(选填“能”或“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
作用力的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按如图乙所示
的三个方向用力时,动力臂
(选填“相同”或“不同”),根
据杠杆的平衡衡条件分析动力的大小关系.
变式训练(跨学科
工程实践)简单机械早
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
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
上安装的吊桥装置就
是一个例子,如图所示
护城河旁城墙顶端的
滑轮属于
定(选填
0
Etdltltttt
LLSEELEE∠
2
h=45 cm
F
S
2
h:=25 cm
h,=10 cm
h,=0 cm
(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选填“>”“<”或
“=
”)F2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20
cm.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高度h的关系是
D思路导引
跟着名师通要点
(1)同一根绳子上的力大小相等,故F,
F2.
(2)绳子自由端两次位置对应的高度之差即为其移动的距离s,s=
cm.
(3)重物两次位置对应的高度之差即为其上升的高度h,h=
cm,由此得出s与h的关系.
变式训练[贺州中
考]如图所示的滑轮为

(选填“动”或
定”)滑轮;若不计绳
重、滑轮重及细绳和滑
轮间的摩擦,用竖直向
上的拉力F=
50
N,
可以匀速提升滑轮下
重为100N的物体.
例3
如图所示,使用动滑轮的是图
乙.若绳重、滑轮
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F,和F3方向匀速提起重为
G的同一物体时,F、F2、F3的大小关系是F=F3>F,
LELLLLELL1L1111111111111
LiiiLiiuiiiiiiiuiuiiiil
tiiEliiiitiiiiliitiu


D思路导引跟着名师通要点
图甲、丙
轴固定不动
不省力
中的滑轮
滑轮
图乙中的
轴随物体
省一半力
滑轮
滑轮
F
一起运动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
重为50N的物体,在
5N的拉力F作用下向
左以1m/s的速度匀速
运动,若不计绳重、滑
轮重和滑轮内部的摩
擦,则物体受到地面摩(共8张PPT)
1.[通辽中考]如图甲,用竖直向上的拉力
F,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向上提
升.图乙表示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
变化关系,图丙表示物体运动速度?
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在0~10
内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
30
N
30s内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500
W
个F
7777777777777777777

6000200
10
2030t/s

fv/(m…s)
15
10
5
O
10
2030t/s

2.[大庆中考]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
匀速行驶,发动机的功率为P。,牵
引力为F。,时刻开始,司机减小了油
门,使汽车保持恒定功率P行驶,到t2
时刻,汽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
度为).已知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
恒定不变,汽车牵引力F随时间变
F
2
O
t
L
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D
A.t1至t,时间内,汽
车做加速运动
2
B.Fo=2
C.t2时刻之后,汽车
将保持功率P,行驶
1
D.v=
0
2
3.小明骑自行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
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小明
重450N,自行车重250N,轮子与地面
的总接触面积是2×103m2.图甲是速
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小明在t=
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图乙
是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m·s)
6
O
7
12t/s

↑F/N
100
30
O
7
12t/s

(1)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
对路面的压强为多大?
(2)在7~12s内,自行车所受的阻力
是多少?
自行车克服阻力做了多少
功?此时功率是多少?
(3)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
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1)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对路面的压力
F=G总=G小明+G车=450N+250N=700N,对路面的压强P
700N
=3.5×10Pa.
S
2×10-3m2
(2)由图甲可知,自行车在7~1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
图乙可知,在7~12s内自行车的动力F=30N,根据二力
平衡条件可知,自行车所受的阻力∫=F=30N.在7~12s
内自行车的速度w=6m/s,运动时间t=12s-7s=5s,行
驶的路程s=t=6m/s×5s=30m,自行车克服阻力做的
W
900J
功W=f8=30N×30m=900J,比时的功率P=
59
(3)7~12s内自行车行驶的路程s=30m,小明在t=7s时
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所以0~7s内通过的路程s'=
s'30m
s=30m,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v'=
4.29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