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澄清石灰水:Ca2++CO=CaCO3↓B.用过量的热烧碱溶液检验NH4HCO3中的NH:NH+OH-NH3↑+H2OC.金属铝溶于NaOH溶液:2Al+2OH-+2H2O=2AlO+3H2↑D.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原理:Ca5(PO4)3OH(s)+F-(aq)Ca5(PO4)3F(s)+OH-(aq)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加快分解B.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泡沫灭火剂C.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光导纤维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①Si SiO2H2SiO3②CCO2CO③饱和NaCl(aq)NaHCO3 Na2CO3④Mg(OH)2MgCl2(aq)无水MgCl2⑤NH3NONO2HNO3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4.用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有关该实验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B.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溶液C.锥形瓶装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前必须保持干燥D.滴定结束时俯视酸式滴定管读数,测量结果偏低5.W、X、Y、R、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由这些元素形成的化合物A结构如下图所示。Y和Z元素均位于周期表的第16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X可以与Y、Z分别组成化合物和,其中沸点相对低的是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是C.若化合物B由X、Y、W、R组成,B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D.该化合物中的Y不是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6.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A 将乙醇钠的水溶液滴到pH试纸上,试纸颜色变为蓝紫色 C2H5O-结合H+的能力强B 将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放入试管,再加入98%浓硫酸3mL,铝条表面无明显现象 铝与浓硫酸常温下不反应C 用pH试纸测定相同浓度的NaClO溶液和NaCN溶液的pH 比较HClO、HCN的酸性强弱D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水解A.A B.B C.C D.D7.根据表中信息,判断0.10mol/L的下列各物质的溶液pH最大的是酸 电离常数(常温下),,A. B.C. D.8.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某酸溶液中一定存在:B.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NaOH溶液,氨水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更多C.某强碱弱酸盐NaA溶液,随着温度升高,pH一定增大D.pH相同的CH3COONa溶液、C6H5ONa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其浓度大小关系:9.已知25℃时,饱和H2S溶液浓度约为0.1mol·L-1,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H2S FeS CuSKa1=1.0×10-7 Ka2=7.1×10-15 Ksp=6.3×10-18 Ksp=6.3×10-36A.25℃时,NaHS溶液呈碱性B.25℃时,饱和H2S溶液的pH约为4C.H2S溶液中c(H+)=c(OH-)+c(HS-)+2c(S2-)D.反应FeS(s)+Cu2+(aq)CuS(s)+Fe2+(aq)正向进行,需满足>101810.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不合理的是A.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B.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Cl2C.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但要控制氯气的用量,使水中余氯符合国家标准D.盐碱地(含较多Na2CO3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11.下列操作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配制硫酸铁溶液时加少量硫酸B.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热的纯碱溶液可以除去油污D.反应H2(g)+I2(g)2HI(g)平衡后加压气体颜色变深12.丙烯酸和硫氰酸是两种一元酸且。室温下,为3的两种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代表硫氰酸溶液与关系B.a点和b点溶液中都等于C.加水稀释过程中不变D.加水无限稀释可以使a点移至c点13.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废旧钢材焊接前,可用饱和溶液处理焊点的铁锈B.生活中常用明矾净水,可加速水中悬浮物沉降C.将草木灰与混合施用,可更好为植物全面提供N、K两种营养元素D.加热纯碱溶液可以增强其去油污的能力二、填空题14.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表:实验编号 HA物质的量浓度(mol L 1) 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 L 1) 混合溶液的pH① 0.1 0.1 pH=9② c 0.2 pH=7③ 0.2 0.1 pH<7请回答:(1)从①组实验分析,HA是____(填“强酸”或“弱酸”)。(2)②组实验表明,混合液中离子浓度c(A-)与c(Na+)的大小关系是____。(3)从③组实验结果分析,说明HA的电离程度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aA的水解程度,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4)①组实验分析,c(OH-)-c(HA)=____mol/L。15.工业上可用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NiO,含有少量FeO、)制备镍并回收副产物黄铵铁矾[]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几种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物质 黄铵铁矾开始沉淀的pH 7.2 2.7 1.3沉淀完全的pH 9.2 3.7 2.3“深度沉铁”通入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16.常温下,有浓度均为的下列6种溶液:①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溶液⑤溶液⑥溶液物质电离常数(1)溶液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电离方程式表示)(2)溶液①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3)比较等浓度溶液和溶液的值,_____________。(4)时,⑤溶液和②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的,则_____________。(5)常温下,溶液中_____________。(6)亚磷酸与足量溶液反应生成,从分类角度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选填“酸式盐”、“正盐”或“碱式盐”)。(7)已知,向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17.炼金废水中含有络离子[Au(CN)2]-,它能电离出有毒的CN-,当CN-与H+结合时生成剧毒的HCN。完成下列问题:(1)HCN的水溶液酸性很弱,则HCN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NaCN的水溶液呈碱性是因为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室温下,如果将0.2mol NaCN和0.1mol HCl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设无损失),①_____和____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2mol。②____和____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比H+多0.1mol。(3)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a+、CN-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A.c(CN-)>c(Na+)>c(H+)>c(OH-) B.c(Na+)>c(CN-)>c(OH-)>c(H+)C.c(CN-)>c(H+)>c(Na+)>c(OH-) D.c(CN-)>c(Na+)>c(OH-)>c(H+)①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②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和_______。③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HCN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N)_____c(NaOH)(填“>”、“<”、或“=”下同),混合后溶液中c(Na+)与c(CN-)的关系c(Na+)______c(CN-)。18.已知:H2CO3 HF HCNK或Ka1 4.3×10-7 7.2×10-4 4.9×10-10Ka2 5.6×10-11(1)在相同浓度的H2CO3和HF的溶液中,用“>”“<”或“=”填空。c(H+):H2CO3_______HF;c(F-)_______c(CO)。(2)HCO、CO、F-、CN-结合质子能力:_______。(3)H2CO3、HCO、HF、HCN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4)将足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NaCN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19.Ⅰ.下列物质中:①N2、②MgCl2、③NH4Cl、 ④ZnSO4、⑤CO2、⑥HClO4、⑦KOH、⑧H3PO4(填编号)(1)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不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__。Ⅱ.写出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2)Na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氢气和氯气(光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20.常温下向20mL均为0.1mol/L的HCl、CH3COOH混合液中滴加0.1mol/L的氨水,测得混合液的导电能力与加入的氨水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b→d过程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___________21.回答下列问题(1)H2S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向H2S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时,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c(H+)___________,c(S2-)___________;(3)向H2S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时,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c(H+)___________,c(S2-)___________;(4)若将H2S溶液加热至沸腾,c(H2S)___________;(5)若要增大H2S溶液中c(S2-),最好加入______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详解】A.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Ca2++CO=CaCO3↓;故A说法正确;B.所加烧碱为过量,OH-应先与HCO反应生成CO和水,过量OH-再与NH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和水,即离子方程式为NH+2OH-+HCONH3↑+2H2O+ CO,故B说法错误;C.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其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故C说法正确;D.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原理:Ca5(PO4)3OH(s)+F-(aq)Ca5(PO4)3F(s)+OH-(aq),使用含氟牙膏,F-浓度增大,平衡右移,故D说法正确;答案为B。2.C【详解】A.作为催化剂,可用于加快分解,与其氧化性无关,A错误;B.用作泡沫灭火剂,是其与Al2(SO4)3发生双水解,生成大量CO2和Al(OH)3,B错误;C.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正确;D.具有良好的导光性,可用作光导纤维,不是导电性, D错误;故选C。3.C【详解】①中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能与水反应, ①中转化不能实现;②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②中转化能实现;③在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可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加热可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③中转化能实现;④MgCl2溶液直接加热不能得到无水MgCl2,要在氯化氢气氛中加热才可以,④中转化不能实现;⑤NH3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⑤中转化能实现;综上所述,上述转化能实现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4.C【详解】A.用0.1000mol L-1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终点时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酚酞变色范围为8.2~10,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A正确;B.HCl溶液呈酸性,中和滴定时,需要用酸式滴定管盛装0.1000mol L-1HCl溶液,B正确;C.锥形瓶中有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所以锥形瓶装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不一定要保持干燥,C错误;D.滴定结束时俯视酸式滴定管读数,读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小,导致测量结果偏低,D正确;故选C。5.B【分析】五种元素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和Z元素均位于周期表的第16列,属于氧族元素,即Y为O,Z为S,根据结构,该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R元素显+1价的阳离子,即R为Na,X形成四个单键,即X为C,W形成一个共价键,W为H,据此分析;【详解】根据上述分析,W为H,X为C,Y为O,R为Na,Z为S;A.组成的化合物粉笔为CO2和CS2,CO2和CS2都属于分子晶体,不含分子间氢键,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大,沸点增大,因此CS2沸点相对高,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O>S>C>H,故B正确;C.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NaHCO3、CH3COONa等,溶液显碱性,组成化合物若为NaHC2O4等,因电离大于水解,因此溶液显酸性,故C错误;D.O需要得到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两个Na失去电子给了两个O,因此该化合物中O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答案为B。6.A【详解】A.将乙醇钠的水溶液滴到pH试纸上,试纸颜色变为蓝紫色,说明C2H5O-结合H+的能力强,促进水的电离,产生大量OH-,使溶液显碱性,A正确;B.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被迅速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即发生钝化,并不是不反应,B错误;C.次氯酸钠溶液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C错误;D.实验现象说明水解液中含有淀粉,但不一定是没有水解,也可能是没有完全水解,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7.D【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中的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的强弱顺序为:CH3COOH>H2CO3>H2S>>HS-,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水解能力强弱顺序为:S2->>HS->>CH3COO-,故0.10 mol/L的下列各溶液pH最大的是Na2S;故选D。8.D【详解】A.H2A不一定是弱酸,若为二元强酸溶液中则没有H2A、HA-,A错误;B.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NaOH溶液中二者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且都为一元碱,所以中和时消耗的HCl一样多,B错误;C.升高温度促进水解的同时也会促进水的电离,所以c(H+)也可能增大,pH减小,C错误;D.酸性:CH3COOH>C6H5OH>HCO,所以水解程度CO>C6H5O->CH3COO-,所以pH相同时c(CH3COONa)>c(C6H5ONa)>c(Na2CO3),NaOH为强碱,浓度最小,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9.D【详解】A.25℃时,NaHS溶液中HS-的水解常数为Kh=1.0×10-7> Ka2,故水解大于电离,NaHS呈碱性,A正确;B.已知25℃时,饱和H2S溶液浓度约为0.1mol·L-1,H2S以第一步电离为主,设电离出氢离子浓度为x因电离程度较小,0.1-x≈0.1mol/L,则K a1=1.0×10-7,x=10-4 mol/L,则pH约为4,B正确;C.由电荷守恒可知,H2S溶液中c(H+)=c(OH-)+c(HS-)+2c(S2-),C正确;D.反应FeS(s)+Cu2+(aq)CuS(s)+Fe2+(aq)的平衡常数K=,当Qc故选D。10.D【详解】A. 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铝合金,铝合金的硬度大、密度小,可用于航空工业,故A正确;B.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铁离子能氧化Fe生成亚铁离子,涉及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2Fe3++Fe=3Fe2+,从而除去氯气,故B正确;C. 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但氯气量过高时,一来浪费氯气,二来水中氯味过浓,不可口,对家庭养育鱼类等生物也有影响,故C正确;D. 碳酸钠水解导致水溶液呈碱性,熟石灰成分为氢氧化钙,具有碱性,盐碱地中加入熟石灰生成碳酸钙和NaOH,不能改良土壤,通过施加适量石膏粉末(主要含有CaSO4,微溶于水)来降低土壤的碱性,故D错误;答案选D。11.D【详解】A.铁离子水解容易生成氢氧化铁,加入稀硫酸防止其水解,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B.排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收集氯气,相当于对Cl2+H2OH++Cl-+HClO加入NaCl,增大了Cl-的浓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了氯气的溶解度,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不符合题意;C.碳酸根水解+H2O+OH-,溶液呈碱性,水解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碳酸根水解,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D.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变小,碘浓度增大,所以颜色加深,但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符合题意;答案选D。12.B【详解】A.起始两种溶液中相同,稀释至相同的,L1表示加水体积较大,说明代表较弱的酸,代表丙烯酸,故A错误;B.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a点和b点溶液中都等于,故B正确;C.,酸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水电离的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故不断增大,故C错误;D.当酸电离的离子浓度接近水电离时,要考虑水的电离,无限稀释,酸溶液接近7但不等于7,故D错误;故答案选B。13.C【详解】A.氯化铵水溶液显酸性,废旧钢材焊接前,可用饱和 NH4Cl 溶液处理焊点的铁锈,正确;B.明矾溶于水后铝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铝胶体,生活中常用明矾净水,可加速水中悬浮物沉降,正确;C.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显碱性,碱性物质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导致氮元素流失,错误;D.加热纯碱溶液可以促进碳酸根离子水解,增强其去油污的能力,正确。故选C。 14. 弱酸 c(A-)=c(Na+) 大于 c(A-)>c(Na+)>c(H+)>c(OH-) 10-9【分析】常温下,将浓度相同的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刚好生成盐,如果pH=7,HA为强酸,此时pH=9,则生成的盐水解显碱性,则此盐为强碱弱酸盐,故HA为弱酸。【详解】(1)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盐,溶液显碱性,所以说明酸为弱酸;(2)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c(A-)+c(OH-)=c(Na+)+c(H+),根据溶液中性c(H+)= c(OH-),所以有c(A-)=c(Na+);(3)根据数据分析反应后的溶质为酸和等量的盐,溶液显酸性,说明酸的电离大于盐的水解,根据电荷守恒关系,有离子浓度关系为:c(A-)>c(Na+)>c(H+)>c(OH-);(4)实验①中质子守恒,c(OH-)=c(H+)+c(HA),所以c(OH-)-c(HA)=c(H+)=10-9mol/L。15.【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深度沉铁后只得到黄安铁钒,故pH的范围是2.3≤pH<2.7。16.(1) (2)c(Na+)>c()>c(OH-)>c()>c(H+)(3)>(4)9:11(5)(6)正盐(7)1.8×10-7【详解】(1)溶液③pH=10的原因是醋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离子方程式为;溶液④pH=11的原因是一水合氨电离使溶液呈碱性,电离方程式为;(2)Na2CO3溶液中水解:,所以Na2CO3溶液呈碱性,Na2CO3完全电离:Na2CO3=2Na++,在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c(OH-)>c()>c(H+);(3)根据图表数据分析,电离常数:醋酸>HCN,所以等浓度的NaCN溶液、CH3COONa溶液水解程度为: NaCN溶液>CH3COONa溶液,故溶液的pH NaCN溶液>CH3COONa溶液;(4)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强酸强碱之间的混合计算,混合后溶液的pH=12,呈现碱性,说明碱过量,剩余的c(OH-)=,V1:V2=9:11;(5)根据Na2SO3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可得;(6)亚磷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说明不能电离,所以属于正盐;(7)AgNO3与HCl反应AgNO3+HCl=AgCl↓+HNO3,根据题中所给数据,盐酸过量,反应后c(Cl-)==1×10-3mol·L-1,c(Ag+)=mol/L=1.8×10-7mol·L-1。17. HCNH++CN- CN-+H2OHCN+OH- HCN CN- CN- OH- B HCN NaCN > =【分析】(1)HCN的水溶液酸性很弱,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NaCN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存在盐的水解平衡。(2)NaCN与HCl在溶液中会发生复分解反应,根据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分析判断(3)①只有一种溶质时,溶质为NaCN,根据氰氢酸根离子水解进行分析;②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溶液呈酸性,且c(CN-)>c(Na+),则溶液中的溶质是氰酸钠和氰氢酸;③若氰氢酸与氢氧化钠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溶液显示碱性,则氰氢酸的浓度应该稍大;混合溶液呈中性,则c(OH-)=c(H+),再结合电荷守恒判断混合后的溶液中氰氢根离子与钠离子的浓度关系。【详解】(1)HCN是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实验HCN电离方程式为HCNH++CN-,NaCN是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CN-发生水解作用,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当最终达到平衡使,溶液中c(OH-)>c(H+),溶液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CN-+H2OHCN+OH-。(2)NaCN与HCl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aCN+HCl=NaCl+HCN,由于二者反应时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1,如果将0.2mol NaCN和0.1mol HCl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中含NaCl、NaCN、HCN各0.1mol,根据C、N元素守恒,可知NaCN、HCN物质的量的和为0.2mol。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Na+)+ n(H+)=n(CN-)+n(OH-)+n(Cl-),由于n(Cl-)=0.1mol,n(Na+)=0.2mol,所以n(CN-)+n(OH-)-n(H+)= n(Na+)-n(Cl-)=0.1mol,即CN-、OH-的物质的量的和比H+的物质的量多0.1mol。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分析判断。(3)①若只有1种溶质,则溶质只能为NaCN溶液,由于氰氢根离子水解、钠离子不水解,溶液呈碱性,则c(OH-)>c(H+)、c(Na+)>c(CN-),氰氢根离子水解程度较小,所以c(CN-)> c(OH-),因此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CN-)>c(OH-)>c(H+),选项B正确;②若上述关系中C正确,则溶液呈酸性,溶液中c(CN-)>c(Na+),溶液中的溶质只能为HCN和NaCN;③等体积、等浓度的氰氢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者反应生成的溶质为NaCN,溶液水解显碱性,若要显中性,则加入的HCN应过量,即混合前c(HCN)>c(NaOH),由于混合液呈中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CN-)=c(Na+)。18.(1) < >(2)CO>CN->HCO>F-(3)HF>H2CO3>HCN>HCO(4)CN-+H2O+CO2=HCN+HCO【解析】(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F的电离常数大,故c(H+):H2CO3c(CO);(2)电离常数越小,其电离出阴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越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CO、CO、F-、CN-结合质子能力:CO>CN->HCO>F-;(3)对于弱酸来说,电离常数越大,其酸性越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2CO3、HCO、HF、HCN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H2CO3>HCN>HCO;(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碳酸的一级电离常数大于HCN的电离常数,碳酸的二级电离常数小于HCN的电离常数,则将足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NaCN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N-+H2O+CO2=HCN+HCO。19. ⑤ ⑧ ⑤⑥⑧ ② ③④⑦ H++OHˉ=H2O 2Na+2H2O=2NaOH+H2↑ H2+Cl22HCl【详解】Ⅰ.①N2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其中只含非极性键;②MgCl2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③NH4Cl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④ZnSO4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⑤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导电的离子不是CO2自身电离的,CO2属于非电解质,其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⑥HClO4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⑦KOH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⑧H3PO4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1)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如弱酸、弱碱等为弱电解质,所以弱电解质为⑧H3PO4;(2)属于共价化合物有⑤CO2、⑥HClO4、⑧H3PO4;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的为:②MgCl2、③NH4Cl、④ZnSO4、⑦KOH,其中不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②;(3)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③④⑦;Ⅱ.(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ˉ=H2O;(2)Na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3)氢气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点睛】铵盐如硝酸铵、氯化铵等虽然只含非金属元素,但由于存在铵根和酸根阴离子形成的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20.对【详解】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弱离子水解促进水电离,b→d过程,当氨水的体积为2V1时,氨水与醋酸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铵,铵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c点以后,氨水过量,氨水抑制水的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该判断是对的;答案为对。21.(1)H2SH++HS-,HS-H++S2-(2) 右 增大 减小(3) 右 减小 增大(4)减小(5)NaOH固体【解析】(1)H2S是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分两步进行,其电离方程式分别为:H2SH++HS-,HS-H++S2-;(2)向H2S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时,因发生反应Cu2++S2-=CuS↓,使电离平衡右移,导致溶液c(H+)增大,但c(S2-)由于反应消耗而减小;(3)向H2S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时,碱电离产生的OH-与酸电离产生的H+发生反应:H++OH-=H2O,导致电离平衡右移,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H+)减小,但c(S2-)增大;(4)当加热H2S溶液至沸腾时,因H2S挥发,使c(H2S)减小;(5)要增大H2S溶液中c(S2-),最好是加入只与H+反应的物质,可以加入强碱如NaOH固体为宜。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