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杠杆【学习目标】知道什么是杠杆,能够从生活工具中等效出杠杆的模型知道杠杆的五要素,会画杠杆的力臂通过实验,探究并掌握杠杆平衡条件及其作用4、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学习重点】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学习难点】能够区分生活中的工具属于那种类型的杠杆【自主学习】知识点1.杠杆杠杆:在 的作用下可绕 转动的 叫做杠杆。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 的点;用字母 表示。(2)动力:使杠杆 的力;用字母 表示。(3)阻力: 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表示。(4)动力臂:支点到 的 距离;用字母 表示。(5)阻力臂: 到 的 距离;用字母 表示。3、力臂: 到 的 距离叫力臂。4、画力臂的步骤:(1)找点,首先要确定杠杆的 ;(2)找线:然后找到 ,力的作用线就是由动力和阻力方;(3)找垂直: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 ,垂线段就是力臂。(4)力臂的表示方法:画力臂时,通常用 表示垂线段,然后用大括号括住,动力臂用L1表示,阻力臂用L2 表示。具体请看下面的实例:知识点2.杠杆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 或 。①提出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②先猜一下: 。③阅读课本P77,思考实验步骤。选课本P77中图12.1-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F1、F2、L1、L2之间的关系。思考与讨论: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④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成员分工,边实验边记录)指导:改变钩码数目(F1、F2),移动其悬挂的位置,使杠杆平衡,将数据填入下表。序号 动力 动力臂 动力×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阻力×阻力臂1 2 3 你对你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⑤若用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⑥思考:杠杆只能静止在水平位置吗?你能让杠杆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吗?试一试。本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呢?2、杠杆的类型:①等臂杠杆:天平的动力臂 阻力臂,不 也不 。②省力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的杠杆。这类杠杆虽然 力,但是动力作用点必须却比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省了 ,却费了 。③费力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的杠杆。手加在桨上的动力比水对桨的阻力 ,但是手只要移动移动较 的距离,就能使桨在水中移动较的距离。虽然 力,却了 距离。【典型例题】1、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只有静止在水平位置才是处于平衡状态B.杠杆平衡时,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一定在支点的两侧C.杠杆一定有支点D.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的正中间位置2、 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 )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3、如图所示,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L。4、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杠杆长0.4米,在它的中点B处挂一重20牛的物体G。若在杠杆上A端施加最小的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求:力F的大小和方向。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甲、图乙所示。(1)实验前,发现杠杆处于如图甲所示的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2)上面操作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3)某实验小组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实验小组是否根据这组数据就能得出探究结论。(4)实验中,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平衡,但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主要是因为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5)乙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然可以平衡。【反馈检测】1、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B.F甲C.F甲>F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2、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钢丝钳 B.起子 C.羊角锤 D.镊子3、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货物A重为200N,请在图中画出货物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拉力F的力臂L.4、如图所示,灯重30 N,灯挂在水平横杆的C端,O为杠杆的支点,水平杆OC长2 m,杆重不计,BC长0.5 m,绳子BD作用在横杆上的拉力是多少?(∠DBO= 30°)参考答案【典型例题】CC3、4、解答: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若在杠杆上A端施加最小的力F,要求此时的力臂最大,力臂最大即为OA,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把F2=G=20N,L1=OA=0.4m,L2=OB=0.2m;所以F×0.4m=20N×0.2m解得:F=10N,方向竖直向上。分析: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若在杠杆上A端施加最小的力F,要求此时的力臂最大,力臂最大即为OA,力的方向竖直向上。5、(1)右;(2)避免杠杆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并且便于测量力臂的长度;(3)不能;因为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4)D;(5)【反馈检测】1、D解析:两次抬起水泥板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阻力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所以阻力臂都等于动力臂的二分之一。由可知所以前后两次所用的力相同。所以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分析:本题要注意两种情况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结合杠杆平衡条件可求解。2、D3、解答:从A的重心画竖直向下的线段,标出力的大小为200N;作F的作用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段即为力F的力臂.并用L标出。如图所示:分析: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段即为力F的力臂。4、解析:解答:绳子拉力的力臂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阻力力臂为OC=2m,OB=OC-BC=1.5m,所以动力臂OE=OB×Sin∠DBO=0.75m由杠杆平衡条件得:G×OC=F×OE;则分析:(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本题为杠杆平衡题目,阻力力臂可以求出,只要求出动力力臂就可求出拉力。【学习小结】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将你的收获和反思记下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