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课件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第一课时
22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朗读理解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体会意境和情感。
2.认读“芙、蓉”等3个生字,会读多音字“单”,会写
“洛、壶”等5个生字。背诵古诗。
结合阅读方法,抓住诗中描写的场景,理解诗句和意境。
朗读指导,熟读成诵。展开想象,体会诗人高尚的品格。
图片激趣 诗题导入
“花中四君子”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




图片引入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法国]罗曼·罗兰
交流分享:具有高尚品格的名人。
名言激趣
芙蓉楼送辛渐
地点
送别诗:
诗人第二天清晨在芙蓉楼送别友人辛渐。
理 解
解析诗题
事件
人物:诗人的朋友
古诗三首
学法导读 感知古诗
导学提示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想画面
3.明诗意、悟主题
4.诵诗句、背诗文
芙蓉楼①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②,
平明③送客楚山④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⑤在玉壶。
luò
1.朗读诗句,划分节奏。
2.借助注释说说古诗大意。
3.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在空白处
批注理解。
①芙蓉楼:____ ②吴: ____
③平明: _____ ④楚山: ____
⑤冰心: _____
朗读理解
唐·王昌龄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代边塞诗人,“七绝圣手”。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创作风格:擅长五古和绝句,尤以七绝成就最高。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等。
名言佳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走近诗人
《芙蓉楼送辛渐》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被贬为江宁丞。辛渐是他的朋友,由润州渡江,取
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
此分手。
此诗原题共两首,一首说的是头天晚上
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另一首就是本诗,
写的是第二天清晨在江边送别的情景。
写作背景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1.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酒等。诗歌题目常用“赠、别、送”等字眼。
2.送别内容:夫妻之别、亲友之别、同僚之别等。常用手法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3.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唐朝的
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资料链接
送 别 诗
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随诗识字
芙蓉楼①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②,
平明③送客楚山④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⑤在玉壶。


róng

luò



芙蓉
椰蓉
洛阳
水壶

róng
重点指导
芙 蓉
辨字组词:
容( )
溶( )
榕(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
运用:

luò
笔 画:9
部 首:氵
结 构:左右
音 序: L
组 词:洛阳 洛河
辨字组词:
格( )
络( )
骆( )
重点指导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
运用:

笔 画:10
部 首:士
结 构:上下
音 序: H
重点指导

组 词:水壶 茶壶
玉 壶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李白
运用:
品诗会意 理解感悟
想象画面特点:
诗句描写的季节、情景。
边读边想
芙蓉楼①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②,
平明③送客楚山④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⑤在玉壶。
寒雨——冷雨(即秋冬季节下的雨)。
连江——雨水与江水连在一起 (表现雨水之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朗读诗句,梳理相关信息。
写景:__________________
叙事
诗意: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
寒雨、连江、楚山
天刚亮
吴地
诗人和朋友
送别朋友
思考:楚山为何孤?
自主探究
感悟情怀
抓关键词感悟:当时的情景和作者的心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
楚山孤
天气的“寒”与楚山的“孤”,以凄清的景物烘托离情别绪和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凄凉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朗读诗句,说说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修辞手法:________,把_____比作______,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坚守高洁、清白
佳句赏析
诗意: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写景叙事
表明心志
这是一首送别诗,略写朋友的离别情绪,详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描写凄楚的氛围;后两句表明心志。
写法特点
寒雨 连江 楚山
送别朋友
冰心——在玉壶
写景
叙事
抒情
学法迁移 感悟诗意
《塞下曲》自学提示
阅读要求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想画面
3.明诗意、悟主题
4.诵诗句、背诗文
按照第一首诗的学法阅读理解。
1.朗读诗句,划分节奏。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古诗大意。
3.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在空白处
批注你的理解。
①单于:____ ②骑: ____
朗读理解
本诗的类别是______。
边塞诗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①夜遁逃。
欲将轻骑②逐,
大雪满弓刀。
lú lún
chán
dùn
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根据第一首诗的导读提示学习本首古诗。
卢纶(约742-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人生虽不顺利,但广泛的交游使他得以步入仕途。
作品风格:他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者,所作边塞诗多以慷慨雄壮之音为主。
主要作品:《塞下曲》《卢户部诗集》等。
走近诗人
唐·卢纶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通过写将军从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敌逃、庆功宴舞,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气势雄阔。
卢纶共创作了组诗《塞下曲》六首,本诗是组诗的第三首。还有一首比较有名的:
资料助读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①夜遁逃。
欲将轻骑②逐,
大雪满弓刀。
有节奏朗读,识记生字。
yàn

随诗识字
大雁
chán(单于)
dān(单独)( )
shàn(姓单)( )
多音字运用:

yàn
重点指导

组 词:大雁 雁过拔毛
笔 画:12
部 首:厂
结 构:半包围
音 序: Y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
运用: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①夜遁逃。
欲将轻骑②逐,
大雪满弓刀。
想象画面特点:诗句描写的季节和时间。
冬天的夜晚
想象画面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敌人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蹿的场景。
体会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敌人的蔑视
和我军必胜的信念。
朗读诗句,感知描写的场景,说说体会。
诗意感悟
诗意: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朗读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的情景。
我军准备追敌的场面
感知画面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说明我军________
环境____,表现__________,
赞美___________________。
恶劣
战斗艰苦
将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高度自信
诗境品析
诗意: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带着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朗读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的情景。
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____连江夜入吴,
平明____楚山孤。
洛阳亲友______,
________在玉壶。
塞下曲
[唐] 卢纶
____雁飞高,
单于______。
欲将______,
____满弓刀。
寒雨
送客
如相问
一片冰心
月黑
夜遁逃
轻骑逐
大雪
朗读填空,背诵诗文。
熟读成诵
随堂小测 素养提升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ù hú


fú róng


dà yàn


luò yáng


chán yú


dùn táo


1.《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 )
2.《塞下曲》是一首描写守关将士夜追逃敌的诗。敌军
首领带领着残兵败将趁着月黑风高慌乱逃窜,汉朝军
队轻骑列队而出,准备乘胜追击。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01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02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带着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寒雨 连江 楚山
坚守高洁
清白品格
写景
送客
叙事
一片冰心
抒情
月黑 大雪
战斗艰苦
战士英勇
环境
单于逃 轻骑逐
事件
《塞下曲》
《芙蓉楼送辛渐》
布置作业 夯实基础
2.预习第三首古诗。
1.背诵两首古诗,抄写新生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