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3.1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3.1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的进程
1.历史背景——1978年
国内:《邓小平文选》中曾写道,“中国社会实际上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二十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下,西方国家加速前行。
1978年,时任副总理的谷牧带队赴西欧五国考察,看到瑞士发电厂已经在用计算机管理,而在中国西南一家大型炼钢厂,一台140年前的英国机器居然还在使用。
那时,日本东京的大型商店商品多达50万种,而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2.2万种,法国戴高乐机场的使用效率是首都机场的30倍……。
“我们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带着十年“文革”的重创进入世界坐标,中国开始心情复杂地审视自己所处位置。“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 ——邓小平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思考: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会议决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 战略转移。
(2)意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补充: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2022)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南方谈话
1992
2013
十八届三中全会,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020
改革开放的起始阶段
进入新阶段
全面深化
一、改革开放的起始阶段(1978-1992)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开放:从沿海到内陆
思考: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
1. 率先突破——农村
在1978年之前,小岗村年年有人出去要饭,春节期间出去要饭的人更多。小岗村原来是“吃粮靠救济,穿衣靠救助,用钱靠贷款,过年靠讨饭”。即使在集体所有制下,一个人诚实劳动,也不至于讨饭,因此小岗村这个事例,一方面说明了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下产权缺失和激励不足等严重弊端,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问题。
到了1978年,夏粮减产,这个时候大家就要商量怎么办。原来的集体劳动,能不能变成把地分给几户较小的单位进行生产?没有人同意。能不能兄弟之间合作共同生产?也不行。最后不得不一人一块地,把地分给每个农民。所以小岗村的故事,就是农民在不断把自己的生产单位变小的过程。在一个较大的生产单位当中,即使是兄弟之间的合作,也难以达成,这是中国数千年小农经济所形成的最根深蒂固的心理结构。于是小岗村的18户农民,很悲壮地签订了一个协议,把地分了,每个人按了一个红手印。1978年11月24日这一天,就这样载入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史册。
很快,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丰收,交了公粮,而且还了贷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
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办的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的统称。
材料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没有自主权)。
阅读思考: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从农村转向城市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②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企业改革改什么?
2. 从农村转向城市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 从沿海到内陆——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五个城市。之后,又开放了17个内陆省会,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
材料一:1978年,深圳市还叫做宝安县,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一个宝安农民一年只挣270元,而香港新界农民年收入达1.3万港元。当地流行着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巨大的经济落差一度导致广东珠三角等地出现了“逃港潮”。
材料二:如今的深圳已成为管理人口超2000万的现代化国际都市。人均GDP突破20万元。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深圳的平安保险、华为、正威国际、恒大集团、招商银行、腾讯、万科和深圳投资控股8家企业上榜。
从深圳速度到中国高度
3. 开放:从沿海到内陆
从深圳速度到中国高度
80年代,华强北和深南大道
二、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2013)
从计划到市场
背景:
①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②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A.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保守派)。初步的改革措施,已不能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走向世界的要求,改革走入了瓶颈状态,必须深化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B. 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1992年初,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他一路走,一路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终于捅破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这层窗户纸。从经济史角度看,1992年是中国“现代经济元年”。
南方谈话尤其极大解放了民间的经济创造力,1991年,全国私营企业仅有10.8万户,到1997年就达到96.1万户,2005年突破430万户,产值则从1991年的146亿元达到2005年的2.74万亿,14年间注册户数增加38倍之多,产值增加186倍之多。
简单理解:
市场经济就是一个自由交易市场,
计划经济就是由一个人主导的。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2013)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阶段(2013-今)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
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知识总结
起步阶段
新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
1978—1992
1992—2013
2013年以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
农村率先突破
农村转到城市、企业改革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十四届四中全会
加入世贸
十六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党的十九大新格局
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2022)
十一届
三中全会 1978
1980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982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党的十二大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沿海
港口城市
十二届三中全会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推进城市改革
1990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南方谈话
1992
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
2001
加入世贸组织,
对外开放达到
新的水平
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3
2013
十八届三中全会,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2018
2013
上海自由贸易
试验区
2020
2017
十九大:
全面对外开放
新格局
改革开放的起始阶段
进入新阶段
全面深化
知识链接:改革的性质 (书本p32)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的意义
议题2:伟大征程创造伟大奇迹
1.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
(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个飞跃)
1.改革开放的意义
(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我国的改革开放完成了吗?
2.改革开放的启示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知识框架
伟大的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意义
历史背景
历史进程(三阶段)
意义
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