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议题式教学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议题式教学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2.明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3.明确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业协商机构,培育制度自信。4.政协委员依法行使职权,树立法律意识。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明确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新型的政党关系
与政党制度形式,认同人民政协的作用。
2.科学精神: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和内容,知道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与西方多党制。
3.法治意识:明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配合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工作,为国家治理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和性质
【教学难点】阐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组成、主题、职能和作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2023聚焦两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聚焦重大问题 进行政党协商》
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一些重大问题做出决策之前要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呢?这说明了我国的坚持什么样的政党制度?
学生思考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基本政治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总议题:正确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
议题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议题二:责任重大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议题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并阅读材料《各美国两党政治斗争愈发激烈》和《习近平与党外人士代表共迎新春》
美国两党政治斗争愈发激烈,最近又上演新的戏码——拜登的一名内阁部长被一些共和党众议员“盯上”了。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23年1月18日报道,美国众议院资深共和党人准备对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亚历杭德罗·马约卡斯进行弹劾调查,理由是其移民政策促使创纪录的移民数量涌入美国。
共和党众议员帕特·法伦提交了对马约卡斯的弹劾条款,指责他“将(边境)控制权让给了墨西哥贩毒集团”。
新华社北京2023年1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并共迎新春。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当选的领导班子成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他强调,2023年是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和挑战并存。希望大家全面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在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动员激励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希望各民主党派把多党合作所长与中心大局所需结合起来,在参政议政中聚众智,在民主监督中建诤言,在政党协商中献良策,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习近平还强调:2022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我们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要发挥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需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要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搞好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遵守宪法和法律,树立务实进取、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议学问题: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政党制度是怎样孕育、确立、发展而成的?居于什么地位?什么是民主党派?
2、对比同在1月中旬中美国两国两个新闻,从中阐述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3、对比中美两国政党制度分析我国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形成和发展: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过程中确立;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得到发展
4、民主党派:
①性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进,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②政治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 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的执行等。
5、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通力合作。
②政治地位: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
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③前提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活动准则: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6、我国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1)独具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在当今世界独具特色。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2)显著优势: 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②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③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二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议题二:责任重大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从住疆全国政协委员开展视察,为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做准备说起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由政协委员组成的,下面我就来看看我们的政协委员在做些什么吧!——政协委员在行动
住浙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105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召开以来,39位住浙全国政协委员已向大会提交提案105件, 住浙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及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标准安全、高品质生活等方面精准选题,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充分展现了住浙全国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和担当。
全国政协委员 聂鑫做协商民主的践行者 : 对立法法修正草案,我逐字推敲、深入思考。小组讨论前,我撰写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宪立法》长篇发言稿。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发言得“抢”。我提出的不少意见建议引发了在场委员的思考,两会上,代表委员深度互动,充分沟通,生动展现了中国式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今年两会,我根据调研成果提交了两份提案。3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同志打来电话,就提案相关内容进行沟通,效率之高,让我惊喜。集思广益促进决策优化,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
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牟定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县政协机关干部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带头扛起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发挥协商优势增进团结、巩固扩大共识。民主协商是统一战线主要的工作方式。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坚持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学习十四届全国政协把增进共识融入视察考察、调查研究、协商议政等各项活动中,以协商有效凝心聚力。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2021年6月起,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共同牵头,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开展为期5年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经过近两年相关工作的开展,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发挥各自特色优势,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中新社记者就此采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了解他们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中的成果、经验与下一步规划。
议学问题: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吗?组成人员有哪些?主题、职能都是什么?
2. 政协发挥了什么作用?新时代为发挥人民政协作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议学小结: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性质:(注意: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组成: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特别邀请的人士
3、政协委员产生方式:民主协商推荐
4.职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5、与协商民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6、新时代对政协工作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丰富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突破提升:区分人民政协的三个职能
突破提升: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突破提升: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人民政协之间的关系
本框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