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认识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3.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4.会利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能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说明雾、露、雪、霜、冰雹的形成。中心任务:知道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会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设问导读升华和凝华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升华和凝华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有哪些?用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1)云: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2)雨:云中小水滴或小冰晶随气流变化,体积增大,下落过程中小水滴变大,小冰晶熔化,大水滴下落形成雨。(3)雪:云中水蒸气遇0℃以下气温,凝华成小冰晶,体积增大下落。(4)冰雹:云中水蒸气遇冷气团,凝华成小冰块,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熔化,落到地面。(5)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4、总结自然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有哪些?由凝固形成的有哪些?由凝华形成的有哪些?自我检测:1.“霜前冷,雪后寒”。雪后寒冷主要是下雪后发生了(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全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说法错误的是( )A.“立春,冰雪消融”——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B.“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霜降见霜,谷米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白露,露珠遍路”——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4.在舞台上常用干冰来制造烟雾效果,以渲染气氛,你认为这种烟雾实际是( )A.小水珠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5.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B.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比在水中更冷C.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D.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6.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 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后四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物态变化辨析1.以下几种自然现象中,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是( )A.霜 B.雨 C.露 D.雾2.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A.乙是冰 B.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C.由丙到乙的过程放热 D.丙是水蒸气3.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凝固过程,冰的形成与该过程相同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衣服晾干与该过程相同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凝华过程,霜的形成与该过程相同D.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升华过程,冰雪消融与该过程相同4.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列有关水的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盛夏,晾在外面的衣服很快变干C.深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D.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5.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地球的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6.在厨房中经常发生很多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锅中的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热B.冬天厨房的窗玻璃上形成冰花,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从冰箱中拿出的冻肉上有一层白霜,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放置很久的胡萝卜变蔫了,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吸放热情况不同的一组是(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8.夏天,小明买有以下发现: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该现象表明发生了( )A.液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9.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10.关于自然界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