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下2013年全国中考分类汇编系列——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一、选择题:◆(2013·辽宁锦州)6.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强学会成立 B.创立《万国公报》C.公车上书 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2013·甘肃兰州)9.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013·河北省)12.“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 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013·福建龙岩)10.下列著作中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的是( )A.《狂人日记》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四洲志》◆(2013·广西贵港)4.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和介绍了很多西方社会学、经济学著作。他的译著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此译著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四洲志》 D.《暴风骤雨》◆(2013·山东青岛)17.《清史稿》记载:“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史料中“复”的第一部译著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5.戊戌变法下列法令中,对封建顽固派最具威胁的措施是( )A.改革政府机构方面 B.兴办私人企业方面C.训练新式军队方面 D.开办新式学堂方面◆(2013·湖北恩施州)18.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3·湖南湘潭)18.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为戊戌变法而献身的湖南浏阳籍维新志士是( )21*cnjy*comA.康有为 B.谭嗣同 C.袁世凯 D.梁启超◆(2013·湖南湘西)20.“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为维新变法而流血,为唤醒民众而献身的湖南英雄是( )A.宋教仁 B.杨深秀 C.谭嗣同 D.唐才常◆(2013·山东青岛)13.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面对沉重的民族灾难,他发出了“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仓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福州?”的感慨;变法失败后,他在狱中题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刑场就义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 ①胡适 ②梁启超 ③谭嗣同 ④康有为A.① B.② C.③ D.④◆(2013·江西)5.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 .精减机构 D.裁汰冗员◆(2013·内蒙古包头)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13·山西)4.“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 D.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2013·山东临沂)10.图6中的人物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2013·陕西)14.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2013·四川成都)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A公车上书打破了清朝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B百日维新挽救了民族危亡C《定国是诏》颁布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D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2013·浙江杭州)2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促使他们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原因,是这一年( )A.《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B.《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洋务运动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2013·天津)11.右图所示的梁启超饮冰室书斋,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这幢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将这位近代风云人物与津沽大地连在了起。书斋的主人曾领导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2013·江苏常州)5.下列图片中,与中国近代第一场具有思想启蒙作用的政治运动相关的是( )A B C D◆(2013·四川巴中)19.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2013·广西玉林)5.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2013·山西)5.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使山西大学堂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这三所学堂所产生的最重要和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B.掀起了介绍西方学术著作的高潮C.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D.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2013·广东省)10.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题10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A.“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B.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C. 大生纱厂的兴衰D. 黄埔军校的创建◆(2013·云南普洱)7.1905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废除了在我国延续1300多年的哪一项制度(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度二、非选择题:◆(2013·甘肃兰州)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乃知其战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巧,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方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抡、水雷、电线、铁路,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臣窈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敬。国会者,君与民共论一国之政法也。盖出自三权鼎立说,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故人主与千万之国民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回答:(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与“自强运动”相比,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新的认识?(4分)(3)材料三反映出维新派哪些主张?(8分)◆(2013·福建福州)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图4 图5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复兴之路》(上)(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2分)(2)材料二中,把图4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2分) 孙中山把图5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3分)(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2分)(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3分)参考答案: (1)洋务运动(2分)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2分) 三民主义(3分) (3)新文化运动(2分) (4)近代化的探索(3分)◆(2013·贵阳) 28.思想革新与时代发展(11分) 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迫使中国顺应世界潮流,实现社会的全面转型。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党人,从事近代民主思想与文化的宣传工作,同封建主义思想文化进行斗争,取得了许多有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重要成果。随后,一批现代文化的先驱者应运而出,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比辛亥革命更为猛烈的新文化运动,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戊戌变法中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举两位人物)请列举变法中有利于宣传近代民主思想与文化的具体措施。(4分)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对传播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3分)(3)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场在思想文化领域比辛亥革命更为猛烈的运动?(4分)参考答案:(1)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谭嗣同、梁启超、康有为等。宣传近代民主思想的举措: 广开言路,创办报刊,允许知识分子参政议政; 文化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西方书籍;派遣留学生国外学习;◆(2013·河南省)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2·1·c·n·j·y 材料三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2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4分)参考答案:(1)民族危机加深。(1分)(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2分。每点一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分,多答不加分) 21*cnjy*com(3)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分)◆(2013·黑龙江大庆)3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等。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请回答:(1)请分别回答出与图一至图四相对应的历史事件。(4分)(2)请从图三、图四中任选一事件。简述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分>(3)请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2分)◆(2013·湖北黄石)48.图表题(6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下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补充完成表格。梦想重大探索代表人物探索层面主要影响(意义)①洋务运动李鸿章、张之洞等⑤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变法强国梦戊戌变法③制度层面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民主共和梦辛亥革命孙中山⑥②新文化运动④思想层面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A B 提示: 1.按表格中的数字代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填写答案内容。 2.“梦想”必须反映该次探索的主要主张或口号。 3.“代表人物”只需填写人物图像下面的字母代号。参考答案:图表题:(共6分,每空1分)① “自强、求富”梦 ② “民主、科学梦”③ 辛亥革命 ④ B ⑤ A ⑥ 器物层面 ◆(2013·山东淄博)16.(8分)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3分)(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3分)(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013·云南大理等八地区)26.(8分)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图一上海轮船招商局 图二康有为 图三《民报》 图四陈独秀(1)下面是四幅图片的信息,请将信息中错误的地方指出并改正过来。(4分)图一: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以“自强”为目的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1分)错误 “自强” 改正 “求富” 图二:188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1分)21教育网错误 1885年 改正 1895年 图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1分)错误 “民主” 改正 “民族” 图四: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自由和平等”,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1分)21·cn·jy·com错误 “自由和平等” 改正 “民主和科学” 。(2)根据以上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中国近代化的四个步骤。(4分) 图一: 洋务运动; 图二: 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图三: 辛亥革命; 图四: 新文化运动 ◆(2013·福建莆田)31.《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一书写道: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内容。(8 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类别历史事件代表人物器物层面(l)(2分)李鸿章等制度层面(2)(2分)康有为等辛亥革命(3)(2分)观念层面(4)(2分)陈独秀等参考答案:(1)洋务运动。(2分)(2)戊戌变法。(2分)(3)孙中山。(2分)(4)新文化运动。(2分)◆(2013·湖南长沙)4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科举的历史,有助于正确认识今天的高校招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应过科举的只是少数……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的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的选拔人才。21cnjy.com——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材料二:“有人于此,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21·世纪*教育网 ----摘自(明)张岱《石匮书》请回答:(1)魏晋时期的政府官员主要来自哪个阶层?(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有何优点?(2分)近代历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湖南籍进士是谁?(2分)【来源:21cnj*y.co*m】(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2分)科举制度最终于哪一年被废除?(2分)参考答案:(1)高门权贵;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或公开、公平、公正);魏源(2)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1905年。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一、选择题:◆(2013·广东湛江)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中魏源的思想主张是( )www.21-cn-jy.com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C.民主共和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013·广东珠海)61.中国近代有一部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的书籍,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而作。”此书是( )www-2-1-cnjy-comA.《中外纪闻》 B.《天演论》 C.《四洲志》 D.《海国图志》◆(2013·湖南娄底)24.在西方列强用枪炮敲开中国的大门时,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进步思想家,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属于魏源思想主张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A.实业救国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民族、民权、民生◆(2013·山东德州)5.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魏源在右图所示著作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版权所有:21教育】A.自强与求富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与科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