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训练题《压强》(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训练题《压强》(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压强》中考一轮复习训练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完全相同的沙滩散步,留下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脚印,则甲( )
A
A.所受的重力较大 B.所受的重力与乙的相等
C.对沙滩的压强较大 D.对沙滩的压强较小
A B C D
2.图1中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当水温从0 ℃升到15 ℃时,水的密度ρ和水温t关系如图2所示,此过程水的质量不变,不考虑圆柱形容器的热胀冷缩,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和水温t关系的是( )
A

图1 小鸡站在硬地面上  图2 小鸡趴在泥潭中
A.F1>F2   B.p1F2    D.p1>p2
3.小鸡在硬地面行动自如,如图1所示站在水平的硬地上不动,对硬地面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当它掉入一片水平的泥潭中时,就深陷其中不能动弹,整个腹部与泥潭接触如图2所示,此时小鸡对泥潭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 )
D
4.为有效遏制逃避高速通行费、超载超限、恶意闯收费口等违法行为,部分收费口试点安装闯卡扎胎阻车器,它上面的铁钉能扎破轮胎瞬间放气。如图所示,汽车闯过阻车器后( )
A.轮胎受力面积增大,汽车对地面压强减小
B.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会增大
C.正在闯卡时铁钉尖头朝上,减少对车胎的压强
D.车速减小,惯性减小,容易让车停下
A
5.如图所示,把一个透明玻璃缸用隔板隔开,一边装海水,一边装淡水,图中液体的压强最大的是(ρ水=1 g/cm3,ρ海水=1.1 g/cm3)( )
A. a
B. b
C. c
D. d
B
6.两个足够高、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S甲>S乙)。若两容器中注入的甲、乙两种液体高度相等。则以下关于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以及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F甲、F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F甲>F乙     B.ρ甲>ρ乙,F甲=F乙
C.ρ甲<ρ乙,F甲=F乙     D.ρ甲≤ρ乙,F甲C
7.某地放有如图所示装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 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B.把玻璃管倾斜,管内水银柱长度变长,说明大气压肯定变大
C.往槽中加水银(不溢出),大气压支撑的水银柱高度变小
D.把装置放在密闭室内,抽出室内空气的过程中,管内液面下降
D
8.如图所示是某地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时的实验图,管内水银面上方为真空。下列哪种情况可以使管内的A点(与液面相平的一个点)处受到的压强减少( )
A.管内混入了少量空气
B.把管倾斜一定角度
C.外界大气压减少
D.把液体换成密度比水银小的盐水(玻璃管足够长)
C
9.医院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血液便自动流入采血管,此时的血液是( )
A.被真空吸入采血管   
B.被空气压入采血管
C.由血压压入采血管    
D.靠自身重力流入采血管
C
10.把橡胶管一端放入位置较低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另一端与塑料瓶盖相连并密封,在空塑料瓶中倒入少许热水摇晃后倒
掉,然后迅速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发现烧杯中的水通过橡胶管慢慢流入位置较高的瓶内,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塑料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后倒掉,目的是让瓶内空气增加
B.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目的是让瓶内气压始终等于大气压
C.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
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
是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D
A.小明对雪地的压强和骆驼对沙地的压强大小相等
B.小明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骆驼对沙地单位面积的压力小
C.小明深陷雪地,骆驼没有陷入沙地,小明对雪地的压力大于骆驼对沙地的压力
D.因为雪地和沙地不属于同一物质,根本无法比较小明和骆驼对地面的压强谁更大
1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雪地上,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重力为600 N,他深陷雪地,对雪地的压强是1.5×104 Pa,图乙是重为4 600 N的骆驼在沙地上的情景,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脚掌与沙地的总接触面积是0.08 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12.海水密度会随温度变化产生细微变化,科学家用某种方法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海水密度,如图1所示。当海水温度从0 ℃到15 ℃时,把测力计下悬挂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的实心小球浸没在海水\中,小球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测得测力计示数F和海水温度t关系如图2所示,此过程中由于蒸发,海水的质量变小,但小球一直都浸没在海水中,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海水的密度ρ和水温t的关系的是( )
图1
图2
A B C D
答案:B
13.小明想探究图1中的膜被不同粗细的针(下表)刚刺破时所受压强是否相等。A针对膜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膜刚被刺破时,压力达到最大值,其F-t图象如图2所示。
针的编号 A B
针与膜接触面积/m2 7×10-8 3.5×10-7
(1)膜刚被刺破时,A针对膜的压力FA为   N,压强pA为
   Pa。
(2)t1至t2这段时间,A针对膜的压强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
(3)B针刚刺破图1中的膜时,测得针对膜的压力为3.5 N,此时B针对膜的压强为pB,则pA   (选填“>”“=”或“<”)pB。
 = 
 变大 
 1×107 
 0.7 
A.a B.b C.c D.d
14.如图所示,平静的湖中,下列哪处水的压强最小
(ρ水=1 g/cm3)( )
A
15.如图1所示,钢制的圆柱展示台底面积S=1 dm2;另一个为钢制的圆台零件,上底面积 S1=3 dm2,下底面积S2=12 dm2。把零件分别按图2和图3所示的方式静置在展示台上,两物体的轴在同一直线上。图2中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图3中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F1   F2,p1   p2。(均选填“>”“=”或“<”)
 = 
 = 
   图1          图2
16.(1)如图1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
   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734 
(2)关于图1现象的成因,十七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否认大气压存
在,玻璃管内本应充满液体,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的部分液体变成气
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观点二: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大气压支撑起液柱。帕斯卡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12 m、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满水和酒,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酒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酒比水易变成气体。若观点一正确,应出现图2中   图的现象。若观点二正确,应出现图2中   图的现象。
 丙 
 甲 
实验1:用250 N的压力垂直作用在A上,受力面积为0.25 cm2,此压力对A的压强为   N/cm2。
实验2:仍用250 N的压力垂直作用在与A规格相同的感压纸上,要使它变色且颜色深度与实验1不同,下列哪些受力面积符合要求    。
① 12 cm2 ② 0.8 cm2 ③ 0.3 cm2 ④ 0.1 cm2 ⑤ 0.01 cm2
 ②③ 
17.白色感压纸受到的压强达到可测最小值时才变色,且颜色随压强变大而变深,大于可测最大值时颜色不再变深。感压纸A的规格如图所示。
 1000 
(1)如图甲,注射器内密封有适量刚烧开的水,向下拉动活塞,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拉动活塞后,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减小,使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的缘故。
18.李明利用注射器做了几个物理实验:
 降低 
(2)如图乙,向放在水平桌面的两只乒乓球中间打气,会看到两只乒乓球
   (选填“分开”或“靠近”),用   知识解释。
(3)如图丙,注射器里密封气态乙醚,用力向左压注射器的活塞,会看到液态乙醚出现,这是用了   的方法使气体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
 液化 
 压缩体积 
 流体流速大,压强小 
 靠近 
答案图
19.进入狭窄区域,流体流速会增加。如图一大船在河道向前行驶,若A处和B处水的压强相等,F1为水对船尾M侧的压力,画出水对船尾N侧的压力(作用点画在Р点)F2,此时船尾会   (选填“靠近”“远离”)河岸。
 靠近 
20.如图所示,玻璃杯中装有3×10-4 m3的水,水深 10 cm,ρ水=1.0×10 kg/m3,若杯的重力为1 N,杯的底面积为
20 cm2,水平桌面的面积为0.5 m2,杯壁厚度不计,g=10 N/kg。则水的重力为   N,水对杯底的压力为   N。玻璃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Pa。
 2×103 
 2 
 3 
(1)这个装置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1.在学习液体的压强知识时,老师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中央位置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用薄橡皮膜封闭的圆孔。
 不是 
(2)老师先在装置两侧倒入不同深度的水(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凸起情况可以得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接着,老师向左侧加盐并适当加水,直到左右两侧的液面相平,此时观察到橡皮膜向
   (填“左”或“右”)侧凸起,这说明  .
 。
(3)随后,老师又向右侧注水,当水面距离橡皮膜 12 cm时,观察到橡皮膜不向任何一方凸起。已知此时左侧盐水液面距离橡皮膜10 cm,则左侧盐水的密度为   g/cm3。(己知ρ水=1×10 kg3/m3)
(4)如在安装隔板时,柱状容器左右分割不等,则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测出的正确结果。
 不会 
 1.2 
体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在液体深度相同时,液
 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