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溶解度(第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溶解度数据的处理方法。2.了解什么是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曲线的画法。3.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用途。4.通过对溶解度数据处理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处理化学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导入新知1.回顾:(1)什么叫溶解性?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2)什么叫溶解度?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什么关系?(3)固体物质溶解度包含哪几大要素?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是什么含义?(4)气体物质溶解度包含哪几大要素?气体物质溶解性受哪些外因影响?2.引入我们知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处理,展示表9-1,除了用表格的方法处理这引起数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二、自主学习,发现疑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6-38有关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本节课的内容:1.什么是溶解度曲线?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2.根据溶解度曲线我们可知道固体物质的溶解随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3.从溶解度曲线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有哪些用途?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探究活动一1.引导学生以表9-1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在图9-11中建立坐标系,画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2.引导学生完成P37 3讨论中的(3),并总结:表格记录溶解度数据比较准确,但数据不连续,而溶解度曲线中溶解度数据连续,但不准确,因此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3.展示图9-13和图9-13说明同一坐标系中可以绘制多条溶解度曲线。探究活动二1.引导学生观察图9-13和图9-13中多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分析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2.归纳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3.讨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为什么要独立绘制一个坐标系中?反映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有什么特点?4.引导总结:氢氧化钙溶解度的两个特点:①微溶;②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探究活动三1.讨论: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2.引导总结:(1)能知道相关固体物质在温度范围内任意温度下的溶解度;(2)了解相关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①“撇”得越陡,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越快;②“横”得越平,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越小;③“捺”得越陡,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减小越快。3.提出问题:这些信息有什么用途呢?4.学生完成P36探究中的3,将数据填入表格。5.若查出了某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我们就可以比较它们溶解度的大小,在图9-12中以20℃氯化钠和硝酸钠为例,了解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方法。6.以图9-2中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动画展示它们由80℃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的情况。7.讨论:(1)溶解度有什么特点的物质适合用降温结晶?(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何结晶呢?(提示:海水晒盐的原理。)(3)溶解度随温度减小比较大的又该如何结晶?8.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溶解度曲线“撇”得越陡,越适合用降温结晶;“横”得越平,越适合用蒸发结晶;“捺”得越陡,越适合用升温结晶。9.以图9-2中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动画展示将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在80℃配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的情况,讨论:(1)得到的硝酸钾晶体是否还含有氯化钠?(2)溶解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的物质含有少量溶解度具有什么特点的杂质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加以提纯?(3)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很小的物质中含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比较大的杂该怎样提纯?(4)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减小较大的物质中含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杂该怎样提纯?10.总结、介绍物质提纯方法的选择方法:适合用什么方法结晶,就适合用什么方法提纯。11.归纳溶解度曲线的用途:(1)查某固体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2)比较同一温度或同一温度段不同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3)了解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4)选择物质结晶的方法;(5)选择物质提纯的方法。四、展示归纳,点拨提升1.引导归纳2.讨论点拨在溶解度曲线中,点、线、面分别是什么含义?引导归纳: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均表示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且为饱和溶液;交点表示某温度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面:溶解度曲线上方所有点形成的面表示的是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完的溶质;溶解度曲线下方所有点形成的面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五、目标检测,检查效果1.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2)60℃时,在200 g水中加入120 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①所得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 和”)溶液;②将上述溶液降温至30℃,可析出硝酸钾晶体 。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t3℃时A的溶解度为 。(2)P点的含义是 。(3)N点为A的 溶液,可通过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 方法。(6)从B溶液混有少量的A,适宜采用 方法提纯。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