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6张PPT)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或者诗人自身形象、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意境、画面)事物形象常见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8.爱恨情长的形象。①分析诗中景物描写、社会环境。②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他人形象自我形象答题步骤:①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②结合诗句分点说明概括。③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指出作者抒发的感情)。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1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2 抓人物心理:“关河梦断”、“心在天山”。抓人物神态:“鬓先秋”、“泪空流” 。抓人物动作:“觅封侯”、“戍梁州”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懑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例2:咏物——咏自己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例:3:咏他人——咏自己分析下面这首诗的人物形象。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参考答案】(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步骤3)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课堂小结·鉴赏方法】(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访隐者宋 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位独酌佳酿、避世脱俗的“隐者”形象。通过对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打扫的隐居生活的描写,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地情怀。练习二:阅读下面的宋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答案: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如何分析景物形象①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点。②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③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答题模式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1)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诗歌图景(时间、地点、景物特征);(孤寂冷清、恬静幽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朦胧迷离等);(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析作者借以阐释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观点 。景物形象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观魏博何相公猎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答题步骤:总说(时间、地点、景物特点)+分说(结合诗句分析)+作用答案: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了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这是一首热爱田园生活的颂歌,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的思想感情。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和感情等。②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故乡明月 —— 思乡念亲情松风山月 —— 隐逸淡泊情 寒林残月 —— 忧愁苦闷情中秋圆月——相思思人情双燕单飞——闺怨思妇情 长亭折柳——友人惜别情江湖扁舟——羁旅漂泊情烟柳断肠、残烛啼鹃——悲欢离合情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对世事沧桑的感叹空城落花,物是人非——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常见“物象”固定涵义1 冰雪晶莹——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2 月——思亲念家怀国、离愁别绪3 柳、折柳(曲)——送别离情4 草木繁盛,衰败荒凉——盛衰兴亡5 菊花——坚贞高洁6 梅花——傲霜斗雪,坚贞高洁7 松——坚贞高洁,顽强不屈8 梧桐、夜雨——凄凉悲伤9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10 鹧鸪鸟——离愁别绪11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12 蝉——栖高饮露、品行高洁13 寒蝉——叫声凄切、离思愁绪14 猿啼——哀鸣婉转、凄凉悲愁15 南浦、长亭——离别之所(离情别绪)16 芳草——离别与离恨17 芭蕉——凄凉之音(孤独忧愁、离情别绪)18 流水——愁丝愁绪(离愁)事物形象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思路:①写的是什么物象?②最能体现其处境的词语是什么?最能体现它品行的词语是哪些?③指出物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的杏花形象。 杏花临水而开,花影妖娆,占尽春光,芳魂无玷。 本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杏花这一形象的描写,表现了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坚贞自守、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的节操,抒发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分析这首词塑造了什么形象。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孤独寂寞、傲然不屈、芳香永存的梅花形象。 梅花寂寞无主,黄昏独愁,在风雨中凋零,被践踏碾为尘土,但是芳香如故。 作者以梅自喻,抒发了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独自为国事忧愁,遭受谗毁,仍主张抗金,坚贞不屈的思想感情。《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学目标一、炼字类二、赏句型三、分析语言风格一、炼字类1、提问方式 (1)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好在哪里? (3)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一、炼字类2、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的特殊之处,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在写景或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何作用; (3)明确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效果。一、炼字类3、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一、炼字类例1、(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钓 船 归贺 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题目: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题目: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一、炼字类3、答题套路解答此类试题: (1)抓动词。 (2)抓形容词。 (3)抓数量词。 (4)抓表颜色的词。 二、赏句型1、提问方式 (1)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3)前人认为某一句在诗中最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看法。二、赏句型2、答题步骤 (1)对该句进行分析,注意层次及手法。 (2)根据该诗句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作用。 (3)点出其对表达主题和情感所起的作用。二、赏句型3、答题套路 这句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在结构上起到了( )的作用,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二、赏句型例2、(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初见嵩山张 耒【注】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题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题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三、分析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三、分析语言风格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三、分析语言风格 2、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 (2)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分析语言风格 3、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现了作者( )的情感。三、分析语言风格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题剑阁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三、分析语言风格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题剑阁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题目: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请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 该词风格豪迈而沉郁。上片写怀念沦陷的中原;痛心于惨烈的战争使百姓陷入苦难;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下片借写青梅、流泉责怪自己背约,既委婉表达思家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又烘托出殷切的报国之意。全词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因此,该词与辛弃疾词风格、主旨相近。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子 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1)“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最爱东山睛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鹜。(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2)(示例)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快乐。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葛 溪 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1)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 眠唐 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余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手法)生活—对于同一东西,不同的处理方式语文文—段—句—词—字表达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炼字修辞表现手法结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技巧——炼字炼字题怎么问?1、诗歌颈联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歌分析。2、你认为诗歌颔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与字有关的题炼字题考什么?常炼哪些字?1、动词——僧敲月下门VS僧推月下门2、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副词——春风又/自绿江南岸4、拟声词——大弦嘈嘈如急雨5、颜色词——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6、数词——前村深雪里,昨夜数/一只开7、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炼字题答什么?一、点:文中 字用的极好,(本来意思是)在诗中意思是 ,是啥词活用啥词二、析:运用 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突出强调了文中 特点,(翻译:注意侧重点:人的形象/物的形象/事的记叙/景的意境)三、评:思想感情/揭示道理真题演练内宴奉诏作曹 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观点一:①“健”和“明”用得好。在文中是指曹翰将军的手臂依旧强健,眼睛依旧敏锐的意思;②写出了曹翰将军身体依旧强健,嫌弓太软,眼睛依旧明亮,依旧能辨别出来敌人的阵法,形象地写出了曹翰将军宝刀未老,依旧身强体壮、耳聪目明,可以随时上场杀敌的形象;③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的壮志豪情。观点二:①“弱”和“昏”用得好。弱是虚弱,昏是昏花,在文中是指曹翰将军已经年老体衰,手臂不如之前强健,眼睛变得昏花,但是依旧嫌弓力太软,依旧能识得敌军的战阵;②运用反衬的手法,更形象地写出了曹翰将军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③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表达技巧——修辞修辞题怎么问?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第几句。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4、如何理解诗歌“……”这句话?(炼句题)5、诗歌运用xx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修辞题考什么?炼句——一般不会直接问修辞或直接指出修辞手法,而是需要自己判断诗句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修辞题答什么?一、点:本诗运用 修辞手法+解释手法二、析:分析效果三、评:表达xx情感/揭示xx道理常考修辞大全比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互喻比拟——拟人+拟物形象生动借代以部分代整体——孤帆远影碧空尽以特征代本体——巾帼不让须眉以专名代泛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具体代抽象——无丝竹之乱耳象征 VS 借代联系是人赋予的——鸽子象征和平双关——委婉含蓄,意蕴丰富,余味深长用典——化用诗句/引用典故事件——引经据典,增强文采通感——活泼新奇,身临其境排比——加强语势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突出强调对偶—对仗:整齐简洁,朗朗上口互文—文句简洁,前后补充顶针—匠心独运,妙趣横生回文修辞是什么?修辞是修饰一个整体真题演练定风波·红梅苏轼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注:好睡:贪睡,指梅花花苞周期长,久不开放;诗老:指北宋诗人石延年。结合诗句赏析这首词运用的修辞手法。参考答案①“好睡慵开莫厌迟”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以人的情感,“好睡”是贪睡的意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花花苞周期漫长,久不开放的特性,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②“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句用了比喻手法,“闲心”“瑶肌”以美人喻花,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事态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它的颜色好似美人酒后无端泛起的红晕,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的高贵不愿随流言,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③“更看绿叶与青枝”运用对比手法,将梅花与桃花杏花比较,说明红梅与桃杏的不同,不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更在于红梅傲然挺立的性格,表达作者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现手法题怎么问?表现手法题一般不会单独出题,经常在赏析诗歌和句子时和其他手法一起考,重点在于要能辨认出是否使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是什么?修辞修饰一个整体表现手法两个东西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表现手法怎么答?一、点:本诗运用 表现手法+解释手法二、析:分析效果三、评:表达xx情感/揭示xx道理表现手法有哪些?学会辨认!烘托衬托对比联想绿叶红花使xx的特点更加突出、鲜明突出强调了xx和xx的差别加强了xx和xx之间的联系从而…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动静动静结合使xx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突出了xx的xx特点把xx写活了,增强画面感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景——情情——景——委婉含蓄使客观景物涂抹强烈的xx色彩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情和景之间的衬托关系衬托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明暗以明衬暗以暗衬明星斗阑干分外明鸦矫荒寒影对翻虚实虚实结合巧妙交织,亦幻亦真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形成对比,印象深刻表达技巧——结构手法结构手法——开头、中间、结尾、线索、角度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开头(开宗明义,直说)(没直说)吸引读者,直入主题。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层层深入中间埋伏笔/做铺垫——脉络清晰,前后呼应(很少,实在找不到其他,看是否与结尾呼应)承上启下语意连贯,结构严谨舒缓节奏,错落有致写景+写情单写情/写景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结尾(直说)(没直说)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线索——贯穿全诗,凝聚情感(在有些诗歌中称为“诗眼”)(每句都写的东西)角度—远近高低—层次鲜明,画面感强连续写景,围绕写景,切入角度不同表达技巧——描写手法描写手法有哪些?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描:一个东西反复写白描:同一东西,只写一次人物——外语动心神景物——视听嗅味触意(《洛神赋》)(《夜雪》)渲染正:渲染了怎样的环境侧:烘托出某物的xx特点渲染和烘托是一对不直接写都算侧面正侧结合形象生动,细致入微质朴简练,真切深刻点面结合表达技巧——抒情手法抒情手法——直接+间接直接抒情鲜明地表达了xx的思想情感,引起读者强烈共鸣。我爱你有几分间接抒情月亮代表我的心人事物景理通过写别人想自己写自己想别人——对面落笔借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议论抒情委婉含蓄,发人深思高考最前沿01精准解题+示范02效果验收+提升03诗歌思想情感的载体C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