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题 新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执教者 XXX
解读理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的内容。本框所述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与第一框所述的“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是理论(工具)——辨识——行动,逐层递进、前后呼应的逻辑关系。这一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目。第一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阐述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目“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阐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植根孕育于中华文化。第二目是第一目内容的深化与聚焦。
解读学生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高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陌生;国家大力提倡弘扬民族精神,进行文化建设,学生在这一氛围中对民族精神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个热点话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同时对于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在讲授本框题时,教师需要运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内容讲透、讲清楚。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本框题,认知和处理现实生活中有关文化传承和发展、弘扬民族精神的正确态度和做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
解 读 教 材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明确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阐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科学精神 科学把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阐述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懂得这些民族精神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作用,地强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明确在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公共参与 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学资源 教材资源、网络资源、课堂生成资源。
教学重点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其地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
教学难点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其地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
解 读 方 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分组学习。 教师:精心备课,熟悉教材,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总结反思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创设情境 启发思维 总议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议题一:品味经典节目 探究与分享: 《经典咏流传》何以成为“顶流网红”? 作为央视的又一清流之作,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节目播出仅三天,豆瓣评分高达9.3,72%的人给了5星好评,首播当天就力压其他各大一线卫视流量齐全的春晚。“和歌以诗”,将传统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不论是选题立意还是宣传意义,《经典咏流传》都属上乘。 放映视频《经典咏流传》节选,组织活动议一议:《经典咏流传》何以成为“顶流网红”? 利用板书记录同学们回答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学生观看视频,表达观点。 感悟文化,体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作用。
自学感知 诱导思维 议题二:挖掘文化传承 央视出品的《经典咏流传》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坚守自己的艺术品质和文化立场,将经典诗词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让观众重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更是在文化传递和音乐创新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使人在满屏喧嚣浮躁的泛娱乐化包围中寻得一处独有的静谧。 “《经典咏流传》成为‘顶流网红’”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及提炼、归纳分析《经典咏流传》节目“火出圈”的背后,所承载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意义和启示。 结合课本P97以及所学知识,自主思考5分钟,举手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意义,知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做法。
活动探究 合作辨思 议题三:致敬民族英雄,感悟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英雄辈出。我们常常仰望那些光芒四射的英雄,惊叹于他们的伟大成就。“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点出《经典咏流传》的致敬英雄栏目,与上一个议题进行衔接。 播放视频,让学生谈谈视频观后感。并引导学生思考:英雄们的背后,都体现着什么样的精神呢?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精神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特质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间3分钟,形成统一意见,小组代表发言。 以小组为单位对“英雄们”进行评价,深挖英雄们背后的精神内涵,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阐释人生价值。
学以致用 训练反思 议题四: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写新的历史,迎来新的辉煌,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凝聚起磅礴之力。 展示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奋斗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98-99,思考:不同时期民族精神有着不一样的体现,都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间8分钟,形成统一意见,小组代表发言。 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时代特征、地位作用及其丰富和发展。
知行合一 践行拓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和智慧,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新征程,赓续伟大民族精神,坚定信念信心、奋力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在学习与生活中学会运用。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够结合历届时代楷模开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历程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与作用,知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增强学生在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感,科学把握弘扬民族精神的方式,积极参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