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2)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2、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从岩石到土壤(阅读教材P132~133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地球外层的地壳最初主要是由 组成的,没有土壤。2、岩石变成土壤,首先要经过 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 。3、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1) 的剧烈变化:炎热的太阳曝晒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可能导致岩石爆裂。(2) 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若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 ,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一些盐类物质的 和 也能起到相似作用。(3)一些 也可以促使岩石风化,如石灰岩会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蚀,一些石灰岩洞中的 和石笋就是这样形成的。(4)各种 也能促进岩石的风化,如植物的根生长在岩缝中,可以促使岩石开裂;地衣和蕨类覆盖在岩石表面,它们分泌的物质也可以促使岩石 。4、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细碎的 ,还要经历 的演变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其中离不开多种 的共同作用。各种生物的活动加速了 在地表的积累,最终促使土壤形成。5、岩石是在长期的 和 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 和 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6、土壤的形成十分 ,直到今天,这个过程仍在不断地继续着。二、例题讲解例题1、“滴水穿石。”有关这个成语,在科学上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岩石在水力冲击下可以变成小碎块B. 地表矿物质都是在水力作用下由岩石风化形成的C. 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的冲击下形成的D. 土壤中的腐殖质是水流作用下埋入地里的矿物质中形成的例题2、要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A.空气 B.水 C.腐殖质 D.矿物质例题3、下列有关岩石风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水穿石”说明岩石在水力冲击下可以风化变成小碎块B.风化作用能使岩石直接变为土壤C.地壳表面的矿物质颗粒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D.温度、雨水和生物都会促使岩石的风化例题4、影响土壤形成的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地形 B.生物 C.气候 D.成土母质例题5、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原因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D.岩石热胀冷缩等物理现象变化变成了土壤例题6、如图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示意图,其中岩石风化最强烈的地区是( )A. 乙 B. 甲 C. 丁 D. 丙INCLUDEPICTURE "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88KX-313.TIF" \* MERGEFORMAT (例题6图)三、随堂练习:1、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地球上一开始就有土壤B. 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会使岩石变为土壤C. 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D. 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破裂,最终形成土壤2、小宇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 )A. 水的比热容较大 B. 岩石的密度较大 C. 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 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3、下列各种因素中,不能使岩石风化的是( )A.风和冰 B.流水 C.热胀冷缩 D.高等动物4、地衣分泌的酸可侵蚀岩石,植物的生长也会对岩石碎裂起一定的作用,这属于岩石风化中的( )A.物理因素 B.化学因素 C.生物因素 D.人为因素5、生物遗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A. 涵养水源 B. 增加有机质的积累 C. 加速岩石风化 D. 增加空气比例6、在土壤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标志着成熟土壤最终形成的是( )A. 最低等生物出现 B. 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C. 森林和草地出现 D. 低等动物的出现7、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D.岩石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变成了土壤8、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土地资源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人类的命根子,而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护好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1)除草可以除去和庄稼争夺生存条件的杂草以保证粮食产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种,“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 。(2)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请写出水土流失的两个危害: 、 。(4)请你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至少两个建议: ; (合理均可)。(5)保护土地资源不光是在保护农牧业,也是在保护很多动物的家园。在土壤里还生活着很多动物,如 和 。四、课后巩固:1、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岩石的风化 ②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③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 ④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等植物出现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①④2、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 B.增加有机质的积累 C.加速岩石风化 D.增加空气比例3、王敏同学将盛满水,盖紧瓶盖的玻璃瓶放到冰箱的冷冻室内,放置一天后发现水结成了冰,而玻璃瓶已破裂。这一过程与自然界哪一现象的原理是一致的( )A. 水流冲击岸边的岩石,岩石向内凹陷 B. 冷水浇到高温岩石表面,岩石破裂C. 冬天,雨水结冰使岩石碎裂 D. 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岩石溶解成溶洞4、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最终被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因为( )A.土壤氧气氧化的结果 B.被小动物当做食物 C.微生物分解 D.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5、在探究土壤干湿度对蚯蚓生活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设计错误的是( )A.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相同的蚯蚓10条 B.甲、乙两容器都放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C.甲容器放入湿润土壤、乙容器放入干燥土壤 D.甲、乙两容器均用不透气的保鲜膜来封口6、在寒冷的东北三省,岩石形成黑土的主要风化因素是( )A.风吹 B.动物的活动 C.结冰和融化 D.流水7、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⑥①③⑤ C. ①③⑤②④⑥ D. ③⑤⑥④②①8、土壤中有蚯蚓和其他小动物,它们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的原因是( )A. 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 B. 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C. 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 D. 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9、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 化学变化 C. 缓慢氧化 D. 物理变化 10、下面是土壤形成过程简式: 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其中,“微生物、低等生物的作用;风化;高等植物的生长”分别代表A、B、C三者的内容,请根据以上简式,写出字母代表的内容:A. ;B. ;C. 。11、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括 和 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 、 、各种 的共同作用。土壤中的有机物是靠 的遗体、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而逐步形成的。12、目前,枯枝落叶成为城市的常见垃圾。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柯做了一个关于落叶分解的实验,他选用悬铃木落叶为实验样本,将落叶剪成3 cm×3 cm大小,分装在四个2.5 L无盖的可乐瓶中。实验所用的土壤都是校园绿化用土,实验过程保持10~15 ℃的温度,间隔10天往1~3号瓶中各加水100 mL。2个月后将瓶中样本倒出,拣出所有直径大于0.5 cm的枯叶,洗净晾干后称重,结果见下表。2·1·c·n·j·y【来源:21·世纪·教育·网】编号 样本内容 2个月后落叶质量/g 落叶外观1 1500 g土壤+80 g落叶+300 g鸽粪 21.5 大部分黑色,叶片薄,易碎2 1500 g土壤+80 g落叶+300 g豆渣 27.2 大部分黑色,叶片薄,易碎3 1500 g土壤+80 g落叶 41.2 大部分枯黄色,有一定韧性4 80 g落叶 63.8 枯黄色,坚韧(1)从实验结果看,______号瓶落叶分解最快。(2)你认为鸽粪、豆渣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予以解释: 。(3)请你简单分析4号瓶落叶质量减小的原因: 。13、为研究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某人设计了四个不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各装置中地下部分都处于相同的盆中,地上部分处于相同的透明的封闭容器中。(1)为了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应比较装置____________ (选填装置编号)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2)以装置①、装置④来进行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是_______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请说明具体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装置①③来进行对照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植物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这里的养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1、岩石 2、风化 矿物质颗粒3、(1) 温度 (2) 雨水 加宽 结晶 潮解 (3) 化学物质 钟乳石 (4) 生物 风化4、矿物质颗粒 漫长 生物 有机物5、冷热交替 生物 生物 气候 6、 缓慢二、例题讲解:例题1、A解析:滴水穿石是指在流水作用过程中,利用本身的动能不断地对岩石进行打磨侵蚀,最终导致岩石破碎变成小碎块。例题2、D解析:月球上没有水、空气、没有生物的存在,故不存在腐殖质,而空气、水、腐殖质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改造月球土壤时应提供,月壤中存在较多的岩石,即存在矿物质,D符合题意。例题3、B解析:A.“滴水穿石”说明岩石在水力冲击下被打磨侵蚀可以风化变成小碎块,正确;B.风化作用能使岩石变成碎块,而不是直接变为土壤,不正确;C.地壳表面的矿物质颗粒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正确;D.温度(热胀冷缩作用)、雨水(冲刷侵蚀作用)和生物(侵蚀作用)都会促使岩石的风化,正确。例题4、B解析:生物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通过生物的循环,才能把大量的太阳能纳入成土过程,才能使分散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多种养分物质聚集于土壤之中,才能使土壤具有肥力并使之不断更新.因此,成土过程实质上就是母质在一定条件下为生物不断改造的过程.没有生物的作用便没有土壤的形成。例题5、D解析:A.地球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岩石,而岩石转化为土壤必须经过风化变成较小的颗粒才有可能形成土壤;故A正确;B.生物活动能够让岩石变成石块、沙砾等,通过生物的分解作用还能为土壤提供腐殖质;故B正确;C.岩石风化是岩石形成土壤的开始,真正成为土壤还需要漫长的过程;故C正确;D.土壤的形成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综合作用形成的;故D错误。例题6、C解析:由图可知,甲的风化岩石层较薄,乙处几乎无风化,丁处岩石风化层最厚。丁处降水量及年均温度最高,降水及温度变化均有利于岩石的风化。三、随堂练习:1、A 2、D 3、D 4、C 5、B 6、C7、D 8、(1)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2)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3)土地沙莫化;耕地面积逐年减少(4)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均可)(5)蚯蚓 蚂蚁(合理均可)四、课后巩固:1、C 2、B 3、C 4、C 5、D 6、C7、B 8、D 9、A10、A. 风化 ; B. 微生物、低等生物的作用; C. 高等植物的生长。11、岩石从大到小;有机物;外力;冷热交替;生物;植物和动物12、(1)1 (2)提供土壤生物营养物质,加快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加快落叶的分解 (3)失去水分13、(1)①② (2)不合理 地上环境没有提供独立的、相同的生长空间(3)甲、乙两种植物地上部分是否会争夺空气中的资源 (4)水分和无机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