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追求智慧的学问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追求智慧的学问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1.1追求智慧的学问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哲学的含义;
2.哲学的产生;
3.哲学与时代精神;
4.哲学的作用;
5.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树立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2.科学精神:思考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体会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3.公共参与: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学习,坚持以哲学为指导,追求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教学难点: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灵智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刺割破了双脚;手也受伤了,血流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嘶哑 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灵智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 ”青年说:“这包袱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被伤害后的怨恨,每一次被误解时的气愤,每一次被指责后的烦恼 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记得包袱里的东西,以后好加倍地回还给那些伤害我的人。靠了它,我才有勇气走到您这里来。”于是,灵智大师带着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的动吗 ” “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放下背上的包袱吧,孩子,生命不能负重太多,否则就算你看遍天下美景,你也不会感到快乐和满足!”青年觉得老者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他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现自己的步伐轻松很多,心情也愉悦很多。
思考:上面故事给你什么启示?什么是哲学?哲学有什么用?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追求智慧的学问
议题一:哲学的起源
议学情境(展示材料):
黑格尔: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
马克思:哲学不是叫人信仰它的结论,而是要你思考。
海德格尔:哲学这个词告诉我们,哲学是某种决定着希腊人的生存的东西.不止于此--哲学也是决定着我们西方--欧洲历史的最内在的基本特征。
罗素: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胡军(当今北大教授):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或智慧。
议学任务:你认为哲学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议学情境:
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接下来,我们在思辨与追问中感受哲学的美妙。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哲学是如何产生的?
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哲学的作用:哲学并不是高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拓展:哲学与时代精神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变化发展的。哲学有正误之分,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议题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议学情境:下列哪些是世界观?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小明今天去食堂吃了鸡腿,觉得很好吃。
上帝创造了一切。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了危害。
议学任务:上面哪些是世界观?什么是世界观?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提醒: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②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③研究的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不是具体的,个别的)。
议学情境:
思考: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人人都能说出一些具有哲理的话,但这些哲理是哲学吗?
教师总结:因为哲学与一般人的世界观不同。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的
论证,而哲学则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展示材料:
有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秀才第二天赶紧找了个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叹气道:“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看见了感到非常奇怪,就问他:“不是明天才考试吗,怎么今天你就要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我倒觉得,这次你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说明这次你有备无患吗?”
思考:人的思想观念与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过渡: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和我们平时所学的物理学、化学、经济学一样么?若不一样,区别在哪里?它们之间是否毫无联系?
议题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议学情境:“大学专业知多少”,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想考的专业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展示材料:
材料一: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以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如何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等到这种已经接受了的观点被推翻以后,又会有一种意想不到和完全新的发展,它又成为一个新的哲学观点的源泉。”
材料二: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晚年的牛顿,在寻找行星绕日运动的初始切线力时,屈从于神学,把太阳系运动的原因归到上帝的“第一推动力”上,从而走向了唯心主义,在科学的道路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议学任务: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就可能偏离正确方向,走弯路,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就要先改变观念。这是因为( )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影响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世界观具有相对独立性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影响行动的结果
2.量子力学提供了认知微观世界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框架,奠定了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理论基础,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奠基者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者。对于哲学家而言,量子理论开辟了思想的新领域,孕育和促进了“量子科学哲学”的兴起。这表明(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量子力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量子力学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D.哲学能直接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
3.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特别指出,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学术任务要求。这是因为( )
①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哲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把握特定时代脉搏
③真正的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与哲学智慧相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永远抱一颗谦卑的心,才能让自己更加完善。人生没有完美,只有完善;岁月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尽善尽美。从中我们能感悟到( )
①认识人生,走好人生道路需要哲学智慧
②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总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③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实践,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D 2.B 3.D 4.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