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受力分析与连接体问题一、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先来回顾一下各种常见力的特点。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只要研究的对象是实际物体,重力就肯定存在。 弹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弹力,但接触不一定有弹力,只有当接触处存在弹性形变时,弹力才会出现。 摩擦力:弹力存在是摩擦力存在的前提,因此摩擦力的分析应该放在弹力之后。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间若有相对滑动,则它们之间会出现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间若有相对滑动的趋势,则它们间会出现静摩擦力。 如果研究的物体处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中,如周围有某种液(气)体、电场或者磁场,那么还要分析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阻力、电场力或磁场力等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将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归纳为: 重力肯定有; 弹力看四周,形变就存在,不形变则没有; 分析摩擦力,看看运动否?趋势也可以; 复杂环境中,不忘电磁浮。 但要注意,这几句话中的“形变”指“弹性形变”,“运动”指“相对运动”。为了方便记忆,甚至可以将上述几句话进一步精简为二十字的口诀:重力肯定有,弹力看四周, 分析摩擦力, 不忘电磁浮。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原则 初步分析之后,如果能对照受力分析的基本原则换个角度检查一下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两个基本原则依次为:(1)每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2)受力情况必须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吻合。 例:有人认为“物体以某一初速冲上光滑的斜面后,物体在上滑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冲力作用,在下滑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作用。”三、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接参与运动的系统称为连接体.。它们一般具有相同(或相同大小)的加速度。2.整体法:把几个物体视作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系统外力,不分析系统内力)隔离法:把系统内的单独一个作为研究对象。3.方法选取:(无绝对界限,灵活运用)一般来说:① 求外力,先隔离再整体; 求内力,先整体再隔离② 当各部分加速度相同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当各部分加速度不同时, 优先考虑“隔离法”.③ 若是连接体或平衡问题(加速度相等),一般先用整体法再用隔离法四、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与倾斜的天花板垂直,一带正电的物体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天花板与物体间的弹力一定不为零 B.天花板对物体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物体受到天花板的摩擦力随电场强度E的增大而增大D.逐渐增大电场强度E的过程中,物体将始终保持静止2、如图所示,木块A质量为1kg,木块B质量为2kg,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之间最大静摩擦力为5N,B与地面之间摩擦系数为0.1,今用水平力F作用于A,保持AB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不超过 N。()3.如图2-1,质量为2 m的物块A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量为m的物块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已知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B做加速运动,A对B的作用力为4.如图所示,用轻质绝缘细线把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悬挂起来.今将该系统移至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向的匀强电场中,达到平衡时,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5.在场强为E,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电荷量分别为+2q和-q,两小球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相连,另用绝缘细线系住带正电的小球悬挂于O点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细绳对悬点O的作用力大小为 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结,置于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小球1和小球2均带正电,电量分别为q1和q2(q1>q2)。将细线拉直并使之与电场方向平行,如图所示。若将两小球同时从静止状态释放,则释放后细线中的张力T为(不计重力及两小球间的库仑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