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青春有格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青春有格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青春有格》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的第二框,即第一单元的最后一框内容,也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探索青春的意义和价值,激励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去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有所了解,在学习了《青春飞扬》后,学生开始规划自己的青春,并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在此基础上,本课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引导学生分辨是非,把握青春,鼓励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证明青春的自我,把握青春活力的一面,克服偏激的一面,真正发挥青春的优势。同时,本课强调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领和精神关怀,帮助他们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元的价值观念,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坚守道德底线,增强法治观念,使自己的青春无悔。
2.学情分析 青春期的青少年,年少气盛,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儿,促使他们渴望在生活中获得力量感、胜任感和成就感。如果青春的能量无法得到很好的释放或转化,他们就有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可以从身体、心理、交往、思维等方面认识青春,对青春时期的自己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但是,当前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是非模糊、善恶不明、价值虚无等问题,青少年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在价值观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无所适从的感受。因此,需要教师去引领学生探索青春,用积极的行动释放青春的力量。
3.目标确定 1.通过小组交流,认识到生活中“耻”的行为,培养廉耻之心,懂得荣辱之分,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通过教学情境,直面现实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省、自查、自律,反思自己的不足,抵御不良诱惑,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3.通过情感体验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做好青春的选择,过好的青春的生活,提高青春的价值,为青春保驾护航,达到青春的激情与青春的“有格”的统一。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学习活动设计 整节课基本上采取话题式教学的方法,通过“哪些是可耻的行为”—“你有没有做到行己有耻”—“你的榜样”三个主要话题,穿插视频和情景,从“行己有耻”过渡到“止于至善”,最后,设置了一个“现在,未来的我”活动,基于“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巧设话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一个个话题的讨论当中,深化学生的认知。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请一位同学在田字格内书写“青春有格”四个字。 2.提问:田字格在写字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积极参与课堂。【设计意图】 通过写字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将话题引导“田字格”的作用上,以田字格做隐喻,揭示做人如练字,都需要规范,引出青春也有不可逾越的底线。环节一:行己有耻,使于四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过渡语:关于我们需要坚守的底线,古代圣贤们为大家提供了一点线索。 展示:“行己有耻”,并进行解释 【话题一】:同学们,在学校、社会中哪些事情是你认为可耻的?并说明理由。 展示:四幅漫画,并提问“漫画中的主人公有没有做到行己有耻?” 提问:若你是旁观者,该怎么做? 过渡语: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把自己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披露无遗。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仍隐隐作痛。 【话题二】:我们在生活中或许也有意无意地做过错事,回忆起来是什么感受 展开讨论,并进行回答。 积极回答。 思考并回答,认识到行己有耻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自制力;树立底线意识等。 本话题需要学生鼓起勇气,因此在课前就将话题布置下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设计意图】 寻找生活中可耻的事情,并通过交流与讨论达成共识: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用规则、规范守护青春,不能逾越青春底线,行己有耻,用积极的价值观引导生活。环节二:修身为本,止于至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过渡语:有了几位同学做榜样,相信其他同学也不断不断修身正己,完善自我。关于修身正己,曾子在《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是至善呢? 《论语》则提供了到达至善的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什么是“贤”呢?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榜样。 播放视频:《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 【话题三】:你的榜样是谁,他给了你什么影响? 总结:榜样是我们精神的引领者,同时,又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让我们反省、省察自己,这便是自省的过程。(引出关键词:自省) 过渡语:为了缩小和榜样间的差距,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下面,我们进入两个情景,如果你是小丁,会怎么做? 总结:在没有外在监督情况下的自律,便是慎独。(引出关键词:慎独) 思考并回答。 回答。 认真观看。 分享交流自己的榜样,畅谈榜样带给自己的影响。 回答。【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分享榜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活中的正能量。 2.通过两个小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慎独的内涵,将慎独融合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使学生将慎独内化于心。环节三:现在,未来的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请学生为未来的自己写一段话,并放入时空胶囊。 结束语:最后,祝同学们的青春都能像那天空中的雄鹰,展翅飞翔!为自己写封信。【设计意图】 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升华,也是对至善的领悟与现实追求。通过现在——未来的时间穿梭,纪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6.板书设计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为了让自己的青春更有“格调”,列出未来生活中“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具体做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因为在课上的话题讨论中已经做了交流,这就是水到渠成的总结工作,所以大概仅需15分钟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和递交。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主要以话题式的方法进行学习,话题与学生息息相关,在话题式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发学生资源。教学设计基于学为中心,指向真实生活问题解决,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一步步进入情境。教学中注重的是有效建立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并直接指向生活问题的解决。
教学反思与改进 1.话题的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开展话题式学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话题式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断会有新的话题产生。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话题,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畅所欲言。 2.本课内容中含有较多的国学内容,而学生在此方面的知识可能有所欠缺,在对中国古诗词的解释上需要老师下功夫。 3.有的话题在课上让学生在现场想难度偏大,思考时间比较长,这样的话题可以在课前布置,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上课发言更加积极,环节衔接也更加紧凑,有利于保证课堂的有效顺利进行。
10.学习评价设计 (一)练习评价 1.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其中,“羞恶之心”告诉我们( ) A.闻过即改,知耻后勇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D.见贤思齐,止于至善 2.孔子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下列行为中做到“行己有耻”的是( ) A.上课时给同学讲故事听,影响课堂纪律 B.拿别人的缺点、缺陷、姓名等开玩笑 C.喜欢散播“小道”消息,专门讲同学的糗事 D.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 3.以下名言与“止于至善”要求相一致的是( ) A.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B.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C.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观察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