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凉州词唐-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qi四声,大漠)应驮白练到安西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其他商路的开辟; 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连接欧亚的通道--丝绸之路1、概念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丝绸之路名称来源以及狭义和广义的丝绸之路分别是什么?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一词来称呼历史上这条促成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路线。“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从公元前144年到公元127年联结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 1877年 李希霍芬 《中国》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用“丝绸之路”一词来称呼历史上这条促成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路线“丝绸之路”始于古代中国 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 陆上丝绸之路广义 陆海丝绸之路1833---1905丝绸之路想一想:西域指的是哪里?西域现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西域的范围一、连接欧亚的通道--丝绸之路3、兴起:张骞通西域(标志性事件)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 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联合乌孙东返伊犁河谷,遏制匈奴出发时间 BC138年-BC126 BC119年-BC115年结果 直接的外交目的并未实现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使命,但带回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信息,此后,西汉王朝又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之路。张骞的出使,第一次使中原与西域有了直接的交往。一、丝绸之路2、丝绸之路的开辟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 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联合乌孙东返伊犁河谷,遏制匈奴出发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结果 直接的外交目的并未实现意义 开通了绵延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文明的千年交流结合纲要上所学,分析张骞能开创“凿空”壮举的原因。(1)政治基础: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2)经济基础:汉代经济的繁荣。(3)军事保障:反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4)个人贡献: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中原同西域的联系。(5)各民族交往需要: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开通双方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之路“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凿,开;空,通也。”——裴駰《史记解集》思考: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一、连接欧亚的通道--丝绸之路3、兴起:张骞通西域(标志性事件)影响:政治:加强西部边疆有效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经济: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文化: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促进东西文化交流合作探究:提示:一方面,丝绸之路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已存在、但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路线,而且断断续续,不大为世人所知。因此司马迁等中国古代学者将张骞通西域视为开辟道路的创举,称其为“凿空”。另一方面,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其前后的丝绸之路交通和贸易,无论在规模、稳定性还是影响力等方面,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凿空”的提法,也有一定道理。周穆王2年西巡东归路线图“玉石之路”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的举动是“凿空”?【知识拓展】两汉时期陆上丝路走向兴盛的原因?史料一:前1世纪,罗马人从安息人那里认识了丝绸,并很快狂热地喜欢上了这种来自远东的神秘丝织品,成为丝绸在西方最大的主顾。丝绸质地优良,但制作工艺由汉朝垄断,神秘而复杂。“奥勒良曾抱怨一磅丝绸在罗马竟能卖到12英两黄金”,罗马为进口丝绸流失大量黄金。史料二:汉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达,中国是丝绸的故乡,经济也都得到了一定发展,商人活动频繁。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连通西域。史料三: 当时,一个商队并不一定要从头到尾走完这条通商之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沿途交易设想为三段进行:在最东方的是中国人,他们一直到达蒲昌海(罗布泊),也可能只到达敦煌;在最西部的是希腊人,叙利亚人和犹太人,他们从罗马帝国到叙利亚;从叙利亚到贵霜王国,甚至一直到达帕米尔一段,则是波斯人;从波斯—印度边境穿过整个西域,一直到达甘肃边境的是贵霜人。 ——[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丝绸贸易利润巨大;汉朝积极的对外政策;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丝路沿线的国际参与; 稳定的国际关系开辟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①东段(汉代开辟):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②中段(汉代开辟):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③西段(唐代开辟):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丝绸之路的发展——开辟支线发展受阻兴盛时期陆地丝路之兴衰 丝路分布根据丝绸之路的分布路线总结其概况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兴起 时间 鼎盛 时期 衰落时间 贸易商品陆上 西 汉 隋 唐 明 清 丝绸草原 蒙 元 明 清 皮毛西南 隋 唐 宋明之后 茶马海上 郑和 下西洋 明清 瓷器两汉时期兴起→隋唐时期繁荣→宋元时期海上兴盛→明清时期衰落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萎缩时间 再度兴起 衰落时期西北丝绸之路西汉 隋唐 两宋 元朝 明清隋唐时期“丝绸之路 ”达到鼎盛的原因?一、连接欧亚的通道--丝绸之路4、发展:原因:(1)国家统一,疆域广阔(2)政治稳定,国力强盛,交通发达(3)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4)政策开明(5)文化繁荣,制度先进。在地图上画出古代欧亚大陆上四条重要的“丝绸之路”路线。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北路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主要有四条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由西汉张骞所开辟……“西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刘庆柱《“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草原丝绸之路夏商时期 蒙元时期 明清 (民族迁徙)特点:全方位、多样性、复杂性作用: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路线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以北→欧洲或小亚细亚。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草原丝绸之路承担着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是历史悠久、辐射面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化线路。草原丝绸之路是青铜时代以来沟通欧亚大陆主要的商贸大动脉之一,它是集系统性、综合性、群组性于一身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庞大而又具影响力的文化线路。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草原丝绸之路夏商时期 蒙元时期 明清 (民族迁徙)西南丝绸之路 夏商时期 隋唐 宋明之后 茶叶、马匹内因:政治—民族交融,边疆巩固经济—边疆开发,经济发展文化—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增强外因:贸易、文化交流融合路线关中平原→蜀(成都平原)→横断山麓南下→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中亚、西亚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作用:国际商路,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材料 《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今阿富汗)时,见邛(今四川成都)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Yuandu,即古印度)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学识之窗: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提示:(1)计划:从蜀郡经过印度到大夏的第二条道路。(2)原因:①身毒国(古印度)物产丰富,地势气候适合生活;②距离蜀地较近;条件不是非常险恶,可以避开匈奴与天险,达到沟通西域的目的。③交通方便又无干扰。④从西南地区建立与中亚国家的(大宛大夏月氏身毒和安息)联系,扩大政治影响,彻底孤立匈奴;成都印度(身毒)思考:开辟西南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①促进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②密切了中央与西南地区的往来,有利加强中央集权。“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也属于丝绸之路)汉后来失去对滇西的控制,唐时南诏政权与唐政权的争夺战争,西南丝路趋于衰落;两宋时期,一方面失去了对西北、西南的统治,另一方面则因海运兴起,南北陆上丝路均由于受到阻断而逐渐荒废。二、欧亚大陆的其他重要商路(三)海上丝绸之路温故知新:选修二第7课 古代中国的贸易通道①路线: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②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③管理机构: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1、含义: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丝绸之路 兴起时间 繁荣时间 衰落时间 主要商品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秦汉 宋元、明清(闭关前) 鸦片战争后 瓷器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宋元、明清(闭关前)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原因:(1)元明清大一统(宋:局部统一,陆路中断,对外依靠海路)(2)政府重视、各项奖励政策及措施(3)经济重心南移(4)造船技术、航海水平更先进(5)海路安全、运载量大、成本低四通八达的古代商路壹课本53页:“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物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为什么宋代前后,陆上丝绸之路地位下降,而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思考陆上丝绸之路地位下降: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①北方战乱、政权对立、社会动荡;②经济重心南移,北方在商业贸易中的地位总体下降。①造船与航海技术发展;②政府鼓励发展海运;③世界范围内海路联系日益活跃;④海运运量大、成本相对较低。1.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三个起点城市(明州、泉州、广州)2.分别指出陆地丝绸之路在欧洲和非洲的终点城市。3.图上少了哪条丝绸之路?你能画出来吗?明州(宁波)泉州广州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图说历史作用:①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广泛联系③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历史纵横汉志商道汉志指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区,这里在古代也有一条著名的商道,亦称“香料之路”。自东方从海路远道而来的商品先运抵也门,然后用“沙漠之舟”骆驼沿汉志商道转运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再进入欧洲。商人定期组织大规模的商队,结伴而行。在鼎盛时期,商道沿途还出现了一些集市。后来,汉志商道逐渐淡出历史。汉志商道兴起时间 鼎盛时期 衰落时间 主要贸易商品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线小结西汉隋唐明清丝夏商蒙元明清夏商隋唐宋明之后(民族迁徙)茶、马秦汉宋元明清(闭关前)鸦片战争之后瓷器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技术文化交流!特点:(1)起源早,时间长,历史悠久(2)线路多,覆盖面广(3)重经济,互利互惠(4)以陆路为主转为以海路为主(5)交流内容丰富,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6)交流双方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7)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8)朝贡体制逐渐形成古代中国丝路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认识:①经济繁荣是根本,政治稳定是前提②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③互利共赢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铁器丝绸瓷器漆器中 国西方养蚕缫丝\中医药核桃良种马香料宝石玻璃苜蓿石榴葡萄胡豆胡瓜中 国西方佛教、祆教、犹太教等宗教; 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一)物质和技术交流1.西传——中国向西方传播:①丝绸: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漆器与冶铁: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③科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④瓷器:瓷器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瓷器,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⑤茶叶:茶叶也大量从海路向西销售,引发了西方的饮茶风气。材料 751年,唐玄宗派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在翻过葱岭、越过沙漠、在中亚名城怛罗斯城下与阿拉伯军队激战,唐军溃败。怛逻斯战役意外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向外传播。“四大发明”最早传出的是造纸术,而造纸术的传出与怛逻斯战役有着直接的关系。唐帝国此役战败,共计一万余唐兵成为战俘,其中包括大量会造纸的工匠。不久后外部世界的第一个造纸作坊就出现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13世纪,印刷术从西域传到欧洲;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中 国西方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丝绸、漆器、金属工具、四大发明等科技交流之路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一)物质和技术交流2、东入——西方向中国传播:①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汗血马”,引进饲草苜蓿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胡桃、胡萝卜等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西方中国葡萄棉花胡瓜胡葱胡桃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苜蓿材料 (张骞通西域后)从西方传到中国来到,就物产方面说,家畜有汗血马,植物有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十多种,这些物产的输入,给中国增加了新财富。——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宋元时期,棉花传入中国,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二)精神文化交流1、东入——向中国传播:①佛教的传入及影响:佛教在汉代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②其他宗教的传入:西亚的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欧洲的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③艺术的传入: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2、西传——向西方传播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中医药(炼丹术)等知识宗教、杂技、魔术、音乐、舞蹈等中 国西方物质和技术交流方面精神文化方面经济:促进欧亚经贸往来和物种交流,丰富物质生活科技: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社会进步文化: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中国和世界文明②丰富中华文化,奠定中国文化大国地位③在东亚形成儒家文化圈④推动欧亚大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实现古代农耕、游牧民族间的交互作用,开启了命运共同体的征程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西方的意义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结合历史上丝绸之路,你觉得今天“一带一路” 有何价值?(1)对中国: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2)对世界: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各国消除分歧,增进友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加强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四、丝路展望开通上溯先秦张骞“凿空”隋唐兴盛宋代海路交流物质交流之路技术交流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扩展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影响丝绸之路等商路不仅是商贸之路,而且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