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 3《安塞腰鼓》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册语文 3《安塞腰鼓》导学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语文
《安塞腰鼓》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能力,理解排比,反复及感叹句、短句运用的作用。
2.运用朗读法感悟用语言表现声音的艺术美,领悟生命力量的伟大。
3.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教学重点】借助朗读感悟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一、资料·助学(8分钟)
1.背景链接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
2.作者链接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3.朗读指导:本文是抒情散文,感情基础是激昂、热烈、高亢的,需要大声朗读,语速不宜快。 1-4段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28—30段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二、自学流程:(30分钟)
自学指导(一)理行文脉络(7分钟)
提示:
1.自主阅读提示和旁批部分,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一气呵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笔标出陌生字词,完成下边的字音字形。小组互助解决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亢奋( )晦暗( ) 羁绊( )
烧灼( ) 冗杂( ) 蓦然( )
震撼( )磅礴( )瞳仁( )
戛然而止( )大彻大悟 ( )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声音突然中止。
请你带着对词语理解,展开想象,用其中几个词来描绘一个场景说一句或一段话
2.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简单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3.按照表演的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部分。思考:腰鼓表演了几个精彩的场景,尝试找出文中词来概括一下。

自学指导(二)赏腰鼓风采(20分钟)
1.结合资料助学的朗读指导,自由选择喜欢的场景,激情朗读。
1—4和28—30自然段由一人读;5-8、9—12、14-16、18-21、23和25—27自由选择朗读;13,17,22,24建议由男生一起读
2.小组合作,结合课后阅读提示,体会“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重复出现,你觉得“好”体现在哪儿?(提示:可从修辞、表达方式角度自由谈感受)
例如:
1.安塞腰鼓,它粗犷、豪放、壮阔而又热烈,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的呢?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品味加点词的该如何读出情感和气势来?加横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2.思考:下边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该如何读?读出什么气势?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自学指导(三)谈腰鼓价值(5分钟)
各抒己见。反复朗读体会8、12、14、18、25-18段,抓住关键词,说说这篇文章通过腰鼓表演歌颂了什么?(主题)作者通过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了什么?
三、达标测评--妙笔生花(10分钟)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绘一个热烈场面,如战鼓、比赛、集市、演出、劳动等表演场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