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哈姆莱特》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哈姆莱特》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6《哈姆莱特》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
2.理解戏剧情节的发展,把握戏剧冲突。
3.分析哈姆莱特的艺术形象。
4.体味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形象。
二、导入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这堂课就从这一句英语开始说起。谁能把它翻译一下
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他就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一段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这不仅是忧郁王子哈姆雷特关心的问题,这也是作家莎士比亚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呢?
我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时候了解到要读懂一首诗,就要了解它的作者。这叫知人论世。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莎士比亚。
三、作者及背景
1、作者: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2、创作背景: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欧洲的封建社会正往资本主义社会过度。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时值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社会过渡时期的问题十分突出。《哈姆莱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和混乱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
四、全剧剧情
让学生根据所知复述基本剧情
明确:《哈姆雷特》描述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雷特王子。而叔父克劳迪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王子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王子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王子疯了。王子在质问母亲的时候误杀了大臣,也是自己恋人的父亲波洛涅斯。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投河自杀,引起兄长雷奥提斯心头之恨,与克劳迪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皇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报了父仇,自己亦壮烈牺牲。
说明: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人物的行动和事件。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学习戏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人物对话多,有时读完后情节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剧本出场人物提示和课前自读,说说本剧中的人物关系。
明确: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哈姆莱特和乔特鲁德虽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克劳狄斯和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二人间又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另一个家庭波洛涅斯一家同样既有自身的矛盾又与哈姆莱特一家关系错综复杂。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帮凶又是哈姆莱特挚爱的女友的父亲。奥菲利娅挚爱哈姆莱特又与父亲有骨肉亲情。雷欧提斯本是哈姆莱特朋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五、整体感知
1.节选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2.剧中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奥菲利娅(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罗森格兰兹(朝臣)
吉尔登斯吞(朝臣)
奥斯里克(宫廷大臣)
六、重点鉴赏
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A.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
明确:
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
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
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
B.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2、尖锐的矛盾冲突
“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
明确:
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3、动作化、个性化的语言
4、品评人物形象
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
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
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
聪明机智,有勇有谋,敢爱敢恨
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
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忧郁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来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
现在一般用“哈姆雷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
5、探讨: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
明确:
主观原因:
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客观原因:
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名家观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