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名师教案教学目标目标与素养1.通过“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和“智能机器人对快递物品进行分拣”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分类法的应用,掌握不同分类的方法。2.通过实验了解胶体的基本性质。3.在物质转化中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视角对典型的物质及其主要变化进行分类,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级的要求。情境与问题1.通过多媒体展示智能机器人对快递的分拣,由此引入物质的分类,进而由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导出所学内容。2.在氧化物的学习中设置一定的题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理解和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等学习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处理。重点难点重点1.物质分类的方法2.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难点1.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2.深入生活,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物质进行初步分类。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见过快递员分拣快递物品吗?你能设想快递员每天有多大的工作量吗?如果你是快递员,你将如何对这些快递物品进行分拣呢?智能机器人的分拣会减少多少人工呢[多媒体展示]智能机器人对快递物品的分拣;工人对快递物品的分拣。二、新课教学学生任务:[思考与交流]1.请尝试对你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之间的小规模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活动:[归纳与整理]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别的事物在特定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别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板书]1.化学物质的分类学生任务:[思考与交流]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其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设计意图:对初中所学的物质进行复习,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师活动[板书]树状分类法学生任务:[动手与思考]1.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B.N2C.H2OD.金刚石2.下列物质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 )A.H2OB.NaOHC.Na2OD.Na2SO4答案 1.C 2.C设计意图:及时了解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思考与交流]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中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它又属于什么盐?教师活动:[板书](2)交叉分类法[归纳与整理]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2.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学生任务:[思考与交流]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钙,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呢?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什么产物呢?CaO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设计意图:从最熟悉的物质入手,展开对分类法的应用的学习。教师活动:[板书]分类法的应用(1)基本概念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分类法的应用①树状分类法②交叉分类法学生任务:[动手与思考]已知:Mn2O7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Mn2O7+4NaOH═4NaMnO4(高锰酸钠)+2H2O请判断:从化学组成上来看,Mn2O7属于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从物质性质上来看,Mn2O7属于_____(选填“酸性”或“碱性”)氧化物。答案:金属 酸性设计意图:及时了解学生对概念定义的理解情况。[实践与探究]1.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根据物质的性质,每类化学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你的这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2.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活动:[归纳与整理]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分类方法的不足。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学生任务:[典例分析]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___(填字母)。A.交叉分类法B.树状分类法(2)以H、O、S、N、K、Ca六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在下表相应类别中。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化学式(3)从上表中选出一种酸和一种氧化物,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1)B(2)H2SO4 KOH KNO3 K2O (3)K2O+H2SO4═K2SO4+H2O(答案合理即可)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置,及时反馈学生对整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三、作业设计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D.钠盐与碳酸盐属于并列关系2.(2018淮北校级期中)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B.H2SO4、HClO、H2CO3都属于酸C.CuO、Na2O2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D.NaHCo3、CuSO4·5H2O和KMnO4都属于盐3.(2018宜昌校级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为单质、第二种为混合物、第三种为化合物的是( )A.水银、清洁的空气、烧B.食盐、双氧水、纯碱C.金刚石、胆矾、硝酸D.氧气、自来水、盐酸4.下列物质分类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C 苛性钠 醋酸 小苏打 水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A.AB.BC.CD.D答案:1.C 2.A 3.A 4.D板书设计1.化学物质的分类(1)树状分类法(2)交叉分类法2.分类法的应用(1)氧化物的概念(2)分类法的应用教学评价该案例以科技前沿——智能机器人分拣快递物品为情境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整个教学设计中,各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很自然,每一知识点后都设置了相应的思考练习,尤其是对氧化物的学习,注重了在新情境下学生解决问题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最后设置了整堂课知识点的反馈练习,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氧化物的学习为后续物质的转化中氧化物性质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过程。1/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