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到第2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到第2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试卷(到第二章)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3分)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下列做法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是(  )
A.青春期精力旺盛,经常通宵玩游戏
B.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心态
C.为保持身材,经常不吃或少吃早餐
D.遇到烦心事,闷在心里
2.(3分)如图,①②分别表示人体神经系统、生殖系统随人的年龄增长而发育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青春期神经系统开始发育
B.青春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
C.人体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是一致的
D.一般从6~8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3.(3分)小科的水稻种子萌发实验如下:选取完整、饱满的水稻种子200粒,用水浸泡24小时,再放入带有小孔的篮里并盖上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每天浇水一次。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选用饱满的水稻种子,是为了保证胚乳的结构完好
B.用水浸泡和喷淋,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水分
C.篮子放在温暖地方,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温度
D.放入带小孔的篮里,是为了让种子得到充足的空气
4.(3分)“三孩”政策全面放开后,小金的妈妈想再生一个孩子。一年多来,一直没有怀孕。经检查,原因是输卵管堵塞。输卵管堵塞造成的后果是(  )
A.不能产生卵细胞 B.精子与卵细胞不能结合
C.不能产生雌性激素 D.胚胎的发育得不到营养
5.(3分)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秋海棠的叶子发出芽和根,进而长出植物体
B.月季可用枝条扦插进行繁殖
C.苹果通过嫁接繁育优良品种
D.向日葵用种子繁殖后代
6.(3分)随着物流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外来物种在我国境内繁行, 部分物种给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以下关于外来物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福寿螺的生命周期为卵→幼体→成体,我们可通过铲除其卵来消灭福寿螺
B.清道夫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其繁殖方式是胎生
C.巴西龟是卵生的爬行动物,受精卵发育的营养主要来自卵黄
D.黑腹果蝇的生命周期为卵→幼虫→蛹→成虫
7.(3分)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②和③构成了花的结构是(  )
A.花冠 B.花萼 C.雌蕊 D.雄蕊
8.(3分)下表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装置 小麦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① 50粒 潮湿 4℃ 0粒萌发
②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
③ 50粒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
④ 50粒 潮湿 25℃ 48粒萌发
A.①与④比较,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B.②与④比较,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各种条件
D.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这两粒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不具备
9.(3分)如图日晷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来确定当时的时间,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也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下列现象与日晷中的指针影子形成原理相同的(  )
A.玻璃幕墙光污染
B.雨后的彩虹
C.月食的形成
D.露珠下的叶脉
10.(3分)2022年3月29日,武夷山脉首次发现国家一级植物大黄花虾脊兰。如果我们用红光照射大黄花虾脊兰,则我们看到的大黄花虾脊兰呈(  )
A.黑色 B.黄色 C.红色 D.白色
11.(3分)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挖耳屎不当很容易造成传导性耳聋,最有可能损坏的是(  )
A.鼓室 B.耳蜗 C.鼓膜 D.听小骨
12.(3分)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模拟眼睛,探究近视眼的视力矫正方法。烧瓶左侧的凸透镜模拟晶状体,内部着色液体模拟玻璃体,右侧内壁模拟视网膜。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
A.B.C.D.
13.(3分)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14.(3分)下图是乐乐站在岸边观察湖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C.D.
15.(3分)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空间站进行授课的航天员相互之间可以不借助无线电进行直接交流;但若是在空间站外航天员则需要借助宇航服中无线电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
A.太空中噪音太大,听不到声音 B.外太空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在外太空,音调会变低 D.宇航员讲话声带振动幅度太小
二、填空题(共8题;共40分)
16.(4分)浙江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回答下列问题:
(1)(2分)鱼类的一生离不开水,在水中受精,也在水中发育。鱼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2)(2分)右图中,若D表示家蚕的受精卵,请写出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17.(6分)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从一个细胞逐渐长大,生命发生着奇妙的变化,请根据图中提示回答有关问题:
“我”的生命开始图中的[A]   (填名称,下同)。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适地生活在妈妈肚子的①   子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②   和③脐带从妈妈那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排入妈妈的血液中。
18.(8分)如图所示是变形虫和水螅的生殖过程,请据图回答:
(1)(2分)变形虫和水螅的生殖方式都属于   。(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2分)它们与狮子、昆虫等生物的生殖方式不同,本质区别是   。
(3)(2分)细菌与变形虫的生殖方式都是分裂生殖,但是他们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区别。主要区别是   。
(4)(2分)动物的一生一般要经历出生、   、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19.(4分)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生在传粉后,雌蕊的子房柄伸长弯向地面,钻到地下4~5厘米处,在黑暗中,子房才能发育成熟,形成花生。正因为花生有这种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的特性,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落花生”。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花生。“ 红帐子”是由花结构中的   发育而成;
(2)(2分)花生的营养丰富而且吃起来特别香,这种香味是在人的   形成的。
20.(4分)小金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在一圆柱形敞口容器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后,发现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若他保持激光笔位置和激光入射角不变,使水面上升,会观察到容器底的光斑向   (选填“左”或者“右”)移动。若他将容器的左端略作抬升,折射角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6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有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
下降。
(1)(2分)如图甲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眼睛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   上。分析两种情形的焦距大小,看近处时的焦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远处时的焦距。
(2)(2分)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   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22.(4分)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是正立的   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
23.(4分)如图所示,小明在细木棒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竹条中,做成“竹拉笛”。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   ,当细木棒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8分)
24.(9分)如图所示,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和一块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3分)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   ;
(2)(3分)如图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    (选填“EF"或“GH" )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重合,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3)(3分)为保证实验效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玻璃板底边必须与所画直线重合
B.应选用较厚的玻璃板
C.玻璃板必须垂直纸面
D.玻璃板可适当倾斜
E.实验过程中玻璃板底边与直线平行即可
25.(12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是本学期所学的一个重要实验。
(1)(3分)在实验中,首先需要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使其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下图中的情况属于已经调整好的是   
(2)(3分)某次实验过程中,小金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3)(3分)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 到图乙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3分)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金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丙中,小金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丁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26.(6分)书籍和棉被等久放在房间中容易长霉菌,为了除湿、杀菌,人们经常将它们放在太阳下晒。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兴趣。他们提出了“阳光中哪种辐射可以杀菌”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以下实验步骤:
⑴查阅资料: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光、   和紫外线组成。
⑵提出假设:红外光也可能有杀菌功能
⑶实验并记录数据:
光的种类 红外线 红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紫外线
照光前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20
照光时间 4h 4h 4h 4h 4h 4h 4h
照光后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0
⑷实验结论:阳光中具有杀死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是   。
27.(9分)为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某兴趣小组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豌豆种子(40粒)、蒸发皿2个、水、纸巾。
(1)(3分)实验用的豌豆种子自身要满足哪些条件:    。(写1个即可)
(2)(6分)实验步骤。
28.(9分)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3分)将装置中的内汤煮沸的目的是   ;
(2)(3分)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装置内
(3)(3分)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   。
29.(3分)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子叶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1:取菜豆种子1000粒,平均分成五组,浸入水中24小时,让其萌发。
步骤2:选择其中四组种子,在萌发的不同时间除去子叶。
步骤3:两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称量干重(主要是有机物的质量),所得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处理方法 平均干重(克/株)
一 不除去子叶 4.2
二 在萌发的第4天除去子叶 0.6
三 在萌发的第7天除去子叶 1.7
四 在萌发的第10天除去子叶 4.0
五 在萌发的第13天除去子叶 4.2
(1)(1分)第一组实验中设置不除去子叶,其目的是   。
(2)(1分)菜豆种子浸种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种子会因缺少   而死亡。
(3)(1分)由表格可知,在种子萌发第   天时除去子叶,对幼苗的生长几乎不会造成影响。
四、解答题(共3题;共17分)
30.(5分)按照要求完成作图:
(1)(3分)如图1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2分)如图2所示,根据光路图,在方框内填上正确的透镜符号。
31.(8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2分)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
(2)(2分)实验中为了使光束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应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于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3)(2分)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次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4)(2分)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   。
32.(4分)夏季是溺水多发季节,在野外游泳有许多不安全因素。如清澈的溪流看上去较浅,实际上却较深。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答案解析部分
1.B2.B3.A4.B5.D6.B7.D8.C9.C10.A11.C12.C13.B14.B15.B
16.(1)有性(2)D→A→B→C
17.受精卵;子宫;胎盘
18.(1)无性生殖(2)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个体
(3)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4)生长发育
19.(1)珠被(2)大脑皮层(或大脑)
20.左;不变21.(1)视网膜;小于(2)凹透镜
22.5;0.823.空气柱;音调
24.(1)位置(2)GH(3)A;C
25.(1)C(2)放大(3)①③(4)远离
26.可见光;紫外线
27.(1)有完整胚,籽粒饱满,种子不在休眠期等。
(2)①取两个相同的洁净的培养皿,分别标记为A、B。
②取50颗饱满程度相近的豌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
③A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水,B培养皿中不加水。
④将AB培养皿放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一个星期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⑤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8.(1)杀死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2)B(3)低温冷藏/煮沸/保鲜膜
29.(1)对照(2)氧气(3)13
30.【答案】(1)
(2)
31.【答案】(1)量角器
(2)C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路是可逆的
32.【答案】河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河底”比河底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