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物质的溶解性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知道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通过开放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通过查阅资源、交流讨论的方法了解物质溶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5.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体验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体验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6.在熟悉的情景中感受化学,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建立溶解性概念,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教学难点】建立饱和溶液概念。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教学课件、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等。【激趣设境,问题导入】播放察尔汗盐湖视频的简介,并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题的学习。【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简单的猜测一下这些美丽的盐花是如何形成的吗?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氯化钠能溶于水中,但是它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吗?溶解和盐花的形成又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讲解【引入】溶解性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不同的物质溶解性不同,如氯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那么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实验探究1-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完成如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10 mL水并振荡 加入10 mL酒精并振荡氯化钠碘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可播放视频:“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思路分析: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在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___________;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______________。注:也可播放视频:“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总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一般固体物质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强,但熟石灰相反,即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弱。【讲解】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能溶解的质量。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注意四个要点:条件:在一定温度下标准:在100 g溶剂中状态:达到饱和时单位:以克为单位,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指该物质在此温度下,在100 g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外部因素:温度【注意】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1体积水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小,随温度增大而增大。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态的气体体积。例如在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就是指在0℃,在压强为101 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容解0.049体积氧气。学生活动3 认识溶解度曲线打开动画“溶解度曲线”,教师讲解。【讲解】1.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温度。2.溶解度曲线比较直观。因为我们可以从溶解度曲上得知:①不同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曲线相交时的含义;③能很快地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某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④曲线的走向。3.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的溶液为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饱和溶夜,且该溶质有乘剩余。(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4.结晶【讲解】观察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我们会发现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对于这样的物质我们,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现在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晶体。播放视频“结晶”。课堂练习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B.甲物质的溶液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C.在20 ℃时,甲、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答案】C2.如图:(1)t2 ℃时,a的溶解度是 ______ g;(2)P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 ℃时时30 g a加入到50 g水中,能形成80 g溶液吗? ______ ;(4)t2 ℃时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 。【答案】(1)150(2)t1 ℃时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 g(3)不能(4)c<b<a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一、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能溶解的质量。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一般固体物质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强,但熟石灰相反,即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弱。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可读出任意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②溶解度曲线交点意义;③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