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最含蓄的干谒词——《望海潮》柳永一、汇评导入,知人论世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对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宋)俞文豹《吹剑录》柳 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崇安(今福建)人,家中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作为北宋第一位专力作词的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善于铺叙,长于白描,情景交融,语言通俗,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柳永对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 《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二、创作背景柳耆卿与孙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 :“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宋)杨湜《古今词话》投赠词创作背景:柳永年轻时不得志,到处飘泊,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无奈因身份悬殊,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乃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望海潮》,请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吟唱,孙何被吸引询问词的作者,得知是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此看来,这首词是一首干谒(投赠)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听名家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节奏,感受意境,初步体味作者的情感。初读本词,把握节奏繁华再读本词,读懂词意杭州地处东南,地理形势优越,是三吴的都会,这里(杭州)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遮挡门窗的帘子和翠绿的帷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汹涌(澎湃)的波涛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宽广的钱塘江广阔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不同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豪华奢侈。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绽放)。(悠扬的)羌笛在晴空下(欢快地)吹奏,采菱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众多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他们)乘着醉意倾听箫声鼓音,吟咏欣赏(美丽的)山水景色。他日描绘出这美好的景致,回京升官时向朝中人们夸耀(杭州的美景)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盛赞杭州美景三、比对助读,感知“繁华”——首句的作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繁华”总摄全篇,凸显杭州的时空优势地理位置上优越;社会条件优越;历史传统上,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朗读上阕,思考 :繁华一处——物丰人盛“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柔密、轻盈的柳树与河桥相依,如烟如画,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微风过处,家家户户,帘幕垂摆,尽现居民住宅的雅致。“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的情景参差十万人家杭州在十三世纪遂成为居住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一些最大的欧洲城市当时只有数万居民,若和中国的‘陪都’相比,唯不过是些小集镇罢了。杭州的居住人口到一二七五年已逾百万之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座城市更宏大的了,它方圆达一百英里,到处见缝插针地住满了人,一座宅院往往住着十或十二家。市郊人口比市内还要多。——马可 波罗店门首彩画欢门,设红绿杈子,绯绿帘幕,贴金红纱栀子灯,装饰厅院廊庑,花木森茂,酒座潇洒。 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十 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梦粱录 卷十六 酒肆》人烟之盛三、比较阅读,“点染”生辉(繁华二处——景之美)景物 遣词(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钱塘江西湖云树、沙堤怒涛、浪花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绕、卷三秋、十里视听、动静比喻、夸张、拟人夸张、数词分总总分雄浑壮阔清嘉惊叹赞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之势拟人、比喻、夸张、对偶壮阔之景“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数词的运用(虚实)“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千古名句)“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西湖荷花。朗读下阕,思考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 : 西湖溢美,点染生辉。在词的下阕中,作者是如何用妙笔“点染”西湖胜景,使人乐在其中,流连忘返的?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正面点明旨意(一句话或一个词),侧面渲染(景物)。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断肠人在天涯。染:景物的叠加。点染手法:点——“清嘉”染——“重湖叠巘”“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问题二 :繁华三——人之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互文(“弄晴”“泛夜”)嬉嬉:老少皆乐、生活和美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拥”:出游时随从的众多,点明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威势。“乘醉”:开怀畅饮,把宴饮之乐推向了极点。“吟赏烟霞”:表现了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出了山水的美丽。政通人和!百姓之乐官员之乐四、涵泳结语,直抒胸臆“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2、赞颂他政绩卓著。3、希望孙河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1.工于铺叙,安排巧妙。选取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景物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2.巧用夸张,写景壮阔。“十万人家”“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以夸张手法描写杭州的繁华和美景。3.善用点染,富有层次感。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总写(点),然后分别详细描绘(染)。写作特点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首《望海潮》让我们一个 的柳永才华横溢、踌躇满志、意在仕途五、知人论世、深入探究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奉旨填词柳三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