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知识梳理|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程标准:
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旱期工人运动
(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①1825 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
②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他们的政治权利也极其有限。
③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
④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相当恶劣。
(2)目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
(3)斗争形式: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
(4)表现: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5)意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代表人物: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
(2)思想主张: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3)结果: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提示:全面认识空想社会主义
(1)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人剥削人的罪恶现象深恶痛绝,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这些设想对于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非常重要。
(2)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没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还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缔造者。因此,他们不能从理论上科学阐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客观规律。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诞生
(1)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2)过程: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包括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而创立的。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时间:1848年2月。
(2)内容: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3)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
◆提示: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异同
项目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不同点 是空想,无法实现 是科学理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可以实现的。
相同点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而要求对社会进行改造
3.其他活动
(1)革命实践: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他们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革命失败后,他们主要在英国活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
(2)理论探索:①撰写《资本论》
A.时间: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B.内容: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C.意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②创立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
4.意义
(1)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自19 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提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经济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也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对科学理论指导的迫切要求。
(3)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1)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2)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2.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成立: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一巴黎公社。
(3)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
(4)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扼杀。
(5)意义: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1)法国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未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2)缺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3)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切断敌人经济命脉
(4)普法势力联合绞杀,敌我力量悬殊
(5)没有发动广大农民,缺乏工农联盟
◆拓展: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1)爆发的偶然性:巴黎公社起义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尖锐的形势下爆发的,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2)失败的必然性: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这就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3)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教训的深刻性:巴黎公杜革命由于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
◆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
经验:①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进行暴力革命。②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最主要的)③对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公职人员选举产生;限薪;监督)
教训:①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③必须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