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框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8张PPT。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
中国的狂潮战争爆发的背景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李鸿章推行避战求和 政策原因、表现、影响原因:李鸿章
1.感到清政府财政空虚,实力不足,没有取胜信心。
2.把北洋舰队视为自己私人财产,为保存自己实力,故力主“避战求和”。
3.慈禧:一心筹办60岁的“万寿庆典”,希望对日本和平了结。表现
1.战前不作准备 ,战争爆发后“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
2.黄海战役后,令北洋水师躲人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
3.威海卫战役中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 (北洋海军全军覆灭)主动请求歼敌不许出海
迎战危害:贻误战机,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中国战败原因思考:
1.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
A. 主观原因(内因)①??? 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落后(根本原因)
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主要原因)
③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④清军装备落后
B.客观原因(外因) ①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②蓄谋已久,准备充分③装备先进? 甲午战争后,中日双方在日本马
关的春帆楼进行谈判签约。(1895年4月)日本马关的春帆楼《马关条约》的签订“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伊藤博文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李鸿章 无奈何······《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军费2亿两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俄国的盟国法国德国日 本策划
干涉俄国支持
干涉意欲在远东 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 欧洲的矛盾支持
干涉清政府还
辽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三国干涉还辽问题五什么是资本输出?含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或垄断集团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或利息对国外进行的投资或贷款。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
手段:开设工厂、借贷、开设银行、开采矿山、修筑铁路等
危害: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大量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开设工厂的规定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标志着列强对华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的新阶段四百万人一同哭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我君可欺,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我民不可玩。——《申报》刘永福、徐骧…….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原因:概况:意义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
——温家宝总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望大陆》——于右任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请思考:通商口岸地理分布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东南沿海东部沿海各省内地说明:外国侵略势力不继深入,民族危机不断深化。 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战败后的中国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加资本输出,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更加剧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及其执行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又强租旅顺、大连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1842年 《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 《北京条约》割占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大家看时局图哪个列强没有分到一杯羹?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呢? 其实质是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在那里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达到“利益均沾”。 中国面临着沦为完全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