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为充分瓜分殖民地,与西班牙爆发战争,夺取了古巴、波多黎各、关岛、菲律宾等殖民地。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思考:1.美国为什么要重新瓜分殖民地?2.美国为什么能够重新瓜分殖民地?3.更大规模战争指的是什么?帝国主义阶段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实力迅速增长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思考:20世纪初,殖民地最大的国家是哪两个?英国、法国世界被瓜分完毕方 面 英 法 德 美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1870—1913工业增速(倍数) 1.3 1.9 4.6 8.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政治民主化程度 健全民主 较为民主 专制浓厚 健全民主思考:1.德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2.德国产生这一利益要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从中反映了一战的性质是什么?4.上述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规律?“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经济“倒挂”政治发展不平衡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增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①英德:争夺世界领导权、殖民地;②法德:领土争端、北非殖民地;③俄德:贸易摩擦;④俄奥:争夺巴尔干半岛。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一:20世纪初,列强主要矛盾有几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问题二:哪一个国家最具扩张性?问题三:哪一对矛盾最为重要?问题四:似乎少了一对重要矛盾?英国在应对美德扩张时,并没有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对美国殖民扩张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对德国采取强硬的态度。——王利《英国应对美德扩张的策略及原因分析》“巴尔干火药桶”一、一战的背景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军事: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①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寻求同盟者②影响:扩军备战、制定计划、制造危机和冲突、局势日益紧张一、一战的背景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军事: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检阅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引起塞尔维亚人极大愤怒。6月28日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塞族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一、一战的背景二、一战的进程(一)爆发标志:1914.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相继参战。(二)一战性质(三)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南线西线德国VS英法决定战场南线奥军VS俄军和塞尔维亚军东线德奥联军VS俄军思考:战争开始双方都抱着什么心态?德皇威廉二世对士兵说道:“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法军火车车厢上有乱涂的字:微笑,仅仅是巴黎-柏林之间令人振奋的旅行。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第一阶段:1914年,重心在 线, 战役标志德军 破产;同年,对德国宣战的 侵占了中国 的租借地。第二阶段: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 要求,企图灭亡中国;倒戈,加入协约国作战;1916年, 线相继发生 战役和 战役,伤亡惨重,未分胜负;在 海域爆发海战, 未能突破 的海上封锁。第三阶段:1917年, 和 加入;1918年, 因 退出。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 失败而告终。(四)三个阶段:思考:一战演变成了什么形式的战争?协约国阵容三变化西马恩河速决战日本山东“二十一条”意大利西索姆河凡尔登英德日德兰德国英国美国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同盟国阵地战(堑壕战),综合国力的较量爆发胶着结束二、一战的进程德 国荷 兰时比利河索姆河塞纳河马恩凡尔登巴黎英 国法国①②③问题一:①②③分别属于什么战役?问题二:重要战役主要集中在哪条战线?①马恩河战役(速决战破产)②凡尔登战役(绞肉机)③索姆河战役(地狱)西线二、一战的进程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输出劳工和原料),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贡献,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一战中平凡而伟大的华工材料一 威尔逊总统当天(一战爆发)就声明中立。8月19日他又号召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美国参战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宣传照:从德军手中拯救自由女神,请参军!!!二、一战的进程法国元帅福煦与德国代表签订停战协定福煦车厢内部二、一战的进程数字记忆法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三条战线:三个阶段:三个战役:三个变化: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英国、法国、俄国西线、东线、南线1914爆发、1915-1916胶着、1917-1918结束西线三个战役:马(1914)、凡(1916)、索(1916)1916年三个战役:凡、索、日德兰海战1917美国中国加入、1918俄国退出小试牛刀例1.一战期间,粉碎了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战役是A. 马恩河战役 B. 凡尔登战役 C. 索姆河战役 D. 日德兰海战例2.1914年8月,威廉二世在《致德国人民》中说:“……当敌人全副武装准备背信弃义进攻时,他们却要求我们袖手旁观。他们不让我们坚定忠诚地支援我们的盟友,而我们的盟友正在为维护她的大国地位而斗争。”其中“我们的盟友”是指A. 奥匈帝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俄国例3.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是A. 缓解国内北洋军阀的统治危机 B. 提高中国劳工地位C. 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D. 支持英法盟友作战AAC摧毁的四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1.削弱了 和 力量,动摇了 的世界优势;英 德 法0102030405060708090100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676655世界制造业生产指数(1913—1925年)1913 1920 1925世界 100 93.6 121.6欧洲 100 77.3 103.5俄国 100 12.8 70.1美国 100 122.2 148.0其他地区 100 109.5 138.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欧洲三、一战的影响2.促进了 的民族觉醒;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中国发生五四运动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三、一战的影响3. 和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 的运动日益高涨。一般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诞生于西欧的曾经引以为豪的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产生了怀疑,忧心忡忡,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岳麓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反对战争 要求和平1.削弱了 和 力量,动摇了 的世界优势;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欧洲2.促进了 的民族觉醒;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三、一战的影响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建立:1919,巴黎和会《凡尔赛合约》等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1921-1922,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等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二)内容:1.凡尔赛体系:(欧洲)①处置德国及其盟国;②欧洲新兴民族国家;2.华盛顿体系:(亚太)③限制美、英、日等国海军军备;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⑤列强统一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美国外交的胜利英法操纵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阿尔巴尼亚德国减少13%领土和10%人口 !对德国过于苛刻,埋下复仇的种子五国海军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美 英 日 法 意主力舰 52.5 52.5 31.5 17.5 17.5航空母舰 13.5 13.5 8.1 6 6第一条:(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3)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4)不得因中国状况,趁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之权利......;——《九国公约》打破日本对中国独占,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局面1.地位:2.宗旨:3.局限性:(三)国际联盟:(巴黎和会内容之一)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是凡—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战后国际政治秩序;②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①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②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实质)③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国际联盟的弱点「桥樑中的缺口」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权威性(?)可能性(?)威尔逊总统缺乏普遍性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制裁不包括石油等战略物资国联毫无作为, 放任二战爆发因威望下降,面对一系列战争危机和侵略战争毫无应有作为,于1946年正式宣布解散。1.地位2.宗旨3.局限性4.进步性:(三)国际联盟:(巴黎和会内容之一)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②为联合国建立提供了经验教训。学思之窗:你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体现强权政治1.反映和会的分赃意图,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2.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更隐蔽的殖民统治政策。3.反映了时代进步,由列强私下瓜分、直接兼并殖民地转变为按国际法公开地解决殖民统治问题。1.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 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3. 暂时缓和但并没有消除各大国间矛盾,相反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实质——作用——不稳定性(四)体系的评价例1.凡尔赛体系使帝国主义在欧洲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都比较满意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A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法军元帅福煦“《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