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0课《父母多爱我》中的第一课时《父母默默的爱》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家庭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形态,家庭生活与孩子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面对独生子女方庭日益增多,在孩子心中产生的一系列不懂的题目:自我中心、任性、自理能力差等, 心中无父母,无尊长。对于父母的关心、父母的辛勤、父母的教育缺少正确、合理的熟悉。在孩子眼里,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无需报答,面对现实,有必要加强对小学生的亲子教育。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对家庭已有了初步的熟悉和了解,并获得了较丰富的感情体验。儿童的品德和社会形态性源于她们对生活的熟悉、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形态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课教学内容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让她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形态,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形态,内容和形式都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认知程度。设计理念:本课是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第一个主题《父母多爱我》中的第一个话题--《父母默默的爱》,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主要设计为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中体会父母的爱,正确对待父母对自己的责备,并学习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与尊敬。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面对家长们的宠爱,大部分孩子觉得理所当然,无法从内心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故而在教学中,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名字入手,回忆与家人的点点滴滴, 共同来感受来自父母的爱。无论是呵护还是责备,都饱含着家人对我们的期待。设计教学时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以寻找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入手,以大家最熟悉的身边的例子为突破口。活动的设计始终围绕着一个:“爱”字进行。通过图片、短片、调查表、音乐伴奏等方式力图在课堂营造一种“爱”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温暖的家”里探寻爱,感悟爱,学会爱。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体会和理解爱是双向的,父母爱子女,子女也要爱父母。引导学生回忆、观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行为与习惯:学习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知识与技能: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会一些劳动知识和技能,会关心他人,愿意分担家务,有初步的家庭责任感。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家庭生活事件感受爱的内涵,关心爱护是爱,责备批评也是爱, 进而引导学生要多关爱自己的长辈。教学难点尝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明家故事视频课件;信封和爱心卡片若干;歌曲《妈妈的吻》、音乐《感恩的心》;家长心声视频资料等。学生准备:询问自己名字的来历和含义。回忆和观察家人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观察记录。家人关爱自己的照片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 P66-P68 页内容,话题为“父母默默的爱”。第二课时完成教材 P69-P71 页内容,话题为“多一些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爱的名字1.试着猜猜老师名字的故事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大屏幕上看到了老师的名字,那么,请大家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吧!(1)生猜(2)师小结:2.生介绍自己的名字的故事。(点击课件出示:爱的名字) (1)说说你们的名字都有什么故事(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随时点评。)(2)猜小朋友名字的故事。老师知道几个小朋友的名字,你们能猜一他家人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名字吗 ① 点击课件出示:张博文、宋星宇学生猜名字的含义(3)通过名字谈感受师:为了给你们取这个名字。家人也是费尽了心思,有的请人帮忙,有的全家人在一起查阅《字典》,有的还没出生就取好了名字。通过家人给你取的这些名字, 你体会到什么 生谈体会;(4)师小结:原来!我们的名字里都藏着家人对我们的爱。板书:名字藏着爱活动二 爱的关怀过渡:同学们,家人的爱不仅仅体现在名字上,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从我们在妈妈肚子里开始孕育时,我们的父母就时刻呵护着我们,关心着我们,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一家的故事。1.课件播放:(播放小明家故事视频)故事片段。2.同学们刚才看了小明家的故事,你最感动的或影响最深的是什么?3、生说。4. 小结:同学们说的这些也令朱老师非常感动,草坪上,蹒跚学步的身影;大雨中,倾斜的大伞, 肩膀上,稚嫩的童颜,餐桌上,无刺的鱼肉,作业本上,错题的讲解;夜深时,轻轻地抚摸……这些都是小明的爸爸妈妈对他的爱呀!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与小明的爸爸妈妈一样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的父母是怎么关心你,疼爱你的?把你印象最深的事在小组内我们说一说。1.小组讨论交流。(可配上照片)2.分小组汇报。适时拓展。3、除了父母,还有哪些家人也同样关心你,疼爱你? 指名学生说其他人关心、疼爱自己的故事。4、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家人确实非常疼爱你们,但有这样一位同学,她叫小红,她觉得她的家人不爱她?出示小红受批评的 ppt.(1)辨析:你们觉得小红的家人爱她吗?为什么?生自由发言。(2)你们遇到过相类似的事情吗?老师先来做个现场调查,哪些人受过家人批评,甚至挨过打的人请举手。生自由发言列举受批评的例子。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现场播放班上一位家长的心声。小结:看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管是呵护,还是批评,都注入了家人对我们的爱!板书:生活注入爱!小结:有一种爱,不求你任何的回报,这就是“母爱”;有这样的人,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他们就是父母。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读《父母的爱》, 再次感受那浓浓的亲情。活动三 爱的扫描1、出示课前调查表。2、我来算一算①这么多年来,父母为我洗了多少次衣服?②这么多年来,父母接送我上下学走了多少路?③这么多年来,父母叮嘱我好好学习,安全回家多少次?小结:我想学生的答案只有一个:无法计算。是的,父母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活动四 爱的回报1、引导孩子谈谈自己要努力做到的事情。师:那么作为他们的儿女,我们又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2、老师给同学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信封,请同学们把想对父母说的话,做的事记录在爱心卡片上,装在信封里。3、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4、师小结:大家真是懂事的好孩子。其实我们除了好好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对家人最好的爱。板书:行动回报爱。我提议:每天坚持给家人一个问候,好吗?5、总结升华爱是相互的,家人爱我,我爱家人,家才会是我们爱的港湾。(板书:爱的港湾),让爱住你家,让爱住我家,让我们永远拥有一个温馨的家。板书设计10、父母多爱我名字藏着爱生活注入爱行动回报爱教学评价与反思:今天我执教的《父母默默的爱》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中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体会父母及家人的关爱,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及家人的感恩情怀。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抓住“爱”这个关键词,精心施教。全课三大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爱意”浓浓,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名字藏着“爱”,是本课的启始环节。开课伊始,我采用“从我说起——推己及人”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父母之爱。先请孩子们大声念出自己的名字,并让大家猜猜这个名字的含义。这样一来,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为“感受家人之爱”埋下了伏笔。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讲讲自己名字来历及含义,并思考:“从你的名字中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体会到了自己名字中,寄托着家人的殷殷期望,蕴藏着父母对自己一份特殊的“爱”。——生活倾注“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本环节中,我采用了“案 例引领——追忆交流——现场互动”的方法,让课堂习习生辉,精彩分层。家人 的爱不仅局限在含义深刻的名字里,更体现在生活即成长的整个过程中。为了孩 子的健康成长,家人为此做了哪些事?倾注了哪些“爱”呢?为帮孩子找到答案, 我为播放了一则视频案例,用小明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对自己成长经历的美好追忆, 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人的“爱”是无微不至、无处不在。他们倾诉着家人为自己成 长的无私付出,讲述着一个生动感人关爱故事,尤其是现场连线互动,让孩子倾听家长的心声,使课堂更加生动真切,“父母爱孩子”那份情感更加真挚感人。——行动回报“爱”,是本节课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本课教学的落脚之处。本环节中,我采用的“歌曲启发——说一说——写感恩卡”的形式,教育孩子们要用实际行动回报、感恩家人。从歌曲中的孩子牵引到教室中的学生,行动回报与感恩在不断的演译升华:一杯热茶、一个拥抱、一声问候、主动做小家务、认真学习、不让家人操心等,再现着孩子们的聪慧懂事、回报感恩家人的具体行动。纵观全课,最大的亮点是尊重教材主题,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大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课堂频频生彩。只有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爱”的生活,并自觉践行于回报感恩行动,其生命成长才会更加绚丽灿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也才会更加流光溢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