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仿真密卷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仿真密卷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强基联盟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 8页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 .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 .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 .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 .在本试题 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逸创作的《机妇赋》,对汉代纺织生产作了形象化描述:"纤纤静女 ,经之络之 。 ..登神机 , 乘轻杼 ,揽床帷 。动摇多容 ,俯仰生姿。,赋中描绘的工具应该是
A.陶纺轮 B.纺车 C.翻车 D.提花机 2.北宋时期刘攽在《(魏书)目录序》中记 ,"爵而无禄 ,故吏多贪墨;刑法峻急 ,故人相残贼;不贵
礼义 ,故士无风节;货赂大行 ,故俗尚倾夺,。由此可推知
A.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政权
B.律令儒家化的时代需求
C.这属于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因素之一
D.曹魏政权认识到了当时的吏治腐败
3.在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历程中 ,"钱,开始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 ,此后铜钱大都以 "通宝,"元宝,命名 ,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这一变化开始于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4.有学者提出: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不过 ,他的继承者则将实际上的宰相权力 ,赋 予了内阁大学士 。然而 ,大学士们的地位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个人选择 ,即便 16世纪 70 年代权重一时的大学士张居正也不例外 。 因此 ,他们也无法对皇权形成有效的监督 。对此解 读正确的是
A."继承者,是指明太祖的儿子明神宗
B.内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C.张居正一度获得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D.内阁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皇权的制约
【高三历史 第 1 页(共8页() .23-Fx04C.
5.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北方边境状况 。这一时期 ,政府的边疆管理举措还有
(


土鲁



嘉裕

山海关

师蓟州
甘肃

胆土默特部


九边重



辽东边


权部族界

国界




(
北京
)
渤海




大同
陕西

西


)
A.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B.在南方设安南、北庭都护府
C.在西藏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 D.平定西北地区准噶尔部叛乱 6.《清律例》有云".过失虽出无心 ,而子孙..于祖父母、父母当敬慎不应至于过失 ,故凡人收
赎 ,而子坐流徒 ,即臣子于君父不得称误之义也。"这可以说明当时的律法
A.注重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B.亲属间因尊卑亲疏可考虑减刑
C.其制定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D.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百姓宣讲 7.通州师范学校建立后 ,为了解决编印教科书和相关的学习资料这一难题 ,1904年 ,张謇创办
了翰墨林编译印书局 。其经营范围 ,一为编辑出版新式教科书;二为服务张謇个人政治主张 的宣传;三为出版各类学术著作;四为张謇个人著述及其所办实业服务 。下列项中 ,对于张謇 此举的意义解读正确的是
①旨在保存文化典籍 ,凸显服务公众的职能
②推动民族资本家们开办工厂 ,.实业救国"
③促进文化大众化 ,助推民众文化修养的提高
④主导新式教育 ,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主要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今全国人民心理 ,多倾向共和 。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 ,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 。人心所向 ,天 命可知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 ,拂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势 ,内审舆情 ,特率皇帝将统治 权公诸全国 ,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内容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从侧面反映了共和已是人心所向
C.中国由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9.某同学读到了右图所示资料(《人民日报》局部)。下列是该
同学对此所作出的判断 ,正确的是
A.这张报纸出版于文革时期
B.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当时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D.发展周边关系是当时外交首要任务
【高三历史 第 2 页(共8页)】 .23一FX04C.
10.共同体可指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人组成的团体 ,或在宗教、种族、职业等方面具有共同特性的 人组成的团体 ,也可是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态度、价值及情感认同等的人组成的团体或相 互支持、同情的关系 ,也指由国家组成的团体 。改革开放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 写入党章是在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11.苏格拉底认为 ,"(雅典)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 ,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 ,不要求他们具
有真知灼见 。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 ,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 人 ,不是偶然选中的人 ,不是攫取财富的人 ,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 ,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据此判断 ,苏格拉底
A.高度赞扬雅典的民主政治 B.质疑雅典民主范围的局限
C.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 D.主张雅典应实行寡头政治 12.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 ,通过王后讲故事
的形式串联在了一起 。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
A.西亚神话是希腊神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C.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 D.波斯帝国首次统一西亚和北非文明区 13.《赫梯法典》关于"马,有如下的规定: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
印 ,它的主人发现了它 ,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 。第六十 四条:假如人盗窃拉车的马 ,则其案件也如此 。这段材料可以说明 ①赫梯人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 ②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 ③赫梯人正处于跨入 文明时代的前夜 ④《赫梯法典》是日耳曼法的前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巴黎商人行会的会长拥有广泛的权力 ,他的司法审判权不但及于商会成员 ,而且及于全体 巴黎市民 ,他负责城防建设 ,监督道路桥梁的修筑 ,主持城市警务及粮食供应 ,并征收赋税 ,
可见他的政治作用之大。,下列对于"商人行会的会长,的认识 ,不正确的是
" " "
A.同时履行城市治理的职责
B.与中古西欧城市兴起有关
C.成为西欧的地方割据势力
D.体现西欧国家的基层治理
15.右图所示为英国《大宪章》原件图 ,它是中古时期英国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
一 。该文件
A.由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 ,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B.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
C.确立王权至上的基本原则 ,英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
《大宪章》原件
.
23

FX
04
C
.
)D.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是普通法系的组成部分
【高三历史 第 3 页(共8页)】
16.16世纪初 ,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 ,各国的君 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 ,并收藏起来 。葡萄牙人此举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西印度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出现
C.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扩展和延伸 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17.“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 ,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
权利、特权、自 由、优惠、自 由行使领土权 ,不论是宗教的 ,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 ,因 而他们永远不能 ,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该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A.《战争与和平法》 B.《非战公约》
C.《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D.《国际联盟盟约》 18.工业革命后 ,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 ,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
道多设有标准钟 。下列项中 ,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
A.准确报时 ,成为大中城市的重要标志
B.工厂制度的实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C.工业革命后 ,钟表在欧洲诞生并迅速发展
D.初等教育不断推广 ,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19.民以食为天 ,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联合国为加强国际 合作 ,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1 .2 .4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下图是2022世界杯主办国卡塔尔“人口数按照国籍分布图”。造成该国这种人口分布状况 的最主要原因是
(
印度人

加拉国人
尼泊尔


塔尔人
埃及人

律宾人
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人

他国籍
6
5.4

3
7
.5

3
7
.5

3
1
.5

2
8.
.
5

2
2.05

1
4. 1

1
3.
.
5

5
.
.85

)
(
A
.
战争

宗教和地区冲突
C
.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D.全球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
【高三历史 第 4 页(共8页)】 .23-Fx04C.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1.唐代有诗云:“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该诗 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幅“丝绸之路”贸易的画面 。下列项中,对诗中描述的这 条“丝绸之路”的相关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全长 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 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
B.玉米、马铃薯等经由此路从印度、缅甸传入中国西南地区
C.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
D.中国生产的丝绸等通过此路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
22.1914年 2月 27日《政府公报》称:“考试任用之法,一时不能遽为施行,而任用之途稍广… … 故《文官甄别法》之规定,实属根据事实所必需之法律也。”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考试任用之法”指的是第一部《考试法》
B.该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更具开放性和平等性
C.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落实了孙中山的思想主张
D.甄别的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23.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 。下图所示区域与小麦、大麦原产地对 应正确的是
(
3
2
4
.
1
.
.
.
)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A.① B.② C.③ D.④ 24.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16~19世纪人口迁徙情况表(部分)”。表格中 ①②③处填写最恰当
的是
迁入地 迁出地 时间 主要背景
美洲 欧洲 16世纪
非洲 16世纪 ①
亚洲 19世纪中叶 ②
大洋洲 欧洲 18世纪中后期 ③
亚洲 19世纪中叶
【高三历史 第 5 页(共8页)】 .23-FX04C.
A.殖民扩张 苦力贸易 开采金矿
B.黑奴贸易 苦力贸易 流放罪犯
C.殖民扩张 苦力贸易 流放罪犯
D.黑奴贸易 殖民扩张 开采金矿
25.秦良玉是明朝末年著名女将 ,其在清代的主要形象是“忠君”。但自民国以来 ,知识分子逐渐 着重宣传其“爱国”的形象 。尤其是抗战时期 ,构建出了秦良玉“民族英雄”的形象 ,并在诗 文、戏剧、影视中出现了“秦良玉抗倭”的事迹 。然而有学者翻阅史料 ,发现无论是《明史》《四 川通志》《石砫厅志》等史志文献 ,还是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均未见其抗倭事迹 。对此认识 合理的是
A.统治阶级会根据自身需要对历史人物的形象进行重新构建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我们无法获取历史的真实面目
C.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决定了历史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D.时代会赋予历史人物以特别的价值 ,但历史真相不会改变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其中 26题 12分,27题 17分,28题 16分,共 45分) 26.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12分)
材料一 里耶秦简户籍簿(见下图 1)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 ,妻大女子沙 ,子小 女子 泽若 ,子小女子伤。”东成 ,为里名 。户人 ,指户主 。士五 ,是身份称谓 ,指无爵或免爵者 。女 子 ,即女性 。大、小 ,为课役身份的标志 。夫、沙、泽若、伤 ,均为人名。
图 1 图 2
材料二 唐朝怀集庸调银饼(见上图 2) 这是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的庸调在上缴朝 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 ,出土于陕西西安何家村。
材料三 明代徽州黄册(见下图 3)
图 3
【高三历史 第 6 页(共8页)】 .23-FX04C.
文物大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图片 ,就其蕴含的历 史信息 ,提出一个论题 ,并予以阐述 。 (12分)(要求:论题明确 ,持论有据 ,逻辑合理 ,论证充 分 ,表达清晰。)
27.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城市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第二 ,工
商业的发展繁荣;第三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四 ,统治的力量即政治权力直接缔造城市;第 五 ,地理环境 ,包括城市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地位。
—摘编自俞金尧《世界历史(第 7册)·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
材料二
世界城镇化趋势 (
6
0.00%
5
0.00%
40.00%
)53.92% 51.66% 49.15% 46.67% 44.77% 42.96% (
3
9.34%
)41. 19% 35.58%36.59%37.71% 33.75% 31.63% 29.60% 30.00% 20.50% 20.00% 13.30% 8.80% (
5. 10%5.40%6.30%
)10.00% 0.00% 年份
—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
(1)在材料一列举的影响"城市的出现和发展”的众多因素中 ,哪一 因素最为基础 请简要说 明 。 (6分)
(2)结合所学 ,中外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一 中的第五个"影响”因素 。 (4分)
(3)根据材料二 ,概括 1800年以来世界城镇化(城市化)的阶段化特点 。根据材料一前三个 因素提供的角度 ,结合所学 ,任选两点分析影响 1800年以来城镇化发展的原因 。 (7分)
28.16~18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期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16分)
材料一 利玛窦的意大利姓名是玛泰奥 ·利奇(Mat. Rici),为了带上中国姓名的韵 味 ,他自称姓,利.名,玛窦.。..在服饰方面 ,利玛窦..改服儒士长衫 ,以优游于士大夫 群中..洞悉中国内情的利玛窦深知 ,要使被中国人视作,旁门左道.的天主教真正植根于 中国土地 ,最要紧的是和学术阶层相联络..有必要以学术为媒 ,借西洋科学、哲学、艺术引 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高三历史 第 7 页(共8页)】 .23-FX04C.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1669年 康熙帝命传教士南怀仁主持钦天监
1678年 康熙帝致信教廷 .要求派遣具备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知识的传教士来华
1704年 教皇克莱孟十一世禁止中国基督徒祀孔、祭祖
1707年 康熙帝下令驱逐传教士多罗等人
1717年 康熙帝下令礼部禁止天主教在华的传播
1724年 雍正帝诏令全国驱逐西方传教士 .勒令教徒弃教
1784年 乾隆帝下令发动对教士、教民的全国性大搜捕
1805年 嘉庆十年大教案 .严禁传教士由澳门潜入传教
—整理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伏尔泰在中国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的伟大 .已经不在器物 .也不仅 在制度 .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 。 它具有新的精神和新的文明 .成为他致力于改造法国社会的 政治理想 .成为他激励赞赏和追捧的一个文化榜样 。伏尔泰对中国的热情 .对孔子的赞颂 . 不仅是他个人的喜好 .而且是当时整个时代的文化风尚 。在许多启蒙思想家眼中 .孔子是他 们的理想和典范。
—摘编自武斌《孔子西游记:中国智慧在西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易名改服、积极引介西学入中国的原因 ,并结合所学举出两例明 末清初"西学东渐”的成果 。 (6分)
(2)根据材料二 ,指出清政府对传教士态度的变化 。结合所学 ,分析当时清政府态度变化的 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后果 。 (6分)
(3)根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 ,请从器物、制度、思想三个角度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 试析伏尔泰"赞颂和追捧”中华文化的原因 。 (4分)
【高三历史 第 8 页(共8页)】 .23-Fx04C.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强基联盟MJ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D
考核目标说明: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题目来源:原创。题的命题素材出自课本选必二第4课的史料阅读,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对
课本知识迁移和运用。
难度系数:0.87
选项分析:A项陶纺轮和B项纺车都是纺线工具,故不符合材料描述的场景,结论错误;材料中讲到“动摇多
容,俯仰生姿”,故C项翻车从字面上理解有一定的迷惑性,但翻车其实是个灌溉工具,故排除C项。D项符
合材料描述。
2.参考答案:C
考核目标说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
题目来源:原创
难度系数:0.80
选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当时存在的吏治腐败问题,是北魏孝文帝实行
俸禄制的主要原因。A选项是孝文帝第二次改革的内容:北魏非曹魏,故D项错误
3.参考答案:B
考核目标说明:了解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
题目来源:原创
难度系数:0.85
选项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进。隋代仍使用五铢钱,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大都
以“通宝”“元宝”命名。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开始于”。
4.参考答案:B
考核目标说明:认识明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
题目来源:原创
难度系数:0.74
选项分析:本题考查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设内阁的是明成祖朱棣,排除A选项;明代能代理皇帝批红
的是司礼监宦官,排除C选项:材料强调的内阁虽权势一度扩大,但仍无法对皇权形成有效监督,所以D选
项错误。
5.参考答案:C
考核目标说明:了解中国的边疆管理
题目来源:原创
难度系数:0.76
选项分析:本题考查明代的边疆管理。AD选项均为清代的举措:B选项是唐代的边疆管理,且表述有误。
6.参考答案:A
考核目标说明: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题目来源:原创
难度系数:0.78
选项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法治的重要特点,以亲属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是维护
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本案例反映的是子孙对于祖父母或父母不敬以至过失伤害的,要加重处罚,所以B选
项减刑不妥:C选项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是在明代:材料反映的是法治而非乡约,所以排除D选项。
7.参考答案:C
考核目标说明:印刷书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生产方式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选必二第二单
元)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
·23-FX04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